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林

作品数:92 被引量:334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8篇细胞
  • 65篇血细胞
  • 61篇噬血细胞
  • 45篇淋巴
  • 41篇综合征
  • 36篇噬血细胞综合...
  • 33篇细胞性
  • 33篇淋巴组织
  • 32篇组织细胞
  • 26篇增多症
  • 26篇组织细胞增多
  • 26篇组织细胞增多...
  • 26篇细胞增多
  • 26篇淋巴组织细胞...
  • 25篇噬血细胞性
  • 13篇噬血细胞性淋...
  • 12篇淋巴瘤
  • 11篇EB病毒
  • 10篇预后
  • 9篇增生

机构

  • 9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92篇吴林
  • 85篇王昭
  • 71篇王晶石
  • 65篇王旖旎
  • 35篇张嘉
  • 26篇魏娜
  • 18篇付丽
  • 13篇黄达永
  • 13篇金志丽
  • 10篇曾祥宗
  • 10篇黄文秋
  • 10篇高卓
  • 8篇崔华
  • 8篇陈建行
  • 8篇杨凌志
  • 8篇汤然
  • 7篇李硕
  • 7篇沈晶
  • 5篇熊梅
  • 5篇田莉萍

传媒

  • 11篇白血病.淋巴...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8篇临床和实验医...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铁蛋白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在评价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将12例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按照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在治疗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存活组为P=0.025,死亡组P=0.037。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提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活动度,是评价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熊梅吴林王旖旎王晶石杨凌志王昭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清铁蛋白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柔红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 DA 方案或 I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84例初治 AML(除外 M3)患者临床资料。 DA 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6岁;IA 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9岁。疗效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 组 CR 率为65.6%(21/32),总有效率为75.0%(24/32);IA 组 CR 率为71.2%(31/52),总有效率为80.8%(42/52),两组 CR 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 与IA 组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比24.9个月,5年生存率:26%比4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主要为骨髓抑制)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于初治 AML 患者,DA 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与 IA 方案相当,且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
黄达永魏娜付丽王晶石沈晶吴林王旖旎杨凌志崔华王昭
关键词: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化疗
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诊断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诊断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抗人CD3、CD56的流式荧光抗体、抗人XIAP抗体及其同型对照抗体、以及所述抗人XIAP抗体对应的Western ...
王昭高卓张嘉王旖旎王晶石吴林赖雯苑金志丽孟硕宋悦崔婷婷
文献传递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并确诊的63例病历资料完整的原发性HL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基因突变特征、功能学特征、治疗转归及预后。随访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M(Q_(1),Q_(3))]为47(21,76)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63例原发性HLH患者包括男35例,女28例,中位发病年龄[M(Q_(1),Q_(3))]为17(7,27)岁。初诊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3.7%,59/63)、脾大(87.3%,55/63)、噬血现象(65.1%,41/63)、肝大(52.4%,33/63)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38.1%,24/63),39例患者(61.9%)初诊时合并EB病毒感染。PRF1和UNC13D基因突变最常见(74.6%,47/63),PRF1基因最常见的变异位点是c.1349C>T,UNC13D基因最常见的变异位点是c.2588G>A。76.2%(48/63)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52.7%(29/55)患者细胞毒细胞脱颗粒功能减低或缺如。脱颗粒相关基因缺陷的原发性HLH患者中,79.2%(19/24)存在脱颗粒功能受损。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8%、66.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外周血EB病毒拷贝数≥10000拷贝/ml(HR=3.523,95%CI:1.418~8.757,P=0.007)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HLH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脾大、噬血现象、肝大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PRF1和UNC13D基因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外周血高拷贝数EB病毒感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窦留瑞喻明珠石林张嘉吴林王晶石王昭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基因特征预后
产后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2021年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过度活化伴炎性因子多度分泌而引起的致命的临床综合征。在继发性HLH中,妊娠相关HLH较为少见,其中大多数妊娠相关HLH多发生于产前,而发生于产后的HLH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产后相关HLH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孟广强王晶石吴林王昭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产后
临床病例讨论每426例——发热,皮肤、神经损伤,肝脾大,噬血现象
2013年
病例摘要患者男,25岁,籍贯山东,现居山东,因“反复发热5个月,双上肢肿痛10d”人我院。患者于2012年2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5℃,伴有畏寒、寒战,偶有胸闷,无咽痛、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呕血、黑便,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治疗后无明显缓解。后患者体温自行恢复正常。
曾祥宗王旖旎王晶石吴林张嘉卫青闫丽娟汤然李硕王昭
关键词:反复发热临床病例神经损伤呕血肝脾大皮肤
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比较分析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 HSCT)治疗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我科2009年 8月~2014年8月采用HID HSCT治疗的成年HLH 患者20例(HLH组)与AML患者 21例(AML组)的临床资料,HLH组接受全身放疗(TBI)/依托泊苷(VP-16)/环磷酰胺(Cy)或马利兰(Bu)/VP-16/Cy预处理,AML组接受改良Bu/Cy预处理,干细胞来源均为外周血干细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 HLH组的混合嵌合发生率、EB病毒(EBV)复燃发生率均高于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和P=0.012),两组均无植入失败病例.HLH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60.0±11.0)%;AML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年OS率为(71.4±9.9)%.HLH组移植后100天内死亡率明显高于AML组(25.0%比 4.8%,P=0.045).结论 与成年AML患者相比,采用HID HSCT治疗HLH患者的混合嵌合发生率、EBV复燃发生率和移植早期相关死亡率均明显增高,临床需要严格把握移植窗口期、逐步降低预处理毒性和早期监测嵌合状态.
付丽魏娜王晶石吴林黄达永王昭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急性髓系白血病
sCD25升高对成人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提示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sCD25升高对成人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提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诊治的228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诊断HPS时,肿瘤相关HPS患者的sCD25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HPS患者(P<0.001);肿瘤相关HPS患者的sCD25明显高于感染相关HPS患者(P=0.001);肿瘤相关HPS患者的sCD25明显高于风湿免疫相关HPS患者(P<0.001);肿瘤相关HPS患者的sCD25明显高于不明原因相关HPS患者(P<0.001)。当sCD25水平高于23 000 ng/mL时,诊断为肿瘤相关HPS的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66.8%。结论:sCD25升高对成人肿瘤相关HPS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当sCD25明显升高时,需要警惕肿瘤相关HPS的可能。
金志丽王旖旎吴林王昭
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肝功能损害与获得性HLH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确诊的18例获得性噬血细胞综...
王晶石王昭杨凌志吴林
文献传递
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响T 细胞淋巴瘤总生存率的因素,探索少见病有限样本预后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 年1 月到2015 年12 月在我院明确诊断并经过化疗的非霍奇金T 细胞淋巴瘤患者...
黄达永魏娜沈晶王晶石吴林王旖旎王昭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COX回归分位数回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