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道光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福州市1999—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为福州市抗疟后期的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流行病学方法对输人性疟疾病例进行调查。[结果]输人性疟疾病例有上升趋势,均由出国劳务或在国内疟区经商、务工时感染;恶性疟主要在非洲高疟区感染。[结论]今后疟防措施应加强从疟区经商、务工人员的调查。
- 陈敏红叶道光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疾病控制
-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调查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调查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的分布与感染状况。方法在9个县(市、区)以笼捕法将捕获鼠类鉴定后逐一解剖,查找寄生在鼠心、肺血管内的广州管圆线虫。结果共解剖鼠类1965只,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3.69%(269/1965),除平潭县未查到感染鼠外,其他县(市、区)捕获的4种鼠类均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22.44%,黄胸鼠次之为11.76%。结论福州市除平潭县外均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褐家鼠为主要终末宿主。
- 叶道光罗斌刘必端郑萍罗炜敏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
- 罗源县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罗源县农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按东、南、西、北方位随机抽取4个乡镇8个村,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带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2011人,感染率4.5%;查出4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钩虫3.6%,蛲虫1.8%,鞭虫0.7%,蛔虫0.2%;中老年农民是肠道寄生虫的高感染人群。结论较1989—1990年第1次调查结果,蛔虫、鞭虫、蛲虫感染率有所下降,但钩虫感染率仍较高,应继续加强防治工作。
- 游益银赵兴葵叶道光
-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调查被引量:4
- 2008年
-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平均感染率为18.82%,沿海高于山区;铜锈环棱螺感染率为4.25%,褐云玛瑙螺为15.38%,高突足襞蛞蝓为27.27%。在平潭县未检出阳性中间宿主。
- 叶道光罗斌刘必端郑萍罗炜敏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终宿主
- 福州市2003年人体肠道线虫感染调查被引量:1
- 2005年
- 叶道光陈家英刘必端
- 关键词:人体肠道线虫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人群感染率农村饮用水
- 引起肺部感染的福建省首例斯氏并殖吸虫病及其疫源地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根据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为线索,调查永泰县赤水村,发现当地为斯氏并殖吸虫流行区。[方法]收集当地坑沟的螺、溪蟹进行尾蚴和囊蚴检查。用ELISA法检测当地居民血清斯氏并殖吸虫Ig G抗体。[结果]人群Ig G抗体阳性率为6.8%(9/133),其中>20岁占1.3%,<20岁为13.8%(2=8.45,P<0.01)。采集斯氏并殖吸虫螺、蟹各2种宿主,其中拟小豆螺阳性率5.8‰(4/690),拟钉螺阳性率0.9‰(2/2 330),南海溪蟹(新种待定)阳性率19.3%(11/57),福建华溪蟹16.7%(7/42)。[结论]永泰为斯氏并殖吸虫病新发现的重疫区,病例突出症状为肺部受侵犯,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和胸痛等,为福建省首次报告。
- 林陈鑫程由注江智信李莉莎叶道光
-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肺部感染疫源地疾病控制
-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状况的调查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调查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福州市各医院2000年以来临床诊断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例;在市辖9个县(市、区)采集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人工捣碎消化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以笼捕法捕捉终末宿主鼠类,定种后逐一解剖,查找寄生在鼠心、肺血管的广州管圆线虫。结果共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33例;共检查中间宿主6种,转续宿主3种,2105个样本,有4种中间宿主和1种转续宿主检及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福寿螺的平均感染率为18.82%,褐云玛瑙螺为15.38%;沼水蛙为34.72%。捕获的4种鼠均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3.7%(269/1964),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22.46%。平潭县未检出阳性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结论福州市除平潭县外均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其中长乐、闽侯和福州城郊为该病流行区。
- 叶道光罗斌刘必端郑萍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 福州市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10年来感染率变化原因探讨被引量:3
- 2005年
- 翁乃翔程由注叶道光
- 关键词:儿童感染感染率蛲虫病幼托机构蛲虫感染
- 福州市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调查
- 2009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和流行态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福建省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抽样选点,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带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用Epidata 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5种肠道蠕虫,总感染率9.8%,比2003年的15.1%下降了35.3%;农民的钩虫感染率8.5%和小学生的蛲虫感染率9.2%均较高;平潭县与永泰县感染率较高,达18.4%和12.6%。[结论]福州市肠道蠕虫防治成效明显,但对重点人群仍需进行驱虫治疗。
- 叶道光郑婉辉
- 关键词:蠕虫感染率寄生虫病
- 2005—2006年福州市地氟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原地氟病区地氟病流行情况及改水工程现状。[方法]按《福建省饮用高氟水降氟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实施方案》进行,水氟和尿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分型按Dean法。[结果]共检测水样78份,除福清镜洋面朝北村一口井水氟含量为1.2mg/L外,其它水样水氟均在1.0mg/L以下;采集8~12岁学生尿样300份,尿氟几何均值均低于1.5mg/L;调查737名8~12岁学生,氟斑牙总患病率为3.4%,各地的患病率均在30%的控制标准以下。[结论]我市大部分病区改水工程运行良好,地氟病防治成果较为巩固。
- 刘必端叶道光陈国兴
- 关键词:地氟病氟中毒改水工程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