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辉
- 作品数:34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兴安岭地区降水量变化及干湿期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4个气象站点58 a的降水数据,利用SA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二项式过滤筛选出合格完整的数据集,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大兴安岭地区降水以及干湿期变化特征。将日降雨大于(小于)1 mm定义为湿日(旱日),并利用1 mm阈值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干期和湿期的变化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年际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3 mm/a,降水集中于夏季,7月是降水量最大时期。对大兴安岭地区降水量变化研究发现,1960—1980年降水呈下降趋势,1981年为转折点,降水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在1990年达到了峰值,从2001年以后降水又有下降趋势。大兴安岭干期和湿期变化特征存在空间差异,表现为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干期旱日总数和干期平均长度减少,干期次数和最长干期日数变化不明显;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干期旱日总数和最长干期日数增加,干期次数和干期平均长度变化不一致。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湿期湿日总数和湿期次数增加,湿期平均长度以及单独湿日数变化不明显;大兴安岭南部地区湿期总日数和单独湿日数减少,湿期次数和湿期平均长度变化不明显。总体上,大兴安岭北部随着降雨量增加短期干旱减弱,而南部地区在降雨量不变的同时短期干旱呈现加剧的趋势。
- 任柬宇刘滨辉廉陆鹞康雨昌
- 关键词:降水量
- 大兴安岭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生长对干旱适应性及生长衰退的差异被引量:6
- 2023年
- 气候变暖引起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由此导致全球部分森林出现衰退和死亡的现象已被广泛报道。然而由于不同地区森林对水分亏缺适应性不同,需要从区域尺度对森林适应干旱事件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在中国东北的森林地区中,大兴安岭在过去几十年中变暖速度最快。以落叶松为主的大兴安岭森林,作为中国唯一的北方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尤其是在全球变暖极大地影响水条件的情况下,了解其对缺水的适应非常重要。通过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比较不同纬度(47°17′—51°17′N)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径向生长变化率和树木生长对极端干旱的适应性特征(抵抗力(Rt)、恢复力(Rc)和恢复弹力(Rs))。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应对策略呈现共同特征表现为:(1)研究区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生长均与当年生长季7和8月PDSI显著正相关(P<0.05);(2)大径级树木对干旱的抵抗力和恢复弹力更低,对干旱的适应能力更弱。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应对策略呈现差异性表现:(1)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抵抗力和恢复弹力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恢复力随纬度升高而增加;(2)研究区范围内较高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弱导致出现生长衰退的频率和强度最高,处于中间、较低纬度地区兴安落叶松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出现生长衰退较少。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在一年中的快速生长期,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对缺水更为敏感,某些生物因素对调节适应很重要。气候条件影响适应性: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当干旱发生时,可能更易使得落叶松径向生长下降。我们可以预测,当缺水伴随着温度升高时,落叶松的适应性可能会增强,但随着水分条件的持续变化,干旱强度或频率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使结果复杂化。
- 阎弘孙滢洁周婉莹刘滨辉
- 关键词:纬度干旱气候变暖兴安落叶松
- 近58 a我国西北地区干期与湿期变化特征被引量:13
- 2019年
- 利用西北地区1960-2017年68个站点逐日降雨气象数据,分别将日降雨小于(大于等于)0.1 mm和1 mm定义为旱日(湿日),从干期和湿期变化特征的角度分析西北地区雨日年内分配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年降雨量变化不明显,降雨频率下降,平均降雨强度增加;西北地区西部年降雨量、降雨频率和平均降雨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平均降雨强度增加主要是由于降雨量增加速率快于降雨频率增加速率。结合干期和湿期变化特征,发现西北地区东部虽然干期旱日总数增加,但干期平均长度、干期次数和最长干期旱日数变化不明显,同时湿期湿日数和次数减少,说明西北地区东部在降雨量不变情况下,降雨更加集中。在西北地区西部,干期次数增加,但干期旱日总数、干期平均长度以及最长干期旱日数减少,湿期湿日数和湿期次数增加,湿期平均长度不变,西北地区西部在降雨量和降雨频率增加过程中,干期持续时间缩短,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利。另外,使用不同阈值会影响特征值变化趋势大小及其显著性,甚至会得到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选择合理阈值对于研究降雨、干期以及湿期变化十分重要,需要结合区域气候特征进一步研究。
- 廉陆鹞刘滨辉
- 关键词:阈值
- 黑龙江省1960-2000年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5
- 2011年
- 利用黑龙江省15个国家基准气象站1960—2000年逐日地表平均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41年来地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年及各季平均地温的年际变化以及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平均地温逐渐降低,冬季南北温差最大,夏季最小。41 a来,黑龙江省各季节及年均值都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地温上升速率为0.039℃/a。季节平均地温冬季的上升速率最大,为0.060℃/a;秋季上升速率最小,为0.020℃/a。黑龙江省地温在1988年左右开始升高,1988年以前地温变化不大。地温的变化趋势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气温升温幅度整体上略高于地温,除冬季外,地温均值都比气温均值要高。
- 袁文涛刘滨辉刘燕玲潘峰魏琳
- 关键词:地温气候倾向率
- 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对昼夜不对称增温及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广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旨在研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以期为东北地区林业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数据与指导。【方法】基于2000-2019年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植被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及逐月降水、气温数据,应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1)近20年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035,其中混交林增加趋势最大,每10年增加0.037,阔叶林最小。东北森林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55.59%,另有43.84%的森林保持基本不变,仅有0.57%的区域森林属于退化状态。(2)从整个生长季来看,NDVI受最低气温和降水影响显著,与最高气温关系不密切,同时生长季最低气温和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增加;不同林型对气候响应不完全相同: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生长主要受最低气温影响,阔叶林生长由降水和最低气温共同控制,混交林生长对降水最为敏感。(3)从逐月特征来看,生长季前期(4-5月)NDVI主要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共同影响,旺盛生长期(6-8月)对降水敏感性较高,生长季末期(9-10月)受最低气温和降水共同控制;NDVI对降水、温度敏感性均呈现明显的时滞性特征。(4)利用Hurst指数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显示东北森林将由改善转为退化,有71.94%的森林将面临退化风险,尤其是中部和北部气候变化剧烈区域。【结论】白天和夜晚升温的不对称性和NDVI对最高、最低气温差异性响应特征,导致白天和夜晚温度对东北森林NDVI近20年变化具有不对称影响;2000-2019年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呈增加趋势,但�
- 张峰源苏远航刘滨辉
- 关键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NDVI
- 大兴安岭采伐迹地主要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被引量:23
- 2006年
- 对不同采伐方式(经营择伐、二次渐伐和皆伐)、林分组成、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壤厚度、下木盖度、地被物盖度等条件下样地中主要目的树种的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营择伐林分有效天然更新株数最多,温度和光照条件是决定兴安落叶松更新的重要条件;经营择伐林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株数主要受林分郁闭度的制约,皆伐和二次渐伐林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株数主要受地表草本植物的制约;二次渐伐林分不同坡位间不但更新数量存在差异,而且树木的生长状况差异也很大。
- 徐鹤忠董和利底国旗刘滨辉
- 关键词:采伐方式主要树种
-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主要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被引量:37
- 2006年
- 对不同火烧方式、火烧强度、林分组成、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壤厚度、下木盖度、地被物盖度、林龄等条件下的样地的天然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表火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效果好于树冠火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好于重度火烧迹地;发生火烧的林分比未发生火烧的林分天然更新效果好。
- 董和利徐鹤忠刘滨辉
- 关键词:主要树种
- 不同花楸品系嫁接成活率研究初报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对大果花楸(Sorbus megalocarpa)、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百花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的11个品种在寒冷地区的进行嫁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果花楸、百花花楸、欧洲大黄果、欧洲小黄果、百花小黄果、水榆花楸、欧洲小红果的嫁接成活率较高,欧洲黄皮的嫁接成活率最低,欧洲红芽、百花小红果、百花大红果的嫁接成活率一般。
- 汤伟权张迎新刘滨辉
- 关键词:嫁接成活率
-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夏季浅层地温的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地温是表征气候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之一,研究地温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揭示地温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1960—2007年大兴安岭北部地区4个国家基准气象站0、5、10、15、20cm各土层逐日地温.分析大兴安岭北部地区6—8月份各浅层地温的气候倾向率、变化趋势以及地温变化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1960—2007年6—8月份各浅层地温呈显著增温的趋势,增幅每为0.47~0.58℃/10a,其中20cm层增幅最大;4个站点各浅层地温海拉尔站增幅最大,博克图站最小;各站点地温的增温幅度大于气温的增温幅度。整个观测期各浅层地温与气温及各层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各浅层地温随时间变化规律大致可分3个阶段:1960--1985年变化不大.1985—1996年缓慢上升,1996--2007年显著上升。地温上升时间明显晚于气温上升时间.显示地温变化的滞后性。
- 梁媛刘滨辉
-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浅层地温气候倾向率
- 气候变化对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纬度地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探索1967—2005年间,不同纬度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对气候因子和年轮宽度年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67—2005年间,大兴安岭不同纬度地区温度均显著上升,降水量未呈现出显著性变化;1927—2007年间,高纬度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显著增加,与此相反,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变化不明显;温度是影响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变化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后,降水量的下降抑制了该地区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
- 张朋磊刘滨辉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气候变化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