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心
- 作品数:54 被引量:39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论刑法中的对合行为被引量:23
- 2004年
- 对合行为是指必须基于两方主体之间的对应行为才能实施或完成的危害行为,缺少一方,另一方的行为就无法实施或不能完成。我国刑法中的对合行为有对象转移型、原因结果型、双方互动型和协力加功型四种类型。刑法对对合行为的处罚模式有三种:以同一罪名处罚双方;以不同的罪名处罚双方;只处罚一方而不处罚另一方。对合行为与刑法总则共同犯罪的规定关系复杂,应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 刘士心
- 关键词:共同犯罪
- 英美刑法中法人犯罪的归责原则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对法人犯罪的处罚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美刑法。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务与刑法理论对法人犯罪的归责原则形成了归咎式责任与组织体责任两种不同的责任模式。归咎式责任包括雇主原则、视同原则、高级管理人员原则等,组织体责任包括法人文化原则和反应过错原则等。归咎式责任以刑法传统的责任框架为基础解决法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组织体责任则在传统责任框架之外另寻解决法人刑事责任的路径。中国刑法在对单位犯罪的定罪中应当采取归咎式责任模式。合规制度的基本价值在于避免对涉案企业处罚过宽。中国刑法应当将涉案企业的组织体缺陷作为单位犯罪的量刑情节考虑。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如果涉案企业经过整改建立了良好的合规运营制度,检察机关可以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
- 刘士心
- 关键词:法人犯罪
- 防卫意思及其认定
- 我国刑法通说对防卫意思的理解标准过高,限制了正当防卫成立的范围,应予修正。
犯罪的危害性是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客观危害与主观违法意图的统一,防卫意思是阻却防卫行为行为无价值属性的主观正当化要素。防卫意思的内...
- 刘士心
-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意思刑法
- 文献传递
-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应当是对法益安全造成了现实、具体、紧迫危险的行为,先行行为具有直接性、高概然性、临近性三个特征。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前提。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的其他更高价值追求相违背的前提下,合法的先行行为也能够引起作为义务。在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前提下,应当肯定犯罪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自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也可以是无责任行为。
- 刘士心
- 关键词: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
- 刑法中人权保障功能的协调性思考——基于刑事一体化视角的改良方案
- 2024年
- 加强人权刑事法治保障是提升我国人权保障效能的基础性工作。刑法中的人权保障内容应当由其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根本任务决定。目前从刑法视角研究人权保障存在冲突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刑法的内部缺乏一体性的认识与考察;刑法的外部缺乏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与联动。运用刑事一体化的思维观念和运作方法,从刑法的内外关系入手,不仅能够实现刑法运行的内外协调,亦能够解决刑法中人权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冲突。
- 路震川刘士心
- 关键词:人权惩治犯罪人权保障刑事一体化
- 信用卡“恶意透支”“盗刷”等行为如何定性
- 2015年
- 当前,信用卡诈骗犯罪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管理秩序及国家金融安全。司法实践中,对信用卡"恶意透支"后及时归还、信用卡盗刷等行为的定性以及信用卡被盗刷后的民事赔偿责任等问题的处理意见并不统一。鉴于此,本刊与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遴选典型案例,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就信用卡"恶意透支""盗刷"等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 王建军刘士心陈灿平马建馨马楠杨赞常俊朋于秀
- 关键词:信用卡诈骗犯罪恶意透支国家金融安全市场管理秩序民事赔偿责任
- 新《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构造被引量:4
- 2000年
- 本文认为 ,新《刑法》第 5条所规定的不是简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 ,而是以刑事责任为纽带 ,把罪行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有机结合起来 ,使刑罚的运用既注重犯罪行为又兼顾犯罪人 ,使刑法做到了公正与功利、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 刘士心
- 关键词:罪责刑相适应刑法刑罚个别化刑罚
- 刑法中持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新探被引量:7
- 2005年
- 持有行为是指刑法规定的以行为人对特定物品事实上的占有、支配为内容的危害行为。它是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类型化危害行为,不同于刑法中的其他持有性行为成分。持有行为在事实上成立与否同司法上是否以持有行为处罚行为人没有关系。持有行为的概念中不应包含持有型犯罪的主观罪过内容。持有行为的物质内容是对持有物品事实上的支配、控制,不包括单纯法律上的支配、控制。持有行为与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形态相比,在事实和法律上具有四个特征:状态性、依附性、限定性、实行性。
- 刘士心
- 关键词:持有行为
- 英美刑法正当防卫中的“躲避原则”及其启示被引量:17
- 2017年
- "躲避原则"即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卫时,如果可以安全躲避,应当先行躲避,只有在不能躲避的情况下才能够杀死不法侵害者或对其造成致命伤害。"躲避原则"是英美刑法正当防卫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起源于杀人罪的正当防卫辩护理由,具有悠久的普通法历史,其目的是尽量减少正当防卫中杀人行为的发生。"躲避原则"对中国刑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即:不应将"正义不必屈从于非正义"绝对化,应当尽力减少防卫中对生命的损害;对致命性暴力与非致命性暴力分别设置使用条件,在使用致命性暴力防卫中增加躲避义务的要求;司法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形的"躲避义务",分别把握其范围和限度。
- 刘士心
- 关键词:正当防卫
- 公安机关立案后怠于侦查在移送审查起诉时超过追诉时效是否应当追诉
- 2020年
- 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只有三个条文,较为粗疏,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追诉时效规定的理解不一致,可能造成同类案件不同处理的情况。近日,本刊联合武清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具体案件就追诉时效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以期对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 刘建新朱丽欣刘士心杨文革刘珊(整理)程雪佳(整理)刘向东(摄影)
- 关键词:审判机关追诉时效侦查机关公安机关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