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逸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江汉石油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储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应用地质
  • 1篇油藏
  • 1篇有机地球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石炭系储层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统计学
  • 1篇盆地
  • 1篇储层厚度
  • 1篇储集
  • 1篇储集层

机构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作者

  • 2篇刘逸
  • 1篇王培荣
  • 1篇王占生
  • 1篇陈恭洋
  • 1篇林壬子
  • 1篇李龙滟
  • 1篇钟宝荣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2篇199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分形几何理论进行储层厚度定量预测
本文简要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储层定量估值和预测方法及其优劣,提出了储层随机建模及模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认为克里格方法估计曲面具大尺度的变异性,能准确反映储层横向变化的大范围的趋势,而分形几何方法能反映观测数据小尺度的变异...
李龙滟钟宝荣陈恭洋刘逸
文献传递
油藏有机地球化学描述——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四号构造石炭系储层为例被引量:2
1997年
运用棒色谱TLC-FID和油显示仪OSA对塔中四号构造TZ4、TZ402及TZ401井石炭系岩芯进行密集采样分析(约3个/m),并选择典型原油进行GC、GC/MS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石炭系储层油族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纵向上可分为三段:CⅢ1(油层段);CⅢ2、CⅢ3(油水同层段),CⅢ2、CⅢ3中局部含油率较高的层段可能有试油价值。推测原始油藏可能受喜山阶段的构造运动破坏,CⅢ3油气发生过自西向东的再分配,CⅢ2油气则沿断层向上溢出,形成现今具两期古油水界面的油水系统格局。据横向上存在的成熟度差异,推测来自下古生界的主力油源注入方向可能是由北西向南东;
刘逸王占生王培荣林壬子
关键词:油藏有机地球化学储集层盆地石炭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