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观澜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玄学
  • 1篇言不尽意
  • 1篇言意
  • 1篇言意之辨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知识分子
  • 1篇钱谦益
  • 1篇魏晋
  • 1篇魏晋玄学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意识
  • 1篇象意
  • 1篇历史巨变
  • 1篇历史文学
  • 1篇论题
  • 1篇尽意
  • 1篇《白门柳》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吴观澜

传媒

  • 2篇学术研究

年份

  • 1篇1988
  • 1篇198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艺术地掌握历史——《白门柳》在历史文学意识上的创新
1988年
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北京城,随后,清贵族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和明王朝,逐步统一了中国。这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历史巨变的时代,汉民族人民,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饱蘸自己的血泪,写下了历史上悲怆而壮烈的一页。作家刘斯奋的三部曲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形象地展现了明末清初这一历史巨变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的历程,比较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时期充满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历史生活,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生动的知识分子以及其它阶层人物的形象。
吴观澜
关键词: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巨变历史文学钱谦益
一个从玄学向美学转化的论题——论“言意之辨”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被引量:1
1987年
每一次哲学的变革,必然引起美学的变革。魏晋六朝文论的崛起,无疑和当时思想的解放和玄学的建立密切相关。其后,玄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玄学的“言象意道”“形神”“本末”“质用”“有无”“一多”“情性”“气”“自然”等理论,后来逐步转化为美学的概念和范畴。当然同样的概念,在玄学和美学里内涵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玄学对美学的影响以及两者之联系与差异。魏晋玄学的“言不尽意”论发展成美学上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前者认为语言有局限性,无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意识;后者则主张努力转化语言的局限性,使有限的语言能表达不尽的情韵。两者差异很明显,但后者又确发韧于前者。本文试图就言意之辨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这一论题,从玄学和美学的交叉点去探讨“言不尽意”论如何从玄学向美学转化,以此窥见玄学影响美学之一斑。
吴观澜
关键词:言意之辨言不尽意魏晋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