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锋
- 作品数:17 被引量:15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仿生植物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选择成本相对低廉的3种不同材料构建仿生植物,研究不同材料构建的仿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筛选出性价比较好的仿生植物材料,并分别进行原位挂膜培养和专有菌株挂膜培养。结果表明,原位培养的生物膜对COD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为76.92%;专有菌株培养的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1.47%;2种挂膜方式对TP的去除率较为接近,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4%和70.43%。
- 刘波杜旭王国祥张利民凌芬周锋许宽严军
- 关键词:生物膜城市生活污水
- 太滆南运河入湖河口沉积物氮素分布特征被引量:14
- 2014年
- 为研究人湖河口沉积物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和空间分布状况,于2012年4月在太涌南运河人湖河口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对沉积物中的氮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H+4-N、TN和Org—N在表层沉积物中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同步性.NH+4-N与Org—N、TN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Org—N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rg—N是人湖河口表层沉积物氮素的主要成分,平均值为2843.77mg·kg-1,占TN的质量分数为93.38%;氮素的水平分布存在差异:TN和Org—N的含量在入湖河干流延伸方向上,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偏离干流延伸方向上,呈“W”型波动变化.NH+4-N含量在距河口100m内迅速下降,100m后在波动中保持低水平.NO-3-N含量在0~800m内保持平衡,800m后迅速升高;氮素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在人湖河干流延伸方向,NH+4-N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升高,NO+3-N呈现出底层富集向表层富集转变的趋势,TN和Org—N的含量自表层向底层富集.
- 马久远王国祥李振国张佳周锋魏宏农欧媛
- 关键词:氮沉积物
- 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水曝气EW、底泥曝气ES)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无曝气措施)底泥硝化进程缓慢,2种曝气条件均促进了硝化过程启动,EW和ES组硝态氮的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5.15和3.83倍;EW和ES组上覆水中均出现了NO2--N的累积现象,累积天数分别为10、14 d,峰值分别为11.41和7.41 mg/L;2组曝气工况硝化过程进程不一致,EW组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大于ES组;曝气停止后,反硝化过程明显,试验结束时EW和ES组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26、2.82 mg/L。[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提供了理论参考。
- 凌芬王国祥刘波许宽周锋杜旭
- 关键词:硝化过程硝态氮
- 太湖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沉积物中氮素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2012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南部湖区以及东西山之间水域的两种水生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和荇菜(Limnanthemunnymphoides)群落内外的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调查了沉积物中的氮素分布现状.结果表明:①草藻过渡型湖区(贡湖湾)马来眼子菜群落内部0-25cm的沉积物中Org—N和TN的含量分别比群落外部高38.06%和25.65%.②草型湖区新生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沉积物(0—25cm)中各形态氮含量的降低,其中马来眼子菜群落内沉积物(0-25cm)中TN、Org—N、Nn4+-N和NO3--N的含量较群落外平均降低了43.29%,50.78%,7.09%和10.86%;荇菜群落内部比外部分别降低了4.65%,4.63%,5.01%和2.76%,可以发现马来眼子菜群落的促进作用比荇菜群落明显.③植物群落的存在可以影响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群落外沉积物的pH与TN显著正相关(P〈0.05,n=24),植物群落内部沉积物中pH与沉积物中NH4+-N呈显著负相关(P〈0.05,n=24),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n=24);植物群落内部和外部沉积物的Eh均与TN显著正相关(GMN,P〈0.01,R=0.9228**;NMN,P〈0.01,R=0.8277**;GMW,P〈0.05,R=0.74899;NMW,P〈0.05,R=0.6637*),但较群落外部而言内部的相关性更强.
- 马久远王国祥李振国许宽周锋张佳
- 关键词:沉积物氮素马来眼子菜荇菜群落太湖
-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的提取方式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城市污染河道——南京仙林大学城九乡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沉积物常用提取剂(1 mol/L KCl、2 mol/L KCl、4 mol/L KCl和0.01 mol/L CaCl2)在不同液土比(5∶1、10∶1、50∶1和100∶1)条件下,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NH4+-N、NO3--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KCl的提取效果要优于CaCl2,二者NH4+-N提取量分别为312.17~479.23、177.52~339.31 mg/kg,NO3--N提取量分别为4.49~21.56、4.25~8.53 mg/kg;可提取态氮提取量随液土比增高而增大,其中1 mol/L KCl组,液土比100∶1时NH4+-N和NO3--N提取量分别比液土比5∶1时增加41.97%和187.08%;NH4+-N提取量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增大,NO3--N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降低;采用1 mol/L KCl提取剂、液土比100∶1的组合联合提取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中的NH4+-N、NO3--N,提取效果较好.
- 许宽刘波王国祥周锋凌芬杜旭
- 关键词:污染河道沉积物
-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3年
-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 许宽刘波王国祥马久远曹勋周锋
- 关键词:苦草理化性质EH
-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在表层土壤中的削减特征与测算被引量:4
- 2013年
- 原位采集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农户化粪池排污口附近的表层土壤及化粪池出水,人工模拟研究区域典型降雨(夏季30 mm·次-1,冬季5 mm·次-1)、气温(夏季27℃,冬季5℃)条件以及排污负荷〔TN:(2.35±0.06)g·m-2·d-1,NH4+-N:(2.08±0.04)g·m-2·d-1,TP:(0.21±0.01)g·m-2·d-1,COD:(11.14±0.59)g·m-2·d-1〕,并进行室内模拟土柱试验,测算不同季节(夏季和冬季)、不同天气过程(雨前、雨天和雨后)排污口表层土壤对农村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的削减率并探讨其削减规律。结果表明:在季节差异上,雨前、雨天和雨后TN削减率均表现为夏季<冬季(P<0.05或P<0.001),NH4+-N削减率则均表现为夏季>冬季(P<0.01);雨前和雨后TP削减率表现为夏季>冬季(P<0.001),COD削减率无显著季节性差异;雨天TP和COD削减率则均表现为夏季<冬季(P<0.01或P<0.001)。在天气过程差异上,夏季土壤TN削减率表现为雨后>雨前>雨天(P<0.01),夏季TP和COD削减率表现为雨前≈雨后>雨天(P>0.05,P<0.01),而夏季NH4+-N,冬季TN、NH4+-N、TP和COD削减率在不同天气过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划分,夏季雨前、雨天和雨后及冬季TN削减率分别为38.5%、-25.0%、46.0%和50.4%,夏季和冬季NH4+-N削减率分别为91.5%和85.5%,夏季雨天、夏季其余时间及冬季TP削减率分别为63.3%、93.1%和82.7%,夏季雨天及其余时间COD削减率分别为8.2%和66.2%。
- 万寅婧王文林周锋刘波唐晓燕季斌梁斌
- 关键词:太湖流域表层土壤生活污水削减率
- 干旱胁迫对香蒲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香蒲植株的形态、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对香蒲株高影响显著,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香蒲株高分别下降为对照(土壤水分始终饱和)的90.90%、68.19%和63.64%。(2)香蒲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呈递减趋势,枯叶率却明显增加。(3)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香蒲密度和生物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组香蒲密度分别比对照下降41.67%、53.33%和66.67%;而对照香蒲单株生物量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组的2.25、5.54和7.45倍。(4)香蒲叶片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max)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明显降低。干旱降低了香蒲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抑制了香蒲的生长。
- 吴晓东王国祥李振国夏劲魏宏农许宽周锋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香蒲叶绿素荧光参数
- 黑藻群丛对水体氮素和其他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引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沉水植物-水-沉积物模拟微实验系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生理活动的日变化对水体氮素迁移转化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无黑藻水体)(P<0.05),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15:00时达到峰值。水体NH4+-N和TN浓度始终保持稳定,且低于对照组。从日变化规律来看,在15:00—18:00之间NO3--N平均浓度较高,在24:00—次日2:00 NO2--N浓度较低。
- 毛丽娜王国祥张利民董彬周锋李振国
- 关键词:黑藻环境因子氮素日变化
- 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内源铵态氮释放的控制被引量:16
- 2013年
- 以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不同曝气充氧方式(水曝气EW、底泥曝气ES)对污染河道內源铵态氮(NH4+-N)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间隙水和沉积物中NH4+-N的削减效果来看,底泥曝气均要优于水曝气;实验结束后,底泥曝气组沉积物与间隙水中NH4+-N含量分别减少63.39%和43.33%,水曝气组分别减少了7.54%和13.98%;从沉积物-水界面NH4+-N的扩散通量变化来看,水曝气组界面通量高于对照组,其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底泥曝气组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变化过程完全不同于其它两组,在整个试验周期内(除第5 d以外),底泥曝气组的通量低于水曝气组,在第15 d最低,为13.73 mg/(m2.d),仅为水曝气组和对照组的14.68%和19.93%,表明底泥曝气组沉积物NH4+-N的释放潜力低于水曝气组沉积物.
- 凌芬刘波王国祥许宽周锋杜旭
- 关键词:城市河道曝气方式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