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平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论庭园景观与意境表达
- 刘管平
- 该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人们对景物景色的观赏、视野、视距,论述了景物在有限的庭园空间是如何做到供以静观近赏的。它着重提出了围闭法和延伸法,使庭园获得分割、因借、渗透、引伸景观,达到满足人们所需舒适度的层次、韵味和意境。上述理论...
- 关键词:
- 关键词:庭园意境表达庭园景观
- 外部居住环境的视知觉及表现──从风水“形势”说和格式塔心理学说谈起被引量:7
- 1996年
- 运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的风水“形势”说和现代欧美流行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外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若干视知觉问题,作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并指出风水“形势”说与格式塔心理学在重要观点上是一致的是具有严密科学性、系统性的外部环境空间设计理论。
- 刘管平李少云
- 关键词:居住环境视觉环境格式塔心理学居住区规划
- 我国三大传统景园之比较
- 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大传统景园之典型实例(私家宅园和公共园林两类)的比较,浅析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的文化内涵差异,探讨三大园林在布局立意、构园要素及景观感受等方面的不同特性。
- 刘管平孟丹
- 文献传递
- 普韦布洛建筑及其现代演绎
- 2011年
- 本文通过追溯普韦布洛传统建筑历史及其现代演绎过程,分析普韦布洛建筑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归纳出普韦布洛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及普韦布洛复兴风格建筑受到传统建筑和西方文化影响的阶段发展特征。以期反映普韦布洛建筑基于自身环境的建造智慧,借此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 鲍小莉刘管平
- 佛山市建新路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被引量:1
- 1996年
- 一、街区概况1、地理位置.建新路祖庙——东华里段街区位于佛山市旧城区中心地带,由北面的人民路、西面的祖庙路、南面的建新路和东面的福贤路围成,并包括福贤路以东的一部分区域,占地67.8公顷,人口约2.6万人.历史上就是佛山最繁华的地段,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山祖庙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华里古民居等文物建筑,此外,地段内的福贤路是佛山市著名的旧街。
- 刘管平郭昊羽
- 关键词:文物建筑带状公园传统街区文物保护单位街道空间旅游价值
- 流变的围龙屋碉楼与清柳州隆胜庄
- 2012年
- 客家建筑文化核心区,与客家建筑文化亚区的客家民居已得到深入充分的研究。对同一民系不同区域间的建筑进行比较,已逐渐成为推进民居研究的主题之一,促使受客家文化辐射的区域,如粤东的惠州、河源,四川成都、广西贺州、柳州、博白等地口’渐次开展地域比较下的客家民居研究。客家民居因具有强烈的防御性,使其民系能较好地融入迁居地的生活,有效推进了地方聚落形态的演进与发展。其中,清柳州客家民居隆胜庄,在建设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流变中,积极改变原有的防御空间布局与装饰题材,适应当地营建技术,传承兴梅客家民居传统的同时,显示了其与核心客家聚居区民居不同的文化特征与强烈的生命力。
- 何丽刘管平
- 关键词:围龙屋客家民居碉楼建筑文化人文环境客家文化
- 城市环境空间再生的探讨——河宕贝丘遗址规划思索
-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有“再生”的问题,城市环境空间再生是在承接原有城市肌理,城市文脉的基础之上,得以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结合佛山市禅城河宕贝丘遗址规划项目实例,探讨城市环境空间再生。
- 刘管平唐思风
- 关键词:贝丘遗址
- 文献传递
- “天人合一”的理想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观被引量:25
- 1999年
-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观,即“天人合一”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具有“崇尚天地”、“中庸适度”、“经验为本”的主要特征,有朴素的“可持续”的发展意识以及尊重历史传统的思想。
- 周霞刘管平
- 关键词: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观
- 全文增补中
- 城市环境空间再生的探讨——河宕贝丘遗址规划思索
-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有'再生'的问题,城市环境空间再生是在承接原有城市肌理,城市文脉的基础之上,得以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结合佛山市禅城河宕贝丘遗址规划项目实例,探讨城市环境空间再生.
- 刘管平唐思风
- 关键词:文化遗产城市规划
- 文献传递
- 浅议视线分析与景观设计及效果——从苏州网师园谈起被引量:8
- 2007年
- 苏州网师园的景观视觉效果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各组景之间表现了很好的大小与位置对应关系。反观我国当前的一些公共景观,平面与竖向设计间缺乏对应关系及景观尺度,景观对象间缺乏必然的视线构成联系。论文论述了视线分析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 高彬刘管平
- 关键词:园林景观网师园视线分析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