冯龙 作品数:26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切除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精准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LC... 冯龙关键词:肝切除 术中出血量 肾功能 氨甲环酸对机器人二尖瓣手术围术期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在机器人二尖瓣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患者围术期出凝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机器人二尖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治疗组(TG组)和对照组(CG组),每组各20例。TG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用时10min给予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5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静滴至体外循环结束;CG组患者术中不使用该药。记录患者基本资料、输液量、尿量、出血量、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带管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15.4±42.2)ml和(226±127)ml均明显少于CG组的(285.6±51.6)ml和(361±237)ml,(P<0.05);TG组术后24 h的PT和APTT分别为(15.23±1.58)s和(40.98±7.00)s,较CG组的(16.98±2.26)s和(54.50±26.53)s也明显缩短(P<0.05);术前和术后24 h相比,两组患者的Cr和BUN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机器人二尖瓣手术中出血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冯龙 陈婷婷 周琪 王刚关键词:氨甲环酸 失血 凝血功能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精准肝切除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精准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术中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LCVP组从麻醉诱导后到肝病灶切除并止血完成后通过限制液体输入、调节头高脚底体位(头高10°-15°)及吸入异氟醚和(或)持续微量泵注硝酸甘油0.1-2μg/(kg.min)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4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术中采取正常麻醉管理方法,中心静脉压维持在正常范围。记录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前和术后24h抽静脉血查肌酐(Cr)和尿素氮(BUN)值。结果 LCVP组和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42.3±208.2)ml和(648.4±381.2)ml(P<0.05);两组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麻醉技术应用在精准肝切除手术中可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且对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冯龙 冯泽国 蔡守旺 董家鸿 张宏关键词:麻醉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精准肝切除 肝脏 探讨2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麻醉特点 被引量:10 2022年 背景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折后若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明显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麻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麻醉科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58例7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下肢静脉超声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深静脉血栓组和非深静脉血栓组。多因素分析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该类患者并存疾病和麻醉特点。结果本组15例(5.8%)患者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3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52例(58.9%)患者术前ASA评级为Ⅲ~Ⅳ级;135例(52.3%)患者采取神经阻滞麻醉,48例(18.6%)患者采取全身麻醉;17例(6.6%)患者骨折后48 h内手术。深静脉血栓组与非深静脉血栓组术前贫血[12例(80.0%)vs 116例(48.5%)]、骨折到手术时间[14.0(7.3,31.8)d vs 9.0(6.0,1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术前贫血(OR:0.296;95%CI:0.075-1.170;P=0.083)和骨折到手术时间(OR:1.020;95%CI:0.997-1.044;P=0.094)不是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术前贫血和骨折到手术时间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类患者术前ASA评级高,基础疾病多,神经阻滞麻醉为其主要麻醉方式。 冯龙 冯泽国 黄连军 刘山业 刘耀鸿 杨利 袁维秀关键词: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 神经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啶在重症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该类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创伤性脑损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及该类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02-2018.12年因高空坠落或车祸发生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23例,术前所有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昏迷状态,GCS评分7.... 冯龙 段明达 张旭 王红 曹江北 袁维秀关键词:麻醉 创伤性脑损伤 右美托咪啶 改良无血清法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无血清法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2018年2-12月共解剖分离72只出生24 h内SD乳鼠的海马,采取Neurobasal+B27改良无血清法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铺板前使用Invitroge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存活及死亡细胞。细胞贴壁生长0 d、3 d、6 d、9 d、12 d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平均每只乳鼠的海马可分离出(8.40±2.86)×10^(5)个神经细胞,其中存活细胞数为(5.48±1.73)×10^(5),死亡细胞数为(3.08±1.30)×10^(5),细胞总存活率为69%。细胞贴壁后第3天可观察到轴突长出,第6天树突长出,第9天和第12天可观察到周围神经细胞轴突、树突连成神经网络。贴壁后第3天胞体逐渐变大变饱满,最后呈扁圆形。细胞可存活4周左右。结论改良无血清法可用于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快速精准解剖分离及轻柔有效吹打海马组织是培养出高存活率和高活性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关键。 冯龙 刘蔷薇 冯泽国 袁维秀 徐龙河 张宏关键词:无血清培养 乳鼠 细胞培养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男,67岁,185 cm, 75 kg, 因“嗜睡伴双眼睑下垂7 d”入院。患者于2021年9月出现嗜睡伴有睁眼困难,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可抬举过肩,左下肢抬腿费力。既往有高血压病10余年,BP最高达200/100 mmHg, 每日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富马酸比索洛尔2.5 mg, 控制BP 140~150/80~90 mmHg,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10余年,吸烟30余年,无饮酒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冯龙 刘耀鸿 刘琳 陈华鑫 黄应思 袁维秀 徐龙河 冯泽国 张宏关键词:左侧肢体无力 富马酸比索洛尔 麻醉管理 国产远程5G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麻醉管理经验体会 2024年 目的:探讨总结远程5G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及经验总结。方法:2023年8月31日至2023年9月12日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对3例泌尿外科患者行择期机器人远程手术,术者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通过远程5G专线完成手术操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28、66岁;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2.2、22.2、27.1 kg/m^(2)。3例患者分别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重建术及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时间分别为172、116、240 min。2例患者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术中阶段监测动脉血气,1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结束后2例患者送麻醉恢复室拔管,1例于手术间拔管。手术时间分别为85、127、15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20、100 ml,尿量分别为100、100、300 ml,输液量分别为1600、1600、2600 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住院时间分别为23、13、23 d,术后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远程机器人手术麻醉应选择全身麻醉,术中充分应用肌松药避免体动,加强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应加强团队沟通,做好意外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 银彩霞 书伦 李轶聪 袁维秀 冯龙关键词:机器人 泌尿外科 手术 麻醉 右美托咪啶在南海近滩海水条件下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抗炎和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海战开放性脑损伤后使用右美托咪啶是否具有抗炎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每组各6只。在地西泮麻醉下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实验兔脑开放伤口经南海海水冲洗60 min后,Dex组实验兔腹腔注射50 mg/kg盐酸右美托咪啶,Con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给药缝合好伤口后继续饲养48 h处死实验兔,取脑组织标本做HE染色。采外周血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指标水平变化。结果Con组创伤性脑细胞水肿主要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胞体明显肿胀,原有的椎体形状无法清晰辨认,细胞核浓染色,且出现细胞核周围环形低染甚至是空白染色区;而Dex组可明显改善以上组织细胞损伤和水肿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和Con组相比,Dex组IL-1β、TNF-α和S100-β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IL-6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开放性损伤后经南海近滩海水浸泡后给予右美托咪啶具有抗炎和脑保护作用。 冯龙 尹一恒 郑杨睿 汤浩 段明达 曹江北 袁维秀 张宏 余新光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脑保护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切除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在肝切除手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自主神经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29例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择期行肝切除手术,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分别在诱导前、降压前、降压稳定即刻,降压后5、10、15min,复压稳定即刻,复压后5、10、15min,记录低频(LF),高频(HF),LF/HF比值,HR、MBP和双频谱指数(BIS)的值。结果 LF/HF在复压稳定后10min较基础值升高(P<0.05),其他时间点和基础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F在降压稳定即刻、降压后5-15min较降压前下降(P<0.05),LF/HF在降压稳定后10min较降压前增加(P<0.05),降压稳定后10min和15min较降压稳定即刻增加(P<0.05)。HF在复压后10min较复压稳定即刻下降(P<0.05),LF/HF在复压稳定后10-15min较复压稳定即刻增加(P<0.05);HR在降压稳定后10min较降压前升高(P<0.05),MBP在各个时间点较基础值下降(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肝切除手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中心静脉压在降复压过程中的变化对自主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基本处于动态平衡,且血压和平均动脉压维持平稳。 冯龙 刘洋 冯泽国 米卫东 张宏关键词: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心率变异性 肝切除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