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国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多样性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多样
  • 2篇文化多样性
  • 1篇遗产保护工作
  • 1篇影视
  • 1篇影视人类学
  • 1篇人类学
  • 1篇文化遗产保护
  • 1篇文化遗产保护...
  • 1篇民间传统文化
  • 1篇民间文化
  • 1篇民间文化遗产
  • 1篇民族博物馆
  • 1篇角色
  • 1篇非物质文化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博物
  • 1篇博物馆

机构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刘卫国

传媒

  • 1篇中国博物馆
  • 1篇内蒙古200...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文化多样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影视人类学角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借助现代影视...
刘卫国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人类学
文献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博物馆被引量:16
2006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流行和重视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文化部启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最近公布“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行动反映了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以及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成绩。但客观地说,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保护什么,如何保护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如何发挥遗产保护界唯一的永久机构——博物馆的作用,似乎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作为以收藏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己任的民族类博物馆,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在博物馆界过去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行动,给民族类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民族博物馆界应抓住这大好时机,丰富完善民族博物馆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大力发展民族博物馆事业,为保护传承我国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卫国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民族博物馆民间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博物馆事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