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民

作品数:39 被引量:28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9篇经济管理
  • 7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遗址
  • 7篇遗产
  • 6篇大遗址
  • 5篇文化
  • 5篇文物
  • 4篇文化遗产
  • 3篇经济发展
  • 3篇村落
  • 2篇新区
  • 2篇中国文物
  • 2篇秦汉
  • 2篇区域经济
  • 2篇区域经济发展...
  • 2篇历史古城
  • 2篇经济资源
  • 2篇基于AGEN...
  • 2篇AGENT技...
  • 2篇城市
  • 2篇传统村落
  • 1篇大遗址保护

机构

  • 34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作者

  • 34篇刘军民
  • 3篇郑建栋
  • 2篇赵荣
  • 2篇余洁
  • 2篇汪妮
  • 1篇赵丛苍
  • 1篇杨新军
  • 1篇王尧宇
  • 1篇黄惠
  • 1篇周文韬
  • 1篇吴铮争
  • 1篇周文韬
  • 1篇徐晶晶

传媒

  • 3篇文博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城市问题
  • 3篇中国名城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西部考古
  • 1篇东南文化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第八届中国软...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原因探析被引量:3
2020年
文本以人型镇墓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政治背景、丧葬文化等对东汉时期的“吐舌”人型镇墓俑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镇墓武士俑分别进行讨论,旨在厘清这些要素在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中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对比,东汉时期人型镇墓俑与早期镇墓兽功能接近,主要起镇妖驱邪的作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这种人型镇墓俑也逐渐演变为身穿铠甲、戎服,手持兵器的镇墓武士俑,其镇妖驱邪的作用逐渐降低,转变为武装力量的象征起到对墓主人守护、保护的作用。这种变化在隋唐时期成为一种定式,演化为固定的丧葬制度。
杨雯王晨仰赵丛苍刘军民
关键词:镇墓兽
文化生态圈关联发展视角下史前遗址的保护利用思路被引量:4
2018年
史前遗址是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存,对于无法依赖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研究而言,史前遗址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史前遗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因其年代久远、破坏严重、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密、可观赏性差和大众不易识别等特点,保护和利用受限,不被社会普遍重视。利用文化生态圈层的关联发展理论来保护史前遗址,将史前遗址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所在地的文化精神相关联,与区域发展相联系,有助于我们拓宽史前遗址的保护利用思路,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推动此类遗产的展示与利用。
刘军民李琳
关键词:史前遗址文化生态圈
陕北明长城沿线居民认知水平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4年
陕北明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居民对其认知水平关系到长城保护的效果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目前居民对陕北明长城的认知水平很低,这不利于长城安全及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居民认知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强长城调查研究与宣传教育、促进长城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开展长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和建立奖惩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当地居民的认知水平,以期对推进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进程有所助益。
郑建栋刘军民周萍
关键词:公众参与
中国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文物遗址是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承载着一定的人类历史信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动性。文物大遗址是指占地面积较大,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遗址。由于占据比较大的空间,文物大遗址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在...
刘军民
关键词:经济资源区域经济后发优势
文献传递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乡土重建被引量:4
2021年
传统村落是世代聚村而居的熟人社会,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村民生活共同体。本文从维护传统村落共同体稳定发展的主导性社会关系模式—差序格局入手,分析这一模式得以构建的原生因素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嬗变,认为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核心困境是主导性社会关系模式解构和共同体失落,根源在于农村人口迁移和农业生产凋敝;指出传统村落乡土重建需要重聚松散的乡土社会关系结构,重塑独立的生产生活空间;并提出通过农业创新发展与人力资本培育、人居环境改善与乡土建筑保护、日常生活传承与旅游微介入、基层组织治理与礼俗秩序重建等策略,唤醒传统村落的内生式发展机制,恢复传统村落自我发展的活力。
刘军民周瑞程
关键词:传统村落共同体
西咸新区秦汉大遗址保护特区创新型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被引量:4
2011年
从目前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来看,秦汉大遗址群作为秦汉历史文化主题的集聚性被两个新区的行政范围割裂开,历史文化价值的连贯性遭到破坏,既不利于两个新区对遗址群的整体保护,也不利于西成新区秦汉文化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本文提出在西咸一体化过程中设立"秦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构想,从特区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探讨和论证。
余洁刘军民周萍
关联性理论视角下文物主题游径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文物主题游径是通过一定的内在关联线索将各类文物资源与非文物资源整合串联起来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强调游径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整合。本文为深入挖掘影响文物主题游径生成的内在关联逻辑,引入城市设计中研究有机组织与整合城市内部各要素构成的关联性理论,分析文物主题游径构成要素在环境、历史、空间和功能层面存在的紧密关系,并基于这些关系及其作用与影响,提出文物主题游径在建设过程中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凝练特色主题文化、明晰线路连接要素和盘活利用资源要素的具体路径。
刘军民宋睿琪刘慧慧
关键词:整体性保护
区域视角下马栏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
2023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革命文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马栏革命旧址的区域特征显著,不仅具有教育与纪念意义,还承担着引领旬邑县发展的重要职能。本文通过对马栏的革命历史的梳理,探讨其革命旧址构成及其价值,并针对马栏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体系不够完善、区域支持力度不足的现存问题,以区域作为研究视角,提出构建革命遗产廊道、推动革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构建保障机制等对策,以期探索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模式。
刘军民赵柏翔
唐乾陵申遗依据与对策初步分析
2009年
乾陵是唐王朝(618-907)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628-683)与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是陕西境内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乾陵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对其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并将其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刘军民
关键词:世界遗产景区规划
考古学文化层理论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适用性探讨
2017年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表现在文化遗产的类型不断丰富、保护理念和措施愈加科学、与区域发展日益融合、旅游带动作用逐步提升等方面。但是,文化遗产内涵研究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完整地剖析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构建遗产信息架构,实现文化遗产事业的良性发展。
李标标刘军民
关键词:文化遗产考古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