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启华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动物园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霉形体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增殖
  • 1篇射电
  • 1篇透射电镜
  • 1篇透射电镜观察
  • 1篇秃鹫
  • 1篇驱虫
  • 1篇鹦鹉
  • 1篇毛细线虫病
  • 1篇金雕
  • 1篇甲苯咪唑
  • 1篇

机构

  • 3篇上海动物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吴启华
  • 2篇严亚贤
  • 2篇潘良言
  • 2篇陆雅君
  • 2篇汤锡珊
  • 1篇周忠勇
  • 1篇张琼
  • 1篇张琼
  • 1篇张琼

传媒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上海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秃鹫体内霉形体的分离和初步鉴定被引量:3
1996年
在上海动物园一例死亡秃鹫的病例中,研究者通过样本采集,选择培养与纯化首先获得了两株秃鹫霉形体。同时进行了生化测定,血清学测定,红细胞吸附与抑制试验,病理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药敏试验等获得初步鉴定结果。并说明该秃鹫霉形体感染严重。
汤锡珊张琼吴启华潘良言陆雅君严亚贤
关键词:秃鹫霉形体
氟甲苯咪唑对鹦鹉毛细线虫的驱除试验被引量:1
1991年
毛细线虫病系毛细科(Capillariidae)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兽体内所引起,严重感染时,可以造成动物的死亡。上海动物园观赏鸟中感染毛细线虫者屡见不鲜,作者曾先后使用复方甲苯咪唑(Mebendazole Compositae)和硫苯咪唑(Fenbendazole)进行驱虫,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寻求安全有效的驱虫药物,1989年12月。
吴启华周忠勇施新泉
关键词:鹦鹉毛细线虫病驱虫
一株来自金雕的霉形体的形态研究
1999年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一株来自金雕的霉形体在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形态。结果表明该霉形体的形态极其多变,主要有丝状分枝体、原质小体、较大型体和巨大型体。它们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等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各有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进一步证实,除原质小体外的细胞均有直接的分裂连续增殖,而原质小体由丝状分枝体和较大型体产生,经转变为其它形态后再增殖。
陆雅君严亚贤潘良言汤锡珊汤锡珊张琼
关键词:金雕霉形体增殖透射电镜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