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雪
-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省药学专业“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 2024年
- 中高职衔接“3+2”模式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药学专业中高职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3+2”模式中高职衔接在招生宣传、教学组织、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并从加强监督指导、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加强教师交流和教学过程衔接、加强转段升学考核、中高职共同进行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促进中职和高职药学教育的协调发展,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支撑。
- 高剑坤梁雪兰梁雪兰邹艳萍夏清龙怡邹艳萍王美向晓雪王嘉毅龙怡
-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药学专业
- 糖心安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2016年
- 目的:评价糖心安胶囊对Ⅱ型糖尿病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模型组。所有造模动物灌胃高糖高脂乳,正常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4周,然后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25mg/kg以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动物给予等容积缓冲液。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0.1 g/kg+卡托普利0.25g/kg、糖心安0.3 g/kg、糖心安0.15 g/kg、糖心安0.075 g/kg,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于配药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每周称重,调整给药量,持续给药8周。在末次给药后24小时,测定其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血清TG、TC、GLU、SOD、MDA、糖化血清蛋白、AGEs,并取其坐骨神经做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在造型8周末其模型大鼠血清LDLC含量增加,MDA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均显著增加,其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降低,有髓纤维髓鞘空泡变性至严重脱髓鞘,神经纤维变细,部分神经组织局部发生肿胀现象,许旺细胞增殖等病理改变;糖心安0.3g/kg能显著降低血清中MDA、糖化血红蛋白以及AGEs,显著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糖心安对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以及MDA水平有关,其详细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向晓雪葛麟王莉谭正怀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
- 川麦冬须根提取物对烟气致小鼠气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川麦冬须根提取物对烟气引起小鼠气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给药组。给药组提前3天给药,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等体积纯净水。实验采用模拟被动吸烟法建立小鼠肺损伤模型,在使用烟气对模型组和给药组染毒4周后,分别测定小鼠氨水引咳潜伏期及咳嗽次数和酚红排泌量,对气管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川麦冬须根皂苷组分、皂苷与黄酮组分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川麦冬须根提取物样品A(黄酮+皂苷)及样品B(皂苷)可促进烟气染毒小鼠体重增长,在给药3周末和给药4周末,样品A 2g/kg组、4g/kg组及样品B 4g/kg组体重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样品A 2g/kg组、4g/kg组及样品B 2g/kg组、4g/kg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和酚红排泌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小鼠;另外,样品A和样品B还可改善烟气所致小鼠气管柱状上皮细胞纤毛消失,细胞扁平变薄或细胞层数增加变厚,粘膜下层可偶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同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显示,川麦冬须根皂苷提取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 8067g/L、0. 7899 g/L和1. 357 g/L;川麦冬须根黄酮皂苷混合提取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 7975 g/L、0. 5413 g/L和1. 902 g/L。结论:川麦冬须根提取物对烟气所致小鼠气道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其可能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有关,且黄酮与皂苷混合提取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略强于总皂苷组分。其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 向晓雪金虹何礼江洪波李利民
- 关键词:麦冬皂苷烟气气道损伤
- 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的长期(三月)毒性试验研究
- 目的:评价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的长期毒性作用.
方法:灌胃大鼠25.0g/kg、50.0g/kg及100.0g/kg制白附子70%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水3月,观察给药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活动度、毛色、排泄物等,...
- 熊静悦向晓雪唐大轩牟道华梁娅君杨小卫韩敏谭正怀
-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长期毒性试验
- 利福平和异烟肼致小鼠肝损伤模型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建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模型,为评价防治该类疾病的新药研究提供理想工具。方法分别单次灌胃小鼠利福平(RIF)100 mg·kg^(-1)或300 mg·kg^(-1),或连续灌胃RIF 300 mg·kg^(-1)、异烟肼(INH)150 mg·kg^(-1)或RIF 300 mg·kg^(-1)+INH 300 mg·kg^(-1) 1~3周,测定其生化及病理学指标。结果单次灌胃RIF后,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逐渐升高。连续给予INH 150 mg·kg^(-1)、RIF 300 mg·kg^(-1)或INH 150 mg·kg^(-1)+RIF 300 mg·kg^(-1) 1~3周均可明显增加小鼠肝脏指数,RIF单独或与INH联用均可升高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TBIL水平,肝脏组织出现空泡样病变。RIF与INH合用2周、3周时,在肝指数及ALT水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在3周时对TBIL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拮抗作用,病理结果类似。结论 RIF是造成小鼠肝损伤的主导因素,与INH联用,INH具有拮抗RIF肝脏毒性的趋势。
- 向晓雪艾佳晨赵科刘志寿向菊芳华晓萍谭正怀
- 关键词:异烟肼肝损伤模型小鼠析因设计病理结果
- 地黄益智颗粒对β-淀粉样蛋白致痴呆小鼠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地黄益智颗粒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1-42)致痴呆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体重为18~22g的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造型组小鼠大脑海马区注射Aβ1-421.5μg/只,而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次日,将造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拉西坦组(0.8g/kg)、地黄益智24.0g/kg组、地黄益智12.0g/kg组、地黄益智6.0g/kg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则给以等体积的0.5%CMC-Na。于给药第3周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处死动物取脑测定一氧化氮(NO),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以及乙酰胆碱(Ach)和Aβ1-42等指标。结果小鼠注射Aβ1-423周后在水迷宫实验中的记忆以及学习能力下降。脑组织生化检测发现其Aβ1-42含量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其AchE活性显著升高、而ChAT活性显著降低,血液SOD活性显著降低,而MDA显著升高,其脑组织的硝基化产物也明显升高。地黄益智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Aβ1-42小鼠前3天寻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显著缩短Aβ1-42小鼠前3天寻找到平台的游泳距离,地黄益智12.0 g/kg可显著增加小鼠30s内有效穿越平台的次数,地黄益智6.0g/kg可显著降低其Aβ1-42小鼠脑组织AchE,升高其Ach含量,地黄益智12.0g/kg可显著增加其ChAT活性,地黄益智12.0g/kg和地黄益智24.0g/kg均可显著升高Aβ1-42小鼠血清SOD活性,地黄益智24.0g/kg还可显著降低其MDA水平,而地黄益智12.0g/kg可显著降低其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地黄益智颗粒对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能够减少Aβ1-42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激活胆碱酯有关,其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向菊芳杨小卫安红梅安红梅韩敏熊静悦向晓雪熊静悦张莉
-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氧化应激Β-淀粉样蛋白
- 川楝子对神经系统作用机理研究
- 目的:探讨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
方法:采用热板法、光电法、电刺激法,观察CLZ对小鼠感觉神经的影响,并测算小鼠热痛阈值,A-δ纤维、C纤维的兴奋幅度值,易化幅度值;运用在体间接检...
- 向晓雪唐大轩熊静悦梁娅君杨小卫谭正怀
- 关键词:神经系统痛阈值病理学改变
-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 分析了当前中医药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不足,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等多种途径相结合,是提高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 代小娇向晓雪晏洁刘尚智邹艳萍刘辉王嘉毅
-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
- 川楝子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机理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川楝子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刺激法及电刺激法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小鼠感觉神经的影响,并测算小鼠热痛阈值,A-δ纤维、C纤维的兴奋幅度值,易化幅度值;运用在体间接检测法,考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通过电镜检测及银染色技术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对坐骨神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川楝子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值及尾痛阈值,延缓大鼠NCV。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可导致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纤维脱髓鞘,雪旺氏细胞数目减少。银染色雪旺氏细胞统计结果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的数目。结论:川楝子提取物能降低小鼠的痛觉敏感性,延缓大鼠NCV,其机制可能与减少雪旺氏细胞的数目有关。
- 向晓雪唐大轩熊静悦梁娅君牟道华谭正怀
- 关键词:神经系统痛阈值NCV病理学改变
- 炒黄川楝子的毒性靶器官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 目的:本课题旨在于研究炒黄川楝子乙醇提取物(CLZ)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并探讨其相关毒性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进行CLZ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寻找CLZ的毒性靶器官,把握相关剂量的毒性作用情况,通过热板法,光电法,电刺激等,...
- 向晓雪
- 关键词:动物实验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