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潜

作品数:8 被引量:10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华夏地块
  • 4篇花岗岩
  • 3篇元古代
  • 3篇锆石
  • 3篇沉积岩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学
  • 2篇造山作用
  • 2篇浙西南
  • 2篇古元古代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定年
  • 1篇东南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扬子地块
  • 1篇早侏罗世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黄金集团

作者

  • 8篇刘潜
  • 7篇于津海
  • 3篇孙涛
  • 3篇王勤
  • 3篇赵葵东
  • 2篇陈卫峰
  • 2篇陈培荣
  • 2篇王鹏鸣
  • 1篇凌洪飞
  • 1篇时毓
  • 1篇张春晖
  • 1篇唐红峰
  • 1篇胡修棉
  • 1篇苏斌
  • 1篇许海
  • 1篇崔翔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2篇2013年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南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新发现:岛弧还是陆内造山?被引量:7
2012年
在福建省周宁县五凤楼村发现了一个形成于313±4Ma的片麻状花岗岩.该岩石具有高的K2O和Al2O3含量和低的SiO2和Na2O含量,其A/CNK比值高达1.22,指示其源区为经过化学风化的沉积岩,因此属于S型花岗岩.所含锆石为柱状自形形态,其U-Pb年龄变化于326~3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313±4Ma),具有负的?Hf(t)值(?8.35~?1.74)和1.43~1.84Ga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这是首次在华南发现有确凿同位素年代学证据的晚石炭世S型花岗质岩浆活动.该S型花岗岩最可能形成于陆内造山阶段,源岩主要为古元古代晚期生长的地壳.结合前人对岩相古地理、古生代盆地性质、早二叠世火山作用以及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U-Pb-Hf同位素资料,本文推断华夏东部可能曾经存在一个晚古生代造山带.从晚石炭世(340~310Ma)的挤压造山阶段演化到早二叠世(285~270Ma)的后造山或板内伸展阶段,华南东部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晚古生代造山旋回,所形成的晚古生代岩浆岩是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岛弧岩浆作用产物.
于津海刘潜胡修棉王勤O'REILLY Suzanne Y
关键词:S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华南东部
浙西南古元古代高温和低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浙西南地区出露较多的古元古代花岗岩,它们是探讨东北华夏地块早期地壳组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次研究对浙西南丽水地区的花桥、敕木山、小粗、翁坑和玉岩等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
刘潜
关键词:花岗岩
文献传递
浙西南古元古代高温和低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八都杂岩为西北华夏地块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岩和古元古代花岗岩组成.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可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类.这两类岩石具有不同的源区组...
刘潜于津海
关键词:花岗岩华夏地块古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福建锦城187Ma花岗岩的发现--对华南沿海早侏罗世构造演化的制约被引量:35
2011年
本文对福建沿海福清地区的锦城花岗岩和牛头尾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锦城花岗岩的年龄为187±1Ma,为福建沿海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牛头尾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30±1Ma,代表燕山晚期(白垩纪)的一期岩浆活动。锦城花岗岩具有高SiO2、偏碱、高Fe2O3T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高Rb/Sr(1.31~1.93)比值及低Rb/Ba(0.26~0.29)、Eu/Eu*(0.30~0.56)、La/Yb(5.69~18.39),Sr/Y(2.24~2.29)比值,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且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牛头尾花岗岩相比锦城花岗岩低SiO2,贫钾,而富镁、钙,属于花岗闪长岩。其更亏损Nb、Ta及富集Ba、Sr,具较低Rb/Sr(0.27)、Rb/Ba(0.09)比值和较高的Eu/Eu*(0.98)、La/Yb(16.87),Sr/Y(19.08)比值,同样为具有弧特征的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也形成于与大洋俯冲有关的构造背景。锦城花岗岩和牛头尾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分别为2.18~4.73和1.25~4.15,tDMC均为~1.0Ga,表明二者起源于相同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已有的资料,本次研究发现锦城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同时代岩浆岩(194~172Ma)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暗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很可能自早侏罗世开始。这样,华南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之前,大致在205~190Ma期间。
刘潜于津海苏斌王勤唐红峰许海崔翔
湘东新元古代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7
2012年
本文对湘东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桂阳地区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两个地区的碎屑沉积岩具有相似的中等的成分成熟度,但大的K2O/Na2O变化指示不同沉积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风化淋滤作用。两个地区多数样品的稀土分配模式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稀土分配模式相似,但总体具有更高的含量,尤其是重稀土。湘东地区板溪群沉积岩含有更高的相容元素(如Sc,Cr,Ni),说明源区具有更多的中基性组分,而湘东南震旦纪沉积岩主要由再循环物质组成。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湘东新元古代沉积岩中含有大量850~800Ma的碎屑锆石,而缺少1000Ma左右的碎屑锆石,显示了与扬子地块的亲缘性。而湘东南新元古代沉积岩中含有丰富的Grenville期和一定数量的~2.5Ga的碎屑锆石,相似于华夏地块物质组成。表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西南地区的分界线很可能就从湘东的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的桂阳地区之间通过。前人对华南早古生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显示湘东和湘东南地区的早古生代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均相似于华夏地块,指示它们的源区是东南的华夏地块。因此,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湘东地区的沉积物源区发生了重大改变,暗示在新元古代晚期(震旦纪)与早古生代(中寒武世)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运动,使华夏地块逐渐隆起或使湘东-湘西盆地进一步沉陷,从而使湘乡-醴陵地区从早古生代开始接受了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质。这期构造运动可能与泛非构造事件相关。
王鹏鸣于津海孙涛凌洪飞陈培荣赵葵东陈卫峰刘潜
关键词:扬子地块华夏地块
湘桂震旦-寒武纪沉积岩组成的变化--对华南构造演化的指示被引量:30
2013年
对位于湘桂交界的苗儿山地区和湘南金鸡岭地区的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浅变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这些浅变质岩的原岩为陆源碎屑沉积岩,具有中等风化程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表明金鸡岭地区震旦纪和寒武纪沉积岩的碎屑物组成具有相似性,都以含大量的Grenville期年龄的碎屑锆石为特征,表现出与华夏地块明显的亲缘性.苗儿山地区的寒武纪沉积岩显示出与金鸡岭地区沉积岩相似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也具有华夏地块的亲缘性.而苗儿山地区的震旦纪沉积岩在地球化学上不同于苗儿山的寒武纪沉积岩以及金鸡岭地区的沉积岩,并且以含丰富840—700Ma以及少量的2.0Ga碎屑锆石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扬子地块的亲缘性.这些差异表明从震旦纪到寒武纪,金鸡岭地区沉积盆地一直稳定地接受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质,而苗儿山地区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却从扬子地块转变为华夏地块.说明在中晚寒武纪之前发生了一次构造运动,使苗儿山盆地进一步沉陷或盆地中心发生了向西北的转移,从而使苗儿山地区接受了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这一事实也表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这时已经聚合,它们之间在西南地区的分界线就在苗儿山与金鸡岭之间.
王鹏鸣于津海孙涛时毓陈培荣赵葵东陈卫峰刘潜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
平潭-东山变质带变沉积岩的物源及对华夏地块基底分布的限定
变质沉积岩能够准确记录沉积时的物源区特征、沉积环境以及随后发生的变质作用特征。对澳角群变质沉积岩的地层学,岩相学及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揭示华夏东部地块基底的年龄,组成及其演化历史。本次研究的变...
沈林伟于津海刘潜王勤
关键词:岩石学变质沉积岩华夏地块
赣中相山地区低压高温麻粒岩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赣中相山-玉华山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分界线附近,是华南最著名的产铀火山杂岩体.玉华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包含丰富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包体.这些包体为揭示研究区深部地壳物质组成和U矿的成因提供重要依据.变质岩包体主要由长英...
张春晖于津海刘潜赵葵东孙涛
关键词:岩石学麻粒岩捕虏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