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股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人工骨
  • 2篇转染
  • 2篇纳米人工骨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染
  • 2篇基质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折
  • 2篇耳蜗
  • 2篇NF-ΚB
  • 2篇成骨
  • 1篇单个核细胞

机构

  • 14篇辽宁医学院附...
  • 4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绥中县医院
  • 1篇抚顺市中心医...

作者

  • 14篇卢伟
  • 6篇张明超
  • 5篇张元和
  • 4篇范仲凯
  • 4篇宝东艳
  • 2篇姚琦
  • 2篇李伟红
  • 2篇刘丹平
  • 2篇毕云龙
  • 2篇曹阳
  • 2篇王爱梅
  • 1篇梅晰凡
  • 1篇于德水
  • 1篇袁亚江
  • 1篇唐磊
  • 1篇张正
  • 1篇邸阳
  • 1篇刘双月
  • 1篇栗刚
  • 1篇董明岩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螺旋神经节毒性的拮抗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丹参(SM)对庆大霉素(GM)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毒性中核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GM组、GM+SM组和SM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耳蜗组织中NF-κB的表达;同时结合电生理指标听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豚鼠听阈的变化。结果 GM组ABR阈值比用药前明显提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GM+SM组虽然在用药后ABR阈值也比正常对照组高,但较GM组明显降低。正常对照组NF-κB p50阳性免疫反应见于耳蜗螺旋神经节胞浆内。GM组NF-κB p50活化,见于螺旋神经节胞核和胞浆内。GM+SM组胞核染色较GM组减少,在阴性对照切片上未见NF-κB p50阳性染色。灰度显示GM组耳蜗螺旋神经节NF-κB p50活性明显增强,而同时给予SM的动物NF-κB p50活性较GM组显著减弱。结论 GM能激活螺旋神经节中NF-κB,进而造成听力损害。SM能抑制螺旋神经节中NF-κB的高活性,从而有效拮抗GM的耳毒性。
宝东艳王爱梅李伟红卢伟
关键词:耳蜗NF-ΚB螺旋神经节
注射型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系统用于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探讨注射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系统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实验组(rhBMP-2/PLGA/FS),对照组(FS)和空白组(不作处理)。在缺损局部注入各组材料后,通过X射线观察各组动物的骨缺损修复情况;取兔桡骨损伤节段定量分析其骨密度值,评估其成骨质量;利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及骨再生情况,评估其修复作用。结果表明: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组在骨缺损修复、成骨质量及成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能够显著促进兔骨缺损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范仲凯曹阳张哲张明超卢伟唐磊姚琦吕刚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纤维蛋白胶骨缺损
VEGF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21,VEGF121)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rMSCs)后,研究转染后细胞的成骨功能变化,为进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r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rMSCs,将其分为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脂质体介导下PCDI-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rMSCs后,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通过RT-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检测来评价两组细胞的成骨能力。将阳性克隆细胞和未转染的细胞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分别于植入后4、8周处死动物,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ALP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强,转染组细胞内ALP水平显著增高,Ⅰ型胶原在转染组细胞内高表达,转染组的rMSCs植入肌袋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出现骨髓腔样结构及大量骨小梁,表现出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结论]应用VEGF121基因转染rMSCs后,有利于发挥VEGF121的血管化作用,促进rMSCs的成骨能力,将会成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探索的方向。
范仲凯曹阳张哲卢伟张明超于德水毕云龙栗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基因转染
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于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集病例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1~62岁,椎管狭窄16例,椎管狭窄伴脊柱滑脱6例,椎闯盘突出12例。行脊柱后路椎管扩大,人工椎板植入术,术后3d,10天检测生化全项,了解肝肾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摄X线片,了解椎弓根内固定及纳米人工椎板的位置。部分患者行CT检查。结果34例手术切口I/甲愈合。术后生化全项检测提示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3个月随访的30例病例中,28例患者恢复良好。复查X线提示脊柱序列良好,行椎弓根内固定者内固定可靠,部分复查CT患者可见纳米人工椎板位置良好。结论纳米人工椎板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瘢痕形成和保持脊柱后部结构稳定性方面具有明确作用。
张元和卢伟张明超
关键词:脊柱椎板切除瘢痕形成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别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异种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以及单独植入异种骨对兔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以判定骨髓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对股骨头坏死有修复作用。方法23只新西兰白兔,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取其中45个坏死股骨头,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15只股骨头。对照组为髓芯减压后单独的异种骨植入,实验1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异种骨,实验2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异种骨。术后2、4、8周,分别行X线检查、M asson染色检查、及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新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新西兰白兔23只,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及M asson染色检查示实验1、2组修复效果相同,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股骨头新生骨体积百分比比较,同时期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而实验1、2组间除2、4周血管面积百分比外,其余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确有修复坏死股骨头的效果,且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效果相似。
卢伟张元和宝东艳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异种骨股骨头坏死
乙酰左旋肉碱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细胞自噬、凋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旨在检测乙酰左旋肉碱(AL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ALC治疗组,每组12只。Allen法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3 d行BBB运动评分;取脊髓组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LC3-Ⅱ表达,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LC3-Ⅱ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1),BBB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与SCI组相比,ALC组LC3-Ⅱ显著升高(P<0.001),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01),BBB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 ALC可能通过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孟庆峰张明超卢伟毕云龙范仲凯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自噬凋亡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3例治疗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6-01-2008-06共收治6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胫骨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和早期被动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结果 6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a,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42例,良14例,中6例,差1例。结论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疗效满意,被认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史宏途卢伟张元和
组配式假体结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组配式股骨假体(S-ROM)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S-ROM)结合转子下横行截骨对12例12髋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20~53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6.2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0.6分。术后下肢延长3~5 cm。术后8个月时复查X线片截骨处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有1例于术后第2年发生脱位,手法复位成功。无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病例,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对于CroweⅣ型高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疗效肯定。
张明超刘丹平卢伟袁亚江李国威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截骨
纳米人工骨植入颈椎前路植骨融合60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颈前路植骨融合中应用纳米人工骨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变化。方法:2005-06/2006-06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颈椎创伤脱位29例,均采用纳米人工骨替代自体髂骨进行60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并予颈椎X射线、CT、MRI等检查。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随访情况定期复查,行神经功能JOA评分,X射线检查分析椎体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植入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毒性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可见颈椎骨折者伤椎高度恢复,颈椎病患者未发现伤椎高度丢失,颈椎椎间角和颈前屈基本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植入前X射线片及磁共振可见C4~5椎体脱位,脊髓受压;植入后3个月X射线可见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植入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有明显提高,随访3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78±3.15)分增加到(15.25±2.79)分。结论:纳米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中效果良好,可以替代自体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张元和卢伟宝东艳张明超
关键词:纳米人工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成骨细胞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传统的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基因治疗可能是一种新途径。目的:观察转染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成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实验,实验于2005-05/2006-05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人髂骨骨块取自需髂骨植骨的颈椎病患者的植骨块修洁剩余部分的骨质,患者知情同意。质粒pCDI/VEGF121为北京大学人类疾病治疗中心马大龙教授惠赠;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为辽宁医学院刘丹平教授惠赠。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成骨细胞。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CDI-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传代后1,3,5,7d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成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分泌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能力的影响。结果:pCDI-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成骨细胞后第3,7天,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到其中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转染组的细胞数在第1,3,5,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培养3d时转染组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1);转染组的骨钙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以促进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范仲凯张元和姚琦卢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骨细胞基因转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