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科
- 作品数:55 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人工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的方法,创新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通过反义RNA技术抑制植物花药内源HSP70基因的表达,进而干扰转基因植株花药的正常发育,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具体来说,它是将由花药特异性表达的...
- 刘立科刘春光刘根齐侯宁张文会陈建南
- 高产、稳产核质杂种小麦——NC2号
- 2005年
- 景东林刘春光白玉娟孙兵须陈永建李宗会侯宁刘立科
- 关键词:杂种小麦核质杂种黄淮冬麦区温室加代省级审定
- 干旱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分别采用含5%和10%PEG-6000的Hongland营养液模拟干旱胁迫,对来自于山东省不同地区的6个野生大豆材料进行处理,研究了干旱对野生大豆幼苗叶片的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Y1(ZYD03245,山东临朐县)外,其他5个野生大豆幼苗叶片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胁迫的加强均呈升高的趋势;6个材料的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呈下降的趋势。以上述指标综合评价6个野生大豆的抗旱性,Y4(山东阳谷县)和Y6(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最强,Y2(ZYD03269,山东无棣县)、Y3(山东垦利县)和Y5(山东广饶县)次之,Y1(ZYD03245,山东临朐县)最差。
- 徐艳平胡翠美张文会刘立科赵仁贵
- 关键词:野生大豆抗旱性类胡萝卜素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
- 大豆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种子活力差异研究被引量:24
- 2015年
- 大豆种子的耐储藏性是评价大豆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大豆种子的耐储藏性通常可通过测定自然老化种子的活力来确定。自然老化历时较长,而人工老化则可弥补其所需时间较长的不足,但对两者间的一致性尚有争议。本实验对21份大豆种质的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经人工老化处理后,16份种质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低于自然老化处理,2份种质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与自然老化处理无差异,3份种质的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高于自然老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对于大部分的种质来讲,人工老化能较好地反映自然老化的过程,但仍有少量种质的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结果间差异较大。另外,人工老化处理种质的发芽率等活力指标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籽粒大小和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
- 高华伟满强潘晶雷永强于洪斌武猛张文会刘立科
- 关键词:大豆自然老化种子活力
- 不同试剂处理对促进大豆自然老化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提高老化大豆种子的萌发效率,对于提高大豆种质保存质量和农业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PEG、CaCl_2、Al_2(SO_4)_3和KCl_4种溶液对冀黄13自然老化种子进行处理,探究不同化学试剂对自然老化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4种试剂处理均能提高冀黄自然老化种子的萌发水平,其中35%PEG处理和4mmol/L浓度Al_2(SO_4)_3处理对自然老化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进一步利用上述2种试剂对冀豆17、冀黄13和冀豆16的自然老化种子进行复合处理,结果表明,复合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处理,且处理效果存在着基因型差异。
- 潘晶张培磊王家萌许申高洁苏欢王朋张文会刘立科
- 关键词:大豆
- EMS诱变大豆矮化、半矮化新种质的创制与表型鉴定
- 高华伟刘立科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矮化表型鉴定
- 干旱胁迫对几个野生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
- 在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已成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干旱导致大豆叶片含水量下降,细胞膜过氧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破坏,从而使光合作用下降,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减少,造成大豆产量的严重减产。因此提高大豆的抗旱性,是保证大豆...
- 徐艳平胡翠美张文会刘立科
- 关键词:大豆幼苗幼苗叶片野生大豆干旱胁迫叶片相对含水量类胡萝卜素含量
- 大豆“冀黄13”突变体筛选及突变体库的建立被引量:16
- 2013年
-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叠氮化钠(sodium azide,NaN3)和N离子束分别诱变处理大豆品种"冀黄13"的种子。经M2选择,M3、M4代验证,共筛选出茎器官突变体15份,叶器官突变体19份,花器官突变体31份,种子器官突变体3份以及成熟期突变体18份,其中有9份突变体属于复合性状的突变,最终获得77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通过F2群体的表型分析,确定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和1份黑种皮色突变体的表型均由单隐性基因控制。本研究所获得的突变体和所构建突变体库将为大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张力伟樊颖伦牛腾飞张文会赵玉洁刘立科
- 关键词:大豆
- 被子植物种子发育的激素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也是农作物的主要收获部分,因此种子的正常发育对于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被子植物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3部分组成,其发育过程受不同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植物激素对于种子各组织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调节种子发育的重要因素。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4类植物激素作为重点,对其调控网络的分子机制进行梳理,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及其他作物种子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特定基因对胚、胚乳及种皮发育的作用机理,讨论了种子发育进程的分子机制与植物育种的发展,为了解被子植物种子发育的激素调控机理及作物的品质改良和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 朱小洁王雯于倩倩耿雅婷朱沂昕刘立科
- 关键词:种子发育植物激素信号通路
-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G-box家族引物差式分析被引量:21
- 2003年
- 用G -box家族引物对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 3 3 3 8在可育与不育光温条件下进行mRNA差异显示 ,结果表明 ,在育性转换时期 ,这两种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回收了 12个质的差异片段并进行反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 ,然后对 5个阳性克隆片段HT1-G10、HT1-G3、HT2 -G2、HT1-G4和HT2 -G5进行了测序 ,同源比较显示 :HT1-G10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叶绿体基因rbcL和atpB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 (96% ) ;HT1-G3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组蛋白H2A基因高度同源 (88% ) ;另 3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对这些基因片段的分析为揭示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发育机理提供了一些有效证据。
- 曹双河刘冬成刘立科郭小丽张爱民
- 关键词:小麦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