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敬武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东南
  • 2篇源岩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化合...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盆地
  • 2篇黔南坳陷
  • 2篇琼东南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层
  • 1篇地震地层学
  • 1篇地震记录
  • 1篇油苗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源
  • 1篇油源对比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吴敬武
  • 4篇杨涛涛
  • 3篇王彬
  • 2篇蔡春芳
  • 2篇杨志力
  • 2篇姚根顺
  • 2篇贺训云
  • 2篇吕福亮
  • 2篇范国章
  • 2篇沈安江
  • 2篇鲁银涛
  • 1篇李丽
  • 1篇杨兰英
  • 1篇熊绍云
  • 1篇毛超林
  • 1篇王彬
  • 1篇张强
  • 1篇陈子炓
  • 1篇向雷
  • 1篇孙国忠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2
2012年
为明确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岩石热解、GC、GC—MS等方法对3个典型剖面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为一套区域性海相优质烃源岩,厚约50~150 m;烃源岩TOC值为0.13%~15.40%,平均3.31%(n=169);烃源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烃源岩干酪根海相镜质体反射率值为1.95%~3.96%,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为2.02%~3.47%;烃源岩饱和烃正构烷烃分布多为单峰形,主峰碳多为C22,C30藿烷和C27规则甾烷含量高,规则甾烷多为C27>C29>C28,Pr/Ph值为0.27~0.62,具较高的伽马蜡烷和硫芴含量,OEP值为0.82~1.11,C31升藿烷22S/(22S+22R)值为0.56~0.63,平均0.59;烃源岩总体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Ba、Mo、V、U等元素含量高,具较强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较高U/Th值等特征。总之,黔南坳陷下寒武统海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是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可为黔南坳陷油气生成提供雄厚的成烃物质。
贺训云姚根顺蔡春芳沈安江吴敬武黄羚陈子炓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海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牛蹄塘组黔南坳陷
黔南坳陷油苗来源:碳、硫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证据被引量:13
2013年
为明确黔南坳陷不同层位油苗来源,在广泛采集不同层位烃源岩、油苗样品的基础上,采用GC、GC-MS及GC-IR-MS等方法对其碳、硫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开展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苗的δ13C值为-33.04‰~-31.63‰,平均-32.26‰(n=18);δ34S值为+16.06‰~+23.06‰,平均+18.99‰(n=4);油苗遭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常规甾、萜烷面貌特征差异较大,但普遍含有较丰富的三环萜烷、伽玛蜡烷、三芳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烃、惹烯和硫芴;C25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值、二苯并噻吩/菲与Pr/Ph相关图表明油苗为典型海相原油;Ts/(Ts+Tm)、C29甾烷20S/(20S+20R)及甲基菲指数等均表明油苗为成熟-高熟原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与油苗相关性良好,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δ13C值显著偏重,均大于-29‰;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岩干酪根δ34S值为+14.78‰~+17.60‰,平均+16.32‰(n=4),与油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下、中泥盆统黑色泥岩干酪根δ34S值分别为-9.10‰~-6.78‰和+0.63‰~+7.93‰,二叠系煤系地层有机质δ34S值为-7.40‰~+4.00‰,均显著偏轻。此外,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普遍含有较丰富的伽玛蜡烷、三芳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和惹烯,三芴系列中硫芴含量极高,其它几套黑色泥岩则不含或贫含三芳甾烷和惹烯,伽玛蜡烷和硫芴含量亦较低。综合认为油苗具相同来源,且均与研究区下寒武统黑色泥岩具有较好亲缘关系。
贺训云蔡春芳姚根顺熊湘华熊湘华沈安江向雷
关键词:油源对比硫同位素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黔南坳陷
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评价方法被引量:51
2013年
烃源岩识别评价是油气地质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常规的岩心样品分析虽能提供准确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但受样品来源和分析化验经费的限制,单口井往往很难获得连续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要。测井信息纵向分辨率高、资料连续准确,且烃源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前人烃源岩测井识别评价研究成果的充分调研,详细地阐述了烃源岩在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和中子等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基于此开展烃源岩测井识别评价。为不断提高烃源岩测井评价精度,国内外学者研究了测井信息与烃源岩定量化学指标的对应关系。系统介绍了多种基于测井资料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通过该模型可直接获取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等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杨涛涛范国章吕福亮王彬吴敬武鲁银涛
关键词: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
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及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琼东南盆地处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北部,西部以1号断裂与莺歌海盆地相隔,东北连接珠江口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构造形成演化同时...
吴敬武
关键词:凹陷构造地震地层学
文献传递
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被引量:12
2012年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多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近年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陆续发现大中型气藏,证实了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该区的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研究。基于近年来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华光凹陷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区内发育4种伸展构造样式,分别是地堑、半地堑、多米诺式半地堑和地垒;经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特征,相应发育两个期次的正断层。下构造层古近系受裂陷作用控制,断层发育,地层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上构造层新近系-第四系构造活动微弱,断层不发育,地层变形小且沉积厚度趋于稳定。华光凹陷古近系为河湖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其中下渐新统崖城组煤系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上渐新统陵水组是主要储层发育时期,新近系-第四系为浅海-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其中中新统储层发育,上中新统及以上海相泥岩是良好的盖层。因此,华光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杨涛涛吴敬武王彬贺晓苏毛超林李丽杨兰英
关键词:构造样式沉积充填
一种基于虚拟井的叠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井的叠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区域的每个虚拟井点的原始地震记录数据,获得每个虚拟井点的角道集地震记录数据;其中,所述虚拟井点有预设数量;根据每个虚拟井点的角道集地震记录数据,获得...
杨志力王彬鲁银涛吴敬武李丽张强杨涛涛孙国忠
文献传递
复杂构造区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影响因素分析——以昭通示范区A井为例
<正>北美地区页岩气研究(Lu等,1995;Hickey等,2007)及勘探实践表明,页岩含气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性。因此,常用富有机质页岩(TOC>2.0%)分布范围来圈定页岩气甜点区。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国在...
贺训云熊绍云吴敬武
文献传递
相干技术及其在西沙周缘深水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证实了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西沙周缘深水区与其同处于一个构造带上,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类比推测西沙周缘深水区可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文章在介绍相干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西沙海域新采集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比各代相干算法的计算效果,并将相干技术应用于该区深水油气勘探工作中。1)相干技术对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十分敏感,可有效精确地识别断层。在相干切片上,断层走向清晰,相互切割关系明确。2)相干技术强调振幅加强和边缘检测,可用于深水水道的识别刻画。在相干切片上,水道的整体形态、曲流特征和侧向侵蚀特征清晰,水道边缘为不连续性条带。3)由于生物礁核部岩性较均一,地震响应特征相似,而礁体边缘部位的地震反射杂乱,因此可以利用相干技术突出不连续性的特点识别生物礁。4)火山岩内部与围岩地震响应特征差别明显,因此可利用相干技术识别火山岩体。在相干切片上火山岩发育区为明显的弱相干,且会出现以火山岩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断层。
杨涛涛王彬吕福亮范国章杨志力吴敬武
关键词:相干技术深水区油气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