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恒

作品数:36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心肌
  • 10篇心肌病
  • 10篇肌病
  • 9篇型心
  • 8篇扩张型
  • 8篇扩张型心肌
  • 8篇扩张型心肌病
  • 6篇血管
  • 6篇细胞
  • 5篇心功能
  • 5篇心血管
  • 5篇病患
  • 4篇蛋白
  • 4篇心肌重构
  • 4篇心室
  • 4篇心血管疾病
  • 4篇血管疾病
  • 4篇炎症
  • 4篇扩张型心肌病...
  • 4篇反应蛋白

机构

  • 37篇武汉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安庆市立医院

作者

  • 37篇周恒
  • 31篇唐其柱
  • 15篇邓伟
  • 9篇卞洲艳
  • 9篇田青
  • 9篇王蕾
  • 8篇甘文云
  • 7篇郭海鹏
  • 7篇沈涤非
  • 6篇严玲
  • 4篇纵静
  • 4篇袁园
  • 3篇代佳
  • 3篇石宏伟
  • 3篇艾文
  • 3篇夏红霞
  • 2篇李红良
  • 2篇王腾
  • 2篇江洪
  • 2篇倪健

传媒

  • 8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录激活因子3在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涉及的组织与细胞类型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涉及众多信号分子。其中,转录因子能够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在调节细胞功能与疾病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转录激活因子(ATF)3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基因,属于转录因子的ATF-cAMP反应元件结合(CREB)蛋白家族,通过与自身或其他ATF(CREB)成员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对靶基因转录发挥调节作用。ATF3的适量表达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很重要,ATF3的表达异常与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相关,并参与了包括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本文就ATF3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肥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周恒唐其柱
关键词:转录激活因子3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比值检测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检测在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组)83例、CHD(支架植入组)163例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组)44例中老年病例的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各组间男女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药物治疗组、支架植入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C)、LDL-C、LDL-C/HDL-C比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支架植入组TC、LDL-C、TC/HDL-C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支架植入组HDL-C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组女性HDL-C水平高于男性(P<0.05),但女性TC/HDL-C比值、LDL-C/HDL-C比值低于男性(P<0.05)。支架植入组女性TC和HDL-C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女性TC、HDL-C高于男性(P<0.05),但女性TG/HDL-C、LDL-C/HDL-C低于男性(P<0.05)。结论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对中老年CHD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使用价值。
纵静唐其柱周恒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比索洛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心肌重构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心肌重构程度的作用。方法构建雄性C57BL/6J小鼠应激性心肌病模型(n=6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1)生理盐水组(Saline,0.5 ml腹腔注射,1次/d;n=9);(2)异丙肾上腺素组(ISO,50 mg/kg腹腔注射,1次/d;n=11);(3)ISO+比索洛尔组(Biso,10 mg/kg灌胃,1次/d;n=12);(4)ISO+还原型谷胱甘肽组(GSH,250 mg/kg灌胃,1次/d;n=12);(5)ISO+Biso+GSH组(n=16)。3周后分别从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组织形态病理学及分子水平对各组心肌重构改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ISO+Biso+GSH组小鼠体重波动幅度较其他各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P<0.05);(2)ISO+Biso+GSH组小鼠心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收缩期末压力、舒张期末压力、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优于其余组(F=10.49,9.53,15.60,32.56,36.56,44.21,15.03,42.01和33.40,均为P<0.001);(3)ISO+Biso+GSH组心重指数HW/BW、LW/BW及HW/TL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1,36.57和15.50,均为P<0.001)。ISO+GSH组心重指数虽好于ISO+Bis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心肌细胞肥厚及纤维化程度的HE、PSR及WGA染色定性分析以及心肌细胞横切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ISO+Biso+GSH组改善心肌重构的程度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05%比0.17%±0.01%,1.64%±0.01%,0.67%±0.08%和0.65%±0.04%,均为P<0.05);(4)心肌肥厚标志物心房钠尿肽、脑利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以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标志物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录生长因子β、胶原酶1α在ISO+Biso+GSH组明显下调。炎症反应标志物CRP3和TNF-α也同样下调,但SOD1和SOD2明显上调,同时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Bax下调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Bcl-2却上调(均为P<0.05)。结论�
向仕钊卞洲艳周恒邓伟朱金秀唐其柱
关键词:比索洛尔谷胱甘肽心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方法使用0.03%的胰酶+0.04%的2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分离心肌细胞,差时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1μmol/L 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α-actinin染色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及面积检测,实时定量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果培养得到的小鼠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纯度及存活力;AngⅡ刺激后心肌细胞面积增大、蛋白合成增加,ANP、BNP、β-MHC等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α-MHC表达则下降(P<0.05);此外,AngⅡ刺激组ERK、JNK与p38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使用改良的新生小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成功培养了具有较高纯度及存活力的小鼠心肌细胞,并建立了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
周恒唐其柱邓伟卞洲艳袁园倪健
关键词:心肌细胞原代培养肥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TAK1/NF-κB在小鼠心肌肥厚中的变化及意义
2020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活化激酶1/核因子-κB(TAK1/NF-κB)与炎性反应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探索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潜在的防治靶点。方法使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以主动脉缩窄术(AB)建立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模型,假手术(Sham)组作为对照组。AB术后8周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室结构与功能,处死小鼠称量心脏质量。HE与PSR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与纤维化。CD68免疫荧光检测单核-吞噬细胞浸润,实时定量RT-PCR检测炎性反应标志物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NF-κB通路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B组小鼠的室壁厚度、室腔大小及心脏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心功能下降(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与胶原沉积量显著增大(P<0.05)。此外,AB组心肌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TNF-α与IL-1β等炎性反应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B组TAK1、κB抑制蛋白激酶β与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IκBα总蛋白水平降低,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伴有TAK1/NF-κB通路激活与心肌组织炎性浸润,提示TAK1/NF-κB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
周恒唐其柱沈涤非严玲卞洲艳袁园
关键词:心肌肥厚核因子-ΚB炎性反应
T波电交替对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T波电交替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出现T波电交替DCM患者和25例无T波电交替DCM患者的动态心动图来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有T波电交替患者22例(88%)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例猝死;无T波电交替患者10例(40%)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无猝死;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波电交替对预测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重要价值。
田青唐其柱周恒王蕾甘文云
关键词: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猝死
大鼠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6年
目的构建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3(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 3,ILT3)过表达腺病毒载体,以期进一步研究ILT3基因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大鼠ILT3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行胶回收与PCR产物纯化。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Ⅰ与AgeⅠ对载体质粒以及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将酶切后的PCR产物与载体连接,连接产物加入至感受态细胞培养后挑取菌落进行PCR鉴定、测序、比对及质粒抽提。将ILT3重组质粒与腺病毒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至HEK293细胞,获取病毒粗提液并进行扩增、纯化,终点稀释法进行病毒效价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病毒转染效率。结果 PCR与测序鉴定表明GV314-ILT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终点稀释法测得病毒效价为1×109PFU/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病毒转染效率较高。结论携带ILT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获取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效价与转染效率。
周恒唐其柱邓伟袁园倪健靳亚阁
关键词:质粒腺病毒过表达基因重组
CCR2^(+)巨噬细胞与病理性心肌重构的研究
2023年
心肌重构被认为是导致临床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决定因素,心肌重构是指心脏的大小、形状、功能和(或)结构因负荷或损伤而发生变化,即基因组表达、分子、细胞和间质的改变。这种重构可以是生理性的(如运动训练可引起),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心脏在MI后、高血压或梗阻性主动脉瓣疾病引起的压力超负荷而发生重构)。心脏损伤后,单核细胞和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和功能变化,在组织修复、再生和纤维化过程中具有关键调节作用。心肌重构的过程中,免疫细胞亚群的积累导致心脏细胞成分的改变,并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本综述将围绕CCR2^(+)巨噬细胞的起源、在心脏中的浸润以及在病理性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展开阐述。
夏红霞唐其柱袁园周恒
关键词:CCR2CCL巨噬细胞心室重构
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9例,DCM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对照组)。描记体表同步心电图测定P波最大持续时间(Pmax)与最小持续时间(Pmin)的大小,计算Pd并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Pd与Pmax。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房内径(LA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同时对Pd、Pmax及LAD、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Pd为(47.8±11.5)ms,Pmax为(124.6±14.7)ms,对照组Pd为(36.9±10.2)ms,Pmax为(113.4±11.2)ms,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房颤组LAD(42.3±7.1)mm,对照组LAD(39.5±6.4)mm,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d、Pmax与LAD成正相关(r=0.519,P<0.05;r=0.492,P<0.05),Pd、Pmax与LVEDD无相关性;取Pmax≥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4.6%﹑87.2%﹑76.9%,特异性分别为84.5%﹑86.2%﹑89.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81.0%﹑8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90.9%、85.2%。结论:DCM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增大﹑Pmax时间延长,Pd﹑Pmax可作为预测DCM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可靠指标。
郭海鹏唐其柱卞洲艳艾文甘文云周恒田青王蕾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P波离散度
干细胞抗原-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干细胞抗原-1是一种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属于Ly6基因家族成员,镶嵌于富含鞘磷脂与胆固醇的细胞膜脂筏结构中,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Sca1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器官的干/祖细胞以及已分化细胞,可调控干/祖细胞的分化与自我更新,并与淋巴细胞激活、肿瘤的发生发展、肌肉组织重塑以及心脏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ca1的生物学功能,对阐明Ly6家族的功能、分析脂筏结构中的蛋白相互作用情况、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恒唐其柱邓伟
关键词:脂筏信号转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