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室
  • 2篇炎性
  • 2篇左室
  • 2篇左室重构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吴杰华
  • 3篇韦永强
  • 3篇赵春丽
  • 2篇吴蓝津
  • 2篇曾凤兰
  • 2篇邝日禹
  • 2篇张先位
  • 2篇张云
  • 1篇吴万芬
  • 1篇张胜佳
  • 1篇覃辉
  • 1篇陈雪萍
  • 1篇苏晓林
  • 1篇黄其昌
  • 1篇赵敏军
  • 1篇黄颖

传媒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NLRP3 炎性体表达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 (nucleotide-binding olig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性体表达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8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介素(IL)-1β、IL-18表达水平及平均室壁应力、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分析NLRP3炎性体、ASC、caspase-1、IL-1β、IL-18表达水平与平均室壁应力、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LRP3炎性体、ASC、caspase-1蛋白质相对表达量、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平均室壁应力、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3炎性体、ASC、caspase-1、IL-1β、IL-18表达水平与平均室壁应力、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NLRP3炎性体通路被激活,与心室重塑有关。
吴杰华韦永强赵春丽赵敏军黄颖
关键词:冠心病心室重塑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指标",HbA1c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1];但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人群HbA1c的研究资料仍较少。
张云曾凤兰邝日禹吴蓝津吴杰华覃辉苏晓林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化血红蛋白心室重构
坎地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
2008年
曾凤兰黄其昌赵春丽张云邝日禹韦永强吴蓝津吴万芬张胜佳吴杰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坎地沙坦左室重构
血清Scr、hs-CRP、Gal-3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生化指标与其术后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的400例CHD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再狭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和合并组(同时出现再狭窄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比各组患者术前血清Gal-3以及各项临床指标表达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400例患者术后有314例患者预后良好,43例患者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8例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15例患者同时出现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分组对比结果,再狭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组以及合并组的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Gal-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组患者的Scr、LDL-C以及Ga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再狭窄组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cr预测CHD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结局的AUC为0.769,hs-CRP的AUC为0.808,LDL-C的AUC为0.803,Gal-3的AUC为0.871。结论CHD患者接受PCI术前的血清Scr、hs-CRP、LDL-C、Gal-3能够有效预测其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吴杰华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PCI术不良心血管事件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与常规用药组60例。2组均行急诊PCI介入治疗,常规用药组术前、术中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术后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替罗非班组在常规用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不良事件。结果 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98.33%vs. 86.67%,χ^(2)=4.324,P=0.038)。治疗7 d后,2组血清CRP、TNF-α、IL-6、ICAM-1、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用药组(P<0.01);2组PT、APTT长于治疗前,Fib、PAI-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延长/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5或P<0.01);2组LVEF、CO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1)。替罗非班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用药组(1.67%vs. 13.33%,χ^(2)=4.324,P=0.038)。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张先位吴杰华苏小洲王琼琼陈基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炎性因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变化水平及心功能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PⅢNP、NT-proBNP及cTn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稳定心肌细胞,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赵春丽张先位韦永强吴杰华陈雪萍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左卡尼汀肿瘤坏死因子Α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
心肌损伤相关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心肌损伤相关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ACS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相关标准将其分为UA组、NSTEMI组、STEMI组各12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60例非ACS胸痛患者作为NICP组;分别对各组的心肌损伤相关蛋白进行检测,分析ACS患者胸痛与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 UA组、NSTEMI组与STEMI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NICP组和健康组;NSTEMI组与STEMI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TnI-Ultra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NT-proBNP和TnI-Ultra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损伤相关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提高ACS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在临床中推广。
吴杰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