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MMP-9和TIMP-1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一年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
- 陈蕊华蒋晓真顾佩莉顾哲周斌朱震宏徐凌燕邹宇峰
- 文献传递
- β-淀粉样蛋白40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蒋晓真邹宇峰赵晓晖陈蕊华奏玉兰顾哲顾佩莉周斌朱震宏徐凌燕
- 血浆可溶性CD36与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 目的:测定并比较糖耐量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及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soluble CD36,sCD36)的水平.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SM...
- 陈蕊华蒋晓真周龙珠顾哲顾佩莉周斌朱震宏徐凌燕邹宇峰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比较T2DM大血管病变组81例、单纯T2DM患者81例与8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单纯T2DM组(P<0.01)。且T2DM患者血清hs-CRP与IL-6、hs-CRP与TNF-α、IL-6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提示hs-CRP、IL-6、TNF-α与T2DM发病有显著相关性,炎症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
- 蒋晓真顾哲周斌朱震宏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陈蕊华邹宇峰张渊蒋晓真江泉秦玉兰顾哲顾佩莉周斌朱震宏徐凌燕
- 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0年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在其干预下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IR及MS的关系,指导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80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患者在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min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有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服药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及其它生化指标,评价吡格列酮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红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AI-1、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同时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进一步稳定血管内皮功能,防止β细胞功能衰退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 周斌蒋晓真顾哲
- 关键词:吡格列酮代谢综合征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T2DM患者血浆可溶性CD36(sCD36)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8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AS)组38例,无斑块对照(CG)组50例。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浆sCD36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与CG组相比,AS组sCD36[(2.21±0.91)vs(1.61±0.52)]、HbA1c、LDL-C升高,25-(OH)D3[13.33(4.19,15.85)vs 20.58(6.06,31.10)]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D36、HbA1c、LDLC是AS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降低(R2=0.08,β=-0.28,P<0.01)是sCD36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浆sCD36可能是其发生AS的生化标志物。
- 陈蕊华蒋晓真江泉秦玉兰顾哲顾佩莉周斌朱震宏徐凌燕邹宇峰张渊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3动脉粥样硬化
-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OSAH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3年9月至12月连续入组7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测定,以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PSG)。将入组对象根据PSG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OSAHS组(OD组,n=42)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3),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并分析颈动脉IMT与其他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OD组的体重、腰围、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一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阻力指数(C—RI)、Epworth嗜睡评分(ESS评分)、氧减指数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高于DM组(t=1.87—8.43,P均〈0.05),睡眠最低氧饱和度(LSaO2)低于DM组(t=7.38,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颈总动脉IMT与AHI、体重、体重指数、腰围、lgFINS、lgHOMA.IR、C—RI、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0.24—0.70,P均〈0.05),与LSaO,呈负相关(r=-0.44,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和年龄后,C-RI(/3=0.35,P〈0.01)、AHI(β=0.28,P=0.01)和lgFINS(β=0.21,P=0.04)是颈总动脉IM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的颈总动脉IMT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OSAHS的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IMT的增厚密切相关。
- 蒋晓真奚峰陈蕊华邹宇峰顾哲周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代谢综合征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脂肪因子变化
- 陈蕊华蒋晓真顾佩莉周斌朱震宏
-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
- 蒋晓真陈蕊华顾佩莉周斌徐凌燕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