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被引量:12
- 2005年
- 以Sb、Sn为原料,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SbSn金属间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考察了球料比、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原料比以及使用后的清洗方式对SbSn金属间化合物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2种不同性质的乳状液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料比10∶1、转速270r/min、球磨时间8h为最佳合成条件。在常温常压下对于油品中的噻吩,单程脱除率在9.7%左右,3次循环实验后脱硫率可以达到23%。
- 刘晓曹晶晶云志
-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脱硫
- 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脱硫应用
- 由于天然资源的限制,原油的硫含量和重金属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加剧促使世界各国对所有的石油产品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硫含量的要求。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环境友好脱硫技术不断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定的SbSn金...
- 刘晓
- 关键词:脱硫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掺杂
- 文献传递
- 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 由于纳米材料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特性,因而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综合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微观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就纳米材料在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若干应用进行了点叙述,同时还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
- 张玲刘晓姚虎卿
- 关键词:纳米材料催化活性催化剂
- 文献传递
- 机械合金化制备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SbSn金属间化合物.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和DSC差热分析方法对Sb、Sn混合粉末经不同工艺条件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法可合成Sb-Sn金属间化合物;随着机械合金化持续进行,合金化的粉末和晶粒不断细化,晶粒内部产生很大的晶格畸变,并且球磨产生的密度和缺陷使原子扩散加快.
- 刘晓曹晶晶云志史美仁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机械合金化
- 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机械合金化、熔炼和熔铸、气相沉积技术被引量:13
- 2003年
- 对近年来成为新研究热点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燃烧合成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熔炼和熔铸技术,气相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制备原理,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理论作了简介。前文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现综述后3种技术。
- 刘晓曹晶晶云志汪斌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机械合金化熔炼熔铸气相沉积燃烧合成
- 新型脱硫材料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 <正> 原油供应总的趋势是质量变差,硫、氮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增加,同时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所有的石油产品都提出了更严格的硫含量指标。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石油脱硫方法是加氢脱硫和溶剂脱硫。加氢脱硫操作条件苛刻,设备投资...
- 刘晓云志曹晶晶史美仁
- 文献传递
- 新型脱硫材料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被引量:8
- 2006年
- 以Sb、Sn为原料,在氮气氛下采用熔炼法制备出SbSn金属间化合物。正庚烷中加入少量噻吩配制成模拟油品,将模拟油品和汽油分别配制成两种乳状液进行脱硫实验。在密闭反应器中,SbSn和配制好的乳状液按一定比例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即完成脱硫过程。结果表明,较好的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条件为Sb∶Sn质量比为49∶51、950℃、反应60m in、Sb粒径<200目和快速冷却。这种新型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对于模拟油品中噻吩的单程脱除率在15%左右,汽油单程脱硫率为11.8%。选用了三种方法对脱硫后的SbSn进行清洗,结果表明,用甲苯清洗过的SbSn金属间化合物,再次脱硫能力明显好于其他两种方式。材料经甲苯清洗,三次循环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油品脱硫率可达到32%,汽油脱硫率为27%。
- 刘晓云志曹晶晶史美仁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脱硫汽油
- 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1.燃烧合成技术被引量:8
- 2003年
- 对近年来成为新研究热点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熔炼和熔铸技术,气相沉积法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制备原理,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理论作了简介。首先介绍燃烧合成技术。
- 刘晓曹晶晶云志汪斌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燃烧合成机械合金化熔铸技术熔炼技术气相沉积法
-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杰出学者涉猎主题动态性影响因素研究 ——以诺贝尔奖和拉斯克奖得主为例
-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