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 作品数:7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种方法检测孕妇免疫球蛋白G抗-A(B)效价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O型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效价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同时检测133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水平,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2种检测方法结果呈高度相关。若以凝集强度1+为判定终点,微柱凝胶法比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结果高出2个稀释倍数;微柱凝胶法以256作为临床参考值,试管法以64作为临床参考值,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微柱凝胶法以凝集强度3+为判定终点,试管法以1+为判定终点,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若以凝集强度1+为判定终点,推荐微柱凝胶法正常参考值为小于256;若以凝集强度3+为判定终点正常参考值为小于64。
- 谭兵李青杨婷刘慧余泽波
-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新生儿溶血病
- 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被引量:30
- 2010年
- 我国老年护理起步晚,发展速度较缓慢,目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老年护理的思想观念陈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老年护理专业人力匮乏,从来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的待遇低,老年护理机构缺乏,老年护理课程设置不合理,老年护理教师缺乏,老年护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等,如何解决我国老年护理现存问题,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每个老年护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 刘慧沈军何红燕
- 关键词:老年护理人口老龄化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存活者中86.5%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脑卒中的高致残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思想负担,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冯丽华沈军刘慧唐翠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生命质量致残率
- 输血定向实习生带教模式探索被引量:8
- 2015年
- 医学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输血科已发展为集储供血、检验、输血治疗及教学科研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科室。培养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对输血医学的发展尤为重要。
- 刘慧李青詹廷西余泽波
- 关键词:输血医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医学系带教教师带教水平
-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情况并探讨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1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跌倒情况;并将研究对象按跌倒和未跌倒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及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评分。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跌倒之间的关系。结果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5.5%,NPI和UPDRS在跌倒组及未跌倒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跌倒密切相关。结论老年痴呆患者更易发生跌倒,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是跌倒发生最为危险的因素,对这类人群应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刘慧沈军
- 关键词:老年痴呆跌倒
- 298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为开展老年护理继续教育课程,建立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地区6家医院298名临床护士进行老年护理能力的调查。结果 59.3%的护士能或者大多数时候能遵守老年护理的伦理与道德,40.7%的护士不能或仅少数时候能;对老年护理理论和科研方法的掌握程度:18.5%的护士熟悉,32.7%的护士了解,48.8%的护士不知道;临床护理能力方面,仅有12.3%的护士能对老年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提供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32.4%的护士选择不能或少数时候能。结论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对临床护士进行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 刘慧沈军
- 关键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
- 2011-2015年某院孕产妇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流行趋势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5年住院孕产妇4种输血前传染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31 579例住院孕产妇4种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孕产妇感染4种传染病标志物的阳性率及人口学特征,比较4种指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结果2011-2015年,该院4种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5年的总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11%、11.672%、8.444%、8.041%、6.572%,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中HCV阳性率逐年上升(P<0.05),需重点关注。年龄大于35岁住院孕妇TP、HCV、HBsAg患者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为重点防控人群。结论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监测和预防有利于避免相关疾病的垂直传播,推进优生优育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 吴燕李青詹廷西刘慧余泽波
- 关键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孕妇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