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为忠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的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对恒河猴肝内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的组织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体内含有糖原、DNA、R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AKP、ACP及ATP酶等生化物质。对各自的定位、含量或活性作了详细描述,并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 杨元清张家埙张超威唐为忠
- 关键词:食蟹猴疟原虫组织学
- 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的现场试验Ⅰ被引量:17
- 1992年
- 将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Dot—ELISA,共检测2175份血清,其中急性血吸虫病血清210份,阳性率为91.9%;慢性血吸虫病血清798份,阳性率为86.7%;正常人血清752份,假阳性率为1.1%;除肺吸虫病外,对其他寄生虫病或非寄生虫感染疾病血清无明显交叉反应。用单盲法Dot—ELISA检测3批血清,结果敏感性为86.5%~95.1%;特异性为96.9%~100.0%。检测流行区居民547份血清,Dot—ELISA阳性反应130份;粪检阳性72例。两者均为阳性者55例,相符率为76.4%。上述结果表明,Dot—ELISA检测循环抗原确实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适于大规模应用及流行病学调查。
- 严自助王文吕再婴唐为忠吴缨胡万富王之怀
- 关键词:血吸虫病循环抗原
- 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循环抗原水平的观察被引量:3
- 1995年
- 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反映病人活动性感染的病原诊断意义,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McAb)的应用,已使该法成为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应用以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CC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法对低感染度的慢性血吸虫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CCA水平的检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循环抗原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反映感染度和疗效的意义.
- 胡万富王之怀徐伏牛尹小梅严自助唐为忠钟读敏许强
- 关键词:血吸虫病人抗原水平循环抗原检测感染度后循环慢性血吸虫病
- 血吸虫病诊断新方法的推广及应用
-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唐为忠吴缨
- 该成果制备了抗血吸虫肠相关抗原及可溶性抗虫卵糖蛋白抗原三株,具有诊断价值的高效评价的单克隆抗体,从分子水平进行分析和鉴定,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试验。用该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时,阳性率达80~90%。...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吸虫病抗原
- 建立疟疾近期复发动物模型的研究 Ⅰ.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的非同步性
- 1992年
- 用引自越南的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第8d出现原虫血症,原虫密度为17/100白细胞,隔22h后,从肝活体组织中可检查到大量红外期裂殖体,其平均密度为3.74±0.66个/mm^3肝组织,它们绝大多数尚未发育至完全成熟,其分化程度参差不齐,平均直径为34.23±7.28μm,有的甚至近似于发育至第6d的红外期裂殖体,平均直径仅为15.75±2.47μm。结果说明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并非同步。
- 张家埙林宝英潘王蓉郑浩唐为忠陈颖丹徐斌
- 关键词:疟疾动物模型食蟹猴疟原虫
- 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25kD表膜抗原的检测
- 1993年
- 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一株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SM 38-3。其靶抗原为成虫表膜,免疫球蛋白型为1gG 2a,能识别血吸虫分子量为25k D的表膜蛋白抗原表位。该单克隆抗体纯化后标记过氧化物酶,用于Dot-ELISA测定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115份,阳性反应103份,阳性率为89.6%;测定急性病人血清89份,阳性反应85份,阳性率为95.5%;测定141份正常人血清,阳性反应2份,假阳性率为1.4%。与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检测比较,结果阳性率与抗原滴度均无明显差别。
-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唐为忠吴缨
- 关键词:血吸虫病ELISA
- 建立疟疾近期复发动物模型的研究Ⅳ.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的近期复发
- 1993年
- 按照实验设计,用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待原虫血症出现,然后用咯萘啶6mg/kg、蒿甲醚10mg/kg和氯喹20mg/kg联合治疗3d,清除红内期原虫,观察100d内的近期复发情况。如复发则再给予联合治疗。接种子孢子50个的猴M192和55×10^2个的猴M193无近期复发,而接种子孢子11×10^3个的猴M194于治疗后47d复发1次。
- 张家埙林宝英潘玉蓉郑浩唐为忠陈颖丹徐斌
- 关键词:疟疾动物模型食蟹猴疟原虫
- 单克隆抗体识别日本血吸虫循环虫卵抗原表位的初步研究
- 1992年
- 本文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对抗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糖蛋白单克隆抗体SM_(21-2)识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虫卵抗原表位作了初步的分析。将Dot-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感染兔血清进行SDS凝胶电泳,再转移至NC膜上,采用间接ELISA染色。结果发现SM_(21-3)能识别感染10、100、1000条尾蚴兔血清中27kDa的循环虫卵抗原表位,而正常血清无此区带。同时发现在46kDa处存在非特异性反应。不同的封闭剂对印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用0.3%Tween-PBS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 唐为忠吴缨严自助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血吸虫虫卵抗原
- McAb-RIHA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研究被引量:4
- 1997年
- 本文以单盲法在现场条件下对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McAb-RIHA)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McAb-RIHA与Kato法粪检样本的检测总符合率达80.0%,与粪检阳性样本的符合率达83.9%;对首次粪检阳性而McAb-RIHA检测阴性的8份样本复查,发现3份为假阳性;对粪检阴性,McAb-RIHA检测阳性的样本,以Kato法复查(3张涂片),检出24.6%的阳性样本,是总样本粪检阳性率6.8%的3.6倍;与试验中平行设置的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的检测结果比较,两法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试验结果说明,McAb-RIHA在现场诊断血吸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该法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胡万富王之怀尹小梅王勇汪昊季虹唐为忠严自助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血吸虫病
- 间日疟复发与休眠体学说
- 1990年
- 间日疟复发是疟疾病原学上的一个重要难题。Shortt和Garnham在发现人体和猴间日疟原虫红外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性红外期学说,由于缺乏实验依据而不能成立。Moshkovski提出两型子孢子学说和Lysenko提出子孢子多态学说认为不同的子孢子是间日疟潜伏期长短不一、复发时间不同的原因。Krotoski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发现了人和猴肝组织内间日疟原虫休眠体的存在,认为休眠体是导致间日疟复发的原因,提出了休眠体学说。Hollingdale等在红外期体外培养中也找到了休眠体。然而最终确定休眠体与复发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进一步研究红外期,包括红外期的体外培养对于阐明间日疟复发的机理,解决间日疟根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 唐为忠张家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