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波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经方中的北柴胡与南柴胡精准化应用探究被引量:11
- 2023年
- 以实现经方功效的精准及稳定为目的,对中药柴胡的基原规格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北柴胡(Beichaihu)与南柴胡(Nanchaihu)在经方中精准化应用的规律。考证《伤寒杂病论》中以柴胡为君药方剂的功效主治,并利用LC-MS联用技术以及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和油酸钠诱导的HepG2高脂血症细胞模型,探究柴胡在各方中发挥功效的差异,以及北柴胡与南柴胡水煎液的化学成分、保肝及降脂药效的差异。结果发现《伤寒杂病论》中以柴胡为君药的7个方剂在中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代谢、免疫、循环等系统的疾病,其中柴胡则主发挥保肝、利胆、降脂等功效,且在各方中发挥的功效各有侧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与南柴胡水煎液共有14个差异成分,鉴定了其中11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0个皂苷类和1个黄酮类化合物;保肝药效实验结果显示北柴胡的水煎液可以明显降低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且与南柴胡水煎液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降脂药效实验证明,北柴胡与南柴胡在降低HepG2细胞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上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北柴胡水煎液组相比,南柴胡水煎液组降脂效果更好。结果表明北柴胡与南柴胡水煎液的化学成分及保肝、降脂药效均存在差异,提示在中医临床处方中柴胡基原的精准化是必要的。研究为中医临床精准用药及基于用途的中药质量精准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佘玉萍张沛沛胡静燕郭永华曹前尹香胡秀华赵婷赵婷刘凤波魏胜利
- 关键词:柴胡基原经方
-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 唐进程祁晓娟赵江怡张媛张媛刘凤波魏胜利
- 关键词: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
- 基于拟靶向代谢组学的3种基原大黄的差异成分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大黄是典型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研究不同基原大黄药效成分含量和比例的差异,以期实现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质量的精准评价,为大黄在临床上的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相同生长年限(四年生)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为材料,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3种基原大黄中蒽醌、蒽酮及鞣质类共计220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差异成分进行筛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黄样品按照基原明显聚为3类。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最终筛选出117种差异成分,其中包括:游离蒽醌类8种,结合蒽醌类18种,蒽酮类80种,鞣质类11种。综合比较,28种成分在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番泻苷类、结合蒽醌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35种成分在药用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游离蒽醌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54种成分在掌叶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二蒽酮类化合物,但其结构暂不能确定。通过对3种基原大黄差异成分的分析,根据差异成分在3种基原大黄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可推测出:唐古特大黄的泻下攻积之力最强,药用大黄的清热泻火功效最强,且两者的逐瘀通经功效强于掌叶大黄。
- 赵江怡唐进程陈欣欣周易刘文清张媛张媛刘凤波魏胜利
- 一种基于大黄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区域制备的条形码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组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区域以及利用该多态性区域制备的DNA条形码,所述多态性区域可用于鉴别大黄种质资源,所述DNA条形码可用于植物种子批次防伪,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为优质植物品种及其种子的双重防伪,...
- 魏胜利王晓晖满金辉刘凤波石玥张靖晗尹光耀
- 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目的:探讨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对全国栽培甘草主产区1年生种苗的调查与测定基础上,以根长、D芦头和D20为分级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进一步通过田间栽培比...
- 于福来刘凤波王文全彭芳王文杰
- 关键词:中药资源甘草种苗质量
- 黄芪药材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黄芪(Astragali Radix)为我国常用补虚类中药,其产地来源广泛,质量影响因素较多。明确不同基原、野生与栽培、不同产地黄芪以及不同商品规格黄芪药材质量的差异,是合理利用黄芪资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明确环境、种苗等...
- 刘凤波
- 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对全国栽培甘草主产区1年生种苗的调查与测定基础上,以根长、D芦头和D20为分级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进一步通过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划分的等级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初步制定甘草种苗的3个等级,一等种苗:根长≥45cm,D芦头≥8.0mm,D20≥4.5mm;二等种苗:35cm≤根长<45cm,6.0mm≤D芦头<8.0mm,3.0mm≤D20<4.5mm;三等种苗:25cm≤根长<35cm,4.0mm≤D芦头<6.0mm,1.5mm≤D20<3.0mm。
- 于福来刘凤波王文全侯俊玲李卫东陈惠杰王文杰
- 关键词:甘草种苗
- 基于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的子洲黄芪产地判别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和分析,为黄芪优质药材商品子洲黄芪的精准产地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陕西子洲及山西浑源、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的蒙古黄芪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矩阵检测器(HPLC-PDA)测定黄芪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基于0.7~1.0 cm直径段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筛选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并构建判别模型。结果 获得不同产地黄芪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PCA可基于黄酮类成分含量对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地黄芪进行初步区分,OPLS-DA确定了4种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基于质量差异性标志物的不同产地黄芪聚类分析正确率为88.9%,以黄芪紫檀烷苷含量/黄芪异黄烷苷含量和4种黄酮苷含量之和所构建的判别模型对于不同产地黄芪的总体判别率为94.4%。结论 通过黄酮类成分判别不同产地黄芪的方法切实可行。
- 连天赐魏胜利冯紫薇于芳赵婷刘芳田文仓刘凤波张媛
- 关键词:黄酮类成分
- RP-HPLC-DAD同时测定大黄中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建立RP-HPLC-DAD同时测定大黄中5种游离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种双蒽酮类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以及没食子酸、儿茶素合计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番泻苷A、番泻苷B、没食子酸和儿茶素9种成分分别在4.56~45.6,16.3~163,7.38~73.8,7.44~74.4,1.82~18.2,57.6~576,28.2~282,3.27~32.7,118~1.18×103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101.4%,RSD〈3.15%。不同来源的6批大黄样品中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良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药材的快速质量评价。
- 程小丽魏胜利刘春生张媛刘娟刘凤波张晓芹
- 四个丹参主产区栽培现状调查报告
- 对四川、河南、陕西、山东四个丹参主产区的栽培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丹参的栽培品种、各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丹参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提供参考。
- 赵志刚郜舒蕊侯俊玲王文全宋嬿裴卫忠刘凤波韩亚男
- 关键词:丹参栽培品种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