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滇地区强化地电观测试验研究
- <正> 我国的地电观测系统虽然能在工农业发展欠发达的前一时期满足研究需要,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有的观测方法不断受到人文干扰的影响,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与生产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尖锐。调整观测系统,提高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成为当...
- 张洪魁卢军关华平刘允秀张平唐宇雄
- 文献传递
- 汶川M_S8.0地震的短临地电波动(潮汐力谐振和共振波-HRT波)前兆被引量:8
- 2008年
- 简要介绍了强震短临前兆的HRT波模型,和用HRT波模型分析强震前地电观测资料预测未来强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方法。用HRT波模型分析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红格地电台的记录资料,提取出了汶川MS8.0地震前短临前兆信息。
- 钱复业赵璧如钱卫赵健何世根李世愚孙振凯张东宁张洪魁卢军李绍坤郭纯生夏坤寿徐建明鞠航黎明和泰名唐宇雄张平赵玉林
-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电阻率
- 西昌小庙台地电观测干扰因素的相关分析
- 西昌小庙台地电观测近几年来每到5~9月雨季时期,东西向ρ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旱季则逐渐恢复。经查,该台于1992年初,大体沿 EW 向测线,距离约50 m 埋有一金属性活用水管道。由于该台远离水源,生活艰苦,地形狭窄,...
- 唐宇雄张永久
- 文献传递
- 视电阻率观察中一种抗介质干扰的尝试(英文)被引量:1
- 2005年
- 埋地金属管线对视电阻率的观测危害甚大。造成观测值大幅改变,跳动,无规律可循。严重时,甚至台站报废,被迫搬迁。通过一些突发事件的启发,结合现场实验,并引证了一些理论计算,笔者摸索出了只须对金属管道作局部微小的改造,就能基本克服其对观测的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在红格台试验半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观测值恢复到安装的水管以前的水平,再无大幅度的跳动。该方法节约经费,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台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 唐宇雄张茂军夏坤涛龙明友李绍坤颜晓晔
- 关键词:视电阻率
- 地震电磁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01年
- 地震电磁学的技术应用是地震预报的基础。随着我国地震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工作者对地震电磁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作者根据近期学术交流会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观点,阐述了地震电磁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 唐宇雄
- 关键词:技术应用地震预报地震前兆信息
- 地电观测干扰类型浅析
- 2000年
- 工业游散电流、金属接地体、地下埋设的金属管道是地电观测的主要干扰源。分析了大型变电站的巨大金属接地体及其产生的游散电流、浅层埋设的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造成的影响、数据变化与干扰的关系 ,计算了游散电流。并给出了避开干扰的距离公式及计算结果。
- 唐宇雄
- 关键词:电磁干扰地电观测地震观测
- 江油台外线漏电异常的判断
- 2004年
- 2001年8~9月间,江油地电台N10°E测向视电阻率ρs值出现持续下降,变化形态打破年变,降幅约3%,很像是一次孕震异常。但经现场核实为供电电源极性接反漏电所致,与理论计算出的漏电影响系数相反。
- 唐宇雄胡德军
- 关键词:地电阻率电极电阻率曲线
- 2008年西藏4次M_S6.0以上地震前拉萨地电场异常信号特征被引量:17
- 2011年
- 2008年西藏发生了4次MS6.0以上地震,即1月9日改则MS6.9地震、8月25日仲巴MS6.8地震、9月25日仲巴县MS6.0地震、10月6日当雄MS6.6地震。通过检查和分析拉萨台观测资料,发现在这四次中强地震前都记录到了明显的地电场异常信号。对于远震,震级和最大异常幅度与震中距乘积的对数存在着线性关系;在震前异常电信号出现的时间段内,异常地电场极化矢量方向基本上呈现出偏离正常线性极化方向。由于拉萨台的周边没有较大的工业设施,观测环境良好,因此这些异常信号的可信度比较高。本文通过总结,为识别地震电信号提供了很有意义的震例。
- 马钦忠唐宇雄张永仙
- 关键词:地震
- ZD8数字地电仪的特点被引量:2
- 2001年
- ZD8B数字地电仪用 80 31单片机作为中心控制单元 ,ICL76 5 0、AD7710分别构成主放大器和A/D转换器。因ICL76 5 0具有崭波稳零和高输入阻抗的性质 ,AD7710内部∑ -Δ调制器和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可获得自动调零和较高的工频共模、串模抑制比及 2 4位的高分辨率 ,另外 ,ZD8B数字地电仪还配备了功能完善的运行软件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性能。
- 唐宇雄周朝晖
- 关键词:地电阻率电极灵敏度
- 汶川8.0级地震HRT波地震短临波动前兆及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关于实现强震短临预测可能性的讨论被引量:26
- 2009年
-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 钱复业赵璧如钱卫赵健何世根张洪魁李世愚李绍坤严谷良汪成民孙振凯张东宁卢军张平杨国军孙加林郭纯生唐宇雄徐建明夏坤涛鞠航殷邦红黎明杨东生起卫罗和泰名关华平赵玉林
-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