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琼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羽绒
  • 2篇理化特性
  • 2篇发育
  • 1篇新品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肉鹅
  • 1篇生长发育
  • 1篇天府肉鹅
  • 1篇品系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隆昌县畜牧局
  • 1篇南溪县畜牧局

作者

  • 4篇刘桂琼
  • 3篇曾凡同
  • 3篇邱祥聘
  • 1篇王继文
  • 1篇王林全
  • 1篇何成才

传媒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天府肉鹅新品系绒羽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本试验采用天府肉鹅父系、母系为材料,测定了9-17周龄绒羽的生长发育及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父系的产线性能优于母系.17周龄时,父系的绒重、毛绒重分别比母系高71.4%和35.8%,含水率、含脂率明显低于母系。第一次活体羽的适宜时间为13或14周龄。本文还就羽绒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王继文王林全刘桂琼龙光禄郭洪泗何成才陈俊金邓继科
关键词:肉鹅发育理化特性天府肉鹅
鸭绒羽生长发育的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本试验采用天建鸭、建昌鸭、四川麻鸭和天府肉鸭[每个品种(系)42只,公母各半]为材料.0-8周龄放牧补饲,9周龄开始舍饲.从7周龄开始采集各部位绒样,12周龄试验结束。本文分析了鸭品种(系)间、公母间、五个部位(胸部、腹部、背部、腿部)间产线性能的差异性;比较了四个品种(系)内性别之间和部位之间城羽生长发育的差异;也分析了四个品种(系)绒羽7-12周龄的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水禽绒羽的生长发育存在品种(系)间的差异;②鸭绒羽千朵重受体重的影响较大;③鸭绒羽在12周龄时已基本成熟,可以在此时实施第一次人工技羽;④公鸭与母鸭绒羽的性别差异不明显。本文还对衡量绒朵大小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绒羽长成后用绒羽的丝数、绒朵长和千朵重来衡量绒朵的大小.
刘桂琼曾凡同邱祥聘
关键词:羽绒发育
鸭绒羽理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本试验采用天建鸭、建昌鸭、四川麻鸭和天府肉鸭[每个品种(系)42只,公母各半]为材料.0-8周龄放牧补饲,9周龄开始舍饲.从7周龄开始采集各部位绒样,12周龄试验结束.本文分析了鸭品种(系)间绒羽理化特性的差异性,并描述了鸭7-12周龄绒羽含水率和含脂率的变化趋势,也分析了四个品种(系)绒羽理化特性随日龄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鸭绒羽理化特性存在品种(系)间的差异;②试验结束时,四个品种(系)绒羽含水率显著提高,而含脂率有所降低;③从9周龄开始,绒羽含水率的变化较小,而整个试验期绒羽含脂率差异不显著;④绒羽理化特性的相关分析中,透明度与含水率、含脂率和耗氧指数呈负相关,而含水率、含脂率和耗氧指数两两呈正相关。
刘桂琼曾凡同邱祥聘
关键词:理化特性
四川白鹅羽绒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试验测定了四川白鹅9~17周龄的生长资料,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了绒朵长度和千朵重的生长过程,比较了5个部位(胸部、腹部、背部、颈部和腿部)与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绒羽生长呈“S”型曲线变化,Gompertz模型拟合度较高,绒羽绒朵长的拐点在4周龄,千朵重的拐点在10周龄。绒羽绒朵长、千朵重和绒羽重在14周龄后无显著增加,表明在14周龄时已可以进行第一次人工拔羽。公鹅绒羽的生长优于母鹅。胸部、腹部、背部是鹅主要的产绒部位。
刘桂琼曾凡同邱祥聘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