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亚微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在骨代谢过程中,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锌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作用方面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商亚微赵宝红
- 关键词:锌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
- 种植体失败位点再种植的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估种植体失败位点再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就诊的失败位点再种植的患者共12例(15颗种植体),统计再植人种植体的存留情况,收集并分析影响再植入种植体存留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失败位点再植入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33.5±15.4)个月]。再种植时选择的平均种植体直径为(4.5±0.6)mm,大于首次种植时的(4.1±0.7)mm(P<0.05)。首次植入种植体的平均存留时间为(12.9±15.9)个月,从种植体脱落到再种植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8±4.4)个月。患者自身因素、种植体因素以及手术、修复治疗因素并未对失败位点再植入种植体的存留产生影响。结论:种植失败位点可考虑再种植治疗的修复方案,种植医师对取得满意的种植体存留率应具有足够信心。
- 何晶商亚微邓春富尚德浩张翀王丹宁赵宝红
- 关键词:种植义齿
- 纯钛表面(Ca+Za)/P比值与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
- 目的: 采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在纯钛材料表面制备含Ca、P、Zn的生物活性涂层,研究纯钛表面不同的(Ca+Zn)/P摩尔比值对成骨细胞(MC3T3-E1)黏附、增殖和分化活...
- 商亚微
- 关键词:微弧氧化纯钛表面成骨细胞生物活性涂层
-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法制备不同锌含量的钙磷活性涂层与抗菌性能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不同锌含量的钙磷活性涂层,比较纯钛表面不同锌含量活性涂层的理化性能差异及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及伴放线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Aa)抗菌性能的影响。方法: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的电解液中,每组各加入0.08 mol/L钙和0.06 mol/L磷,再分别向各组加入0.01、0.03、0.05 mol/L锌处理纯钛片,制成低、中、高3种不同锌含量的钙磷活性涂层,以不加锌组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子万能测试机检测涂层与钛基底的结合力,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表面形貌,X线衍射(XRD)分析材料表面晶相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材料表面化学组成及元素成分。材料表面培养Pg和Aa后,应用扫描电镜和贴膜法评价锌含量与抗菌性能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锌含量的提高,涂层的孔径及粗糙度随之增加;低锌组结晶优于高锌组;低锌组HA和Zn3P2含量较多,高锌组ZnO含量多。扫描电镜观察,随着锌含量的提高,材料表面Pg和Aa细菌数量逐渐减少,高锌组部分细菌出现裂解、坏死。通过贴膜法观察,随着锌含量的提高,材料表面Pg和Aa细菌数量逐渐减少,且4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锌含量的变化会改变涂层的理化性能。高含量锌的钙磷涂层,抗菌性能最佳。
- 王丹宁江鹭鹭张伟何晶商亚微赵宝红
- 关键词: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理化性能抗菌性
- 纯钛表面涂层(Ca+Zn)/P比值与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纯钛表面不同(Ca+Zn)/P比值对成骨细胞(MC3T3-E1)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确定纯钛表面生物活性最佳的Ca、P、Zn含量。方法:在微弧氧化的电解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Ca、P和5种不同浓度的Zn(0、0.01、0.03、0.04和0.06 mol/L),使Ca、P元素的摩尔比值接近羟基磷灰石的比值。在纯钛材料表面制备5种不同(Ca+Zn)/P比值的生物活性涂层,分别记为S0、S1、S2、S3和S4组。应用XPS和SEM分析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Ca+Zn)/P比值以及表面形貌;应用SEM、MTT法和ALP活性测定法分析材料表面培养的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电解液中Zn浓度的增加,S0~S4组(Ca+Zn)/P比值分别为2.94、2.64、2.71、2.87和2.72,其中,在S3组时达到最大,S4组时降低。MC3T3-E1细胞在5组材料表面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依次为S3〉S4〉S2〉S1〉S0,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的不同含量Ca、P、Zn涂层,随着(Ca+Zn)/P比值的增大,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随之增强。其中,(Ca+Zn)/P比值为2.87时,细胞的生物活性最佳。
- 商亚微张伟何晶王丹宁钟鸣赵宝红
- 关键词:微弧氧化钙成骨细胞
- 不同冠根比种植单冠修复体短期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单冠修复的152例患者,共172枚螺纹状种植体。计算种植体冠根比(crown-root ratio,CRR),将所有种植牙按照CRR≤1和10.05);两组种植牙在修复后3个月、1年、2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冠根比的种植单冠修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周围骨吸收量均无明显差异,冠根比CRR≤1和1
- 商亚微何晶赵宝红邓春富张翀尚德浩王丹宁
- 关键词:种植牙骨吸收
- 应用不翻瓣技术行口腔种植短期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并评价微创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短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不翻瓣种植手术的患者25例(31枚种植体)作为未翻瓣组,同期接受经典翻瓣种植手术的患者25例(40枚种植体)作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病例在手术当天及复诊时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肿痛不适时间、种植体脱落情况、种植体周围炎与骨吸收水平、牙龈乳头高度等。结果未翻瓣组中有1枚种植体脱落,对照组中无种植体脱落;未翻瓣组病例术后1年的骨吸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牙龈乳头指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翻瓣组的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肿痛不适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不翻瓣手术可大大节省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何晶商亚微陈楚雯邓春富尚德浩张翀王丹宁赵宝红
- 关键词:口腔种植微创外科
- 含Zn活性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评价研究
- 2017年
- 目的 建立兔下颌骨种植体植入模型,对含Zn活性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进行评价.方法 将商业纯钛加工成柱状种植体,通过微弧氧化(MAO)法制备活性涂层,根据是否加入Zn元素分为MAO-Ca/P和MAO-Zn/Ca/P涂层种植体.将2种种植体随机植入兔下颌骨,对照组植入MAO-Ca/P涂层种植体,实验组植入MAO-Zn/Ca/P涂层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组织学分析2组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比较骨质覆盖率.结果 MAO层呈微孔状结构,致密均匀,孔径随Zn元素的加入而变大.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表面附着的骨质增多,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的骨组织附着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排列更紧密.术后12周实验组的骨质覆盖率((70.8&#177;13.6)%)显著高于对照组((55.9&#177;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结合界面元素线扫描结果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有生物类骨磷灰石形成.结论 Zn元素的加入能提高涂层的生物学活性,增强涂层的成骨能力,促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
- 封伟赵宝红武金明商亚微张伟蔺增
- 关键词:活性涂层锌微弧氧化
- 影响种植体存留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1 036例患者,共植入2 041枚种植体。以种植体为观察单位,记录并评价一系列与种植体脱落密切相关的患者自身、种植体以及手术和修复相关因素。结果总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7.7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骨密度、牙位、糖尿病、吸烟习惯和埋置方式(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和牙位,其余因素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植骨手术、缺牙时间和修复时间均不是影响种植体存留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种植体存留的危险因素多为患者自身因素,建议临床医生应多注意对种植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对高风险患者应给予充分的术前交代。
- 何晶商亚微邓春富尚德浩张翀王丹宁赵宝红
- 关键词:种植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