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时要

作品数:8 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垃圾
  • 4篇厌氧
  • 4篇厌氧消化
  • 3篇有机垃圾
  • 3篇生活垃圾
  • 3篇高固
  • 3篇高固体
  • 2篇单级
  • 2篇秸秆
  • 2篇垃圾现状
  • 1篇氮浓度
  • 1篇氮源
  • 1篇有机生活垃圾
  • 1篇预处理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厂
  • 1篇酸化
  • 1篇能源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2篇西藏自治区能...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吴时要
  • 5篇蒋建国
  • 5篇隋继超
  • 3篇娄志颖
  • 3篇赵振振
  • 2篇李金祥
  • 2篇多吉
  • 2篇次仁罗布
  • 2篇王岩
  • 1篇杜雪娟
  • 1篇陈懋喆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西藏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厨余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处理中氨氮浓度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65
2007年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研究氨氮浓度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投料强度为150.0g/d,挥发性固体甲烷转化率近90%,有机负荷达到4.94kgVS/(m3·d),反应速率为1.48m3CH4/(m3·d),运行情况较为理想.反应运行80d,氨氮浓度超过1700mg/L时,系统呈现氨氮抑制状态,有机负荷为0.77kgVS/(m3·d),反应速率为0.39m3CH4/(m3·d),较稳定运行期大幅度下降.在此过程中,氨氮浓度从消化初期的420mg/L逐渐递增到3000mg/L左右,其中在稳定运行过程中增加速率较大,平均37.15mg/(L·d).同时,微生物经过长期驯化,对高浓度氨氮的抵抗能力增强,系统运行至190d时,氨氮浓度再次升高至3000mg/L,产气速率仍可维持在1.07m3CH4/(m3·d),系统状态较为良好.
蒋建国王岩隋继超吴时要
关键词:厨余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氨氮
浅谈西藏城市生活垃圾现状被引量:11
2007年
次仁罗布多吉娄志颖陈懋喆吴时要李金祥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能源中心
易腐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在中温(35-37℃)条件下,对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处理易腐有机垃圾进行了试验研究,连续试验时间达半年以上.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TS为24.79%、VS为23.06%的情况下,单位体积反应器产气效率最高达到3.69L/(L.d),易腐有机垃圾的产气能力(以VS计)为746.33 L/kg,有机负荷(以VS计)达到4.9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47 d,此时期处理效果理想;试验启动之初易发生酸化,其抑制情况严重,出现0产气,经碱性溶液调节后情况得到较好解决;反应进行至80 d后产气速率降至最高速率的一半以下,推断是氨氮浓度超过2 000 mg/L而产生氨氮抑制,经过投加化学药剂和调节进料C/N抑制情况得到缓解.
蒋建国吴时要隋继超王岩
关键词: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高固体酸化
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启动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在中温(35℃)条件下,应用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对有机垃圾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处理研究.在启动阶段,垃圾进料量随反应器内pH值及产气量的变化作适当调节.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料有机垃圾的含固率(TS)达到24.79%,挥发性固体物质(VS)达到230.62g/kg的情况下,系统的产气效率以进料VS计达到了705.77L/kg.反应器启动30d后,内部料液的pH值稳定在6.9~7.3之间.在稳定运行阶段,以进料VS计,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率(OLR)达到6.98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5d,启动实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隋继超蒋建国吴时要赵振振
关键词:有机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
高原低压环境对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吴时要
关键词: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消化环境
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预处理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7年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降低了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效率.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化学药剂浸泡的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破坏木质素结构、加快高固体厌氧消化的进程.实验分别利用浸泡液COD浓度、COD溶出总量和14 d加速产气实验结果来表征预处理效果,考察了预处理药剂种类、浓度,预处理时间、温度,秸秆种类及其破碎程度等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溶液是预处理效果最好的药剂,提高秸秆的破碎程度和预处理温度,同样能提高预处理效果.利用4 mg/L的NaOH进行秸秆预处理,14 d加速产气实验共产气约1500 mL(10 g秸秆);预处理24 h后其浸泡液COD浓度达到39000 mg/L.经过NaOH溶液预处理,秸秆中难降解木质素的含量从28%下降到19%,有利于提高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秸秆的效率.
蒋建国赵振振杜雪娟隋继超吴时要
关键词:秸秆生物质能木质素
拉萨市生活垃圾现状及其资源化处理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拉萨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尤其是青藏铁路通车后,固体废物量急剧增加,使问题更为严重。对拉萨市生活垃圾的产生现状和特性作了统计和分析,并分析了目前固体废物管理情况,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次仁罗布多吉吴时要娄志颖李金祥
关键词:生活垃圾资源化
添加污泥饼补充氮源的农作物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启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农作物秸秆,并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饼进行氮源补充,既可以减轻对秸秆和污泥处置带来的环境污染,更能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和有机肥,缓解农村的能源供给压力和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贫瘠.对2个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经过NaOH化学预处理并投加5%左右的污泥调节C/N后,厌氧消化效果良好.启动期共计930 h,启动阶段完成了厌氧污泥活性的恢复和菌种的驯化.启动期结束时,进料含固率约为12%~16%,产气速率为0.15~0.18 L/h.启动阶段pH的变化和产气情况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1号反应器的TS和VS降解率分别为54%和65%,2号反应器则为67%和75%.启动阶段COD浓度较低,为1 000~6 000 mg/L,氨氮浓度为200~600 mg/L.
蒋建国娄志颖赵振振吴时要隋继超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污水处理厂污泥产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