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铭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病手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报道23例颈椎病手术患者采用1%普鲁卡因与2%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麻加静脉哌替啶强化取得满意的效果。文中围绕呼吸管理问题对前、后手术入路的麻醉用药、输血、补液及头部固定等注意事项均作了具体介绍。
- 李成余金萍饶振玉刘俊杰彭志勇夏磊铭
- 关键词:颈椎病麻醉外科手术
- 新型长效局麻药在分娩镇痛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姚尚龙夏磊铭
- 关键词:长效局麻药分娩镇痛ALBRIGHT椎管内阻滞心血管毒性美国FDA
- 羟乙基淀粉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为研究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将 2 0例颅脑外科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 ,一组输注 10 %羟乙基淀粉溶液 ,另一组输注 6 %羟乙基淀粉溶液 ,在同等条件下 ,比较输注羟乙基淀粉溶液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 :输注 6 %羟乙基淀粉溶液 5 0 0 ml后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PT)与输注前相比无显著差异。输注 10 %羟乙基淀粉溶液 5 0 0 ml后 ,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输注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 PT值明显大于输注前 (P<0 .0 5 )。提示 :输注 6 %羟乙基淀粉溶液后对凝血功能无改变 ;输注 10 %羟乙基淀粉溶液后病人 PT时间延长 ,但临床观察无出血倾向。
- 夏磊铭袁世荧姚尚龙卫富强
-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凝血功能休克低血容量
-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手术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对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分为两组 ,分别于术前静脉输注 10 %羟乙基淀粉或复方乳酸钠溶液。用夹心法ELISA检测病人术前和术后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阳性率。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血浆中sIL 2R、IL 6、IL 8、TNF α的浓度和G CSF阳性率均明显增加 ,但复方乳酸钠溶液组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羟乙基淀粉组。结论 术前输注羟乙基淀粉溶液能够有效地减轻手术和麻醉导致的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 袁世荧姚尚龙夏磊铭卫富强
- 关键词:手术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羟乙基淀粉细胞因子
- 无隆突钩Carlen氏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法
- 2002年
- 张汉生夏磊铭王洁袁世荧姚尚龙
- 关键词:牵引法插管法
- 自控镇痛法在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 1999年
- 夏磊铭李晴张晓铭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自控镇痛法
-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05年
- 夏磊铭姚尚龙袁世荧
- 关键词: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血液流变学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血浆代用品右旋糖酐明胶溶液
-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采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30例拟行肺叶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于麻醉平稳后分别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和乳酸林格氏液15ml/kg,输液时间均为30min。于输液前、输液后30min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A组输液后心输出量、降主动脉血流量、每搏量和降主动脉每搏量与输液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②A、B两组输液后体循环阻力与输液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③B组输液后加速度、峰值流速与输液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④3组病人输液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左心室射血时间指数与输液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显著升高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示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心肌功能无抑制作用。
- 夏磊铭姚尚龙袁世荧
-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稀释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输液前动脉血流量
- 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 夏磊铭姚尚龙
- 关键词:体外循环罗库溴铵
- 小儿部分脾动脉栓塞15例的麻醉处理
- 1994年
- 我院自1990年3月起共有15例患儿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小儿PSE治疗,国内外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就小儿PSE治疗麻醉处理的有关特点总结如下。
- 姚尚龙王萍夏磊铭曾邦雄
- 关键词:动脉栓塞麻醉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