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培芬

作品数:10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企业
  • 4篇民营
  • 3篇企业家
  • 3篇民营企业
  • 2篇社会
  • 1篇意境
  • 1篇营销
  • 1篇营销策略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历史
  • 1篇枣产业
  • 1篇商界
  • 1篇素描
  • 1篇特色经济
  • 1篇农业
  • 1篇朴素
  • 1篇期盼
  • 1篇企业界
  • 1篇企业文化
  • 1篇区长

作者

  • 10篇姚培芬
  • 2篇柳依
  • 1篇翟剑成

传媒

  • 10篇民营视界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伸触角做文章
2004年
中国的民营企业就像一根野生的草,在并不优越的环境中,延续着自生自灭的命运,正是这种诞生之时就注定的命运,让他们摸索着生存,在摸索中锻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也就是这份缘于生存下去的独特,强壮了他们的身体,在风吹雨打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正印证了一些人曾说过的一句话——凡是能够存活下来的民营企业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长处。的确,我们在一次次的采访记录中积累着相关的例证。
姚培芬柳依
关键词:民营企业命运
在炮与火的洗礼中收获
2004年
关于军旅生涯,崔增森有着自己的观点——参军后悔一阵子,不参军后悔一辈子。这位在献县淮镇晨光铸造厂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厂长,谈起过去,谈起一年半的战场生活,更多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炮火洗礼中的收获。
姚培芬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创业精神军旅生涯技术创新客户关系管理
借势之法
2004年
在理论研究界,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创新思维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就,已是最常采用的、理性的工作策略,常常称之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企业界更是把利用成熟的模式、借鉴成功的方案发挥到了极致任丘市五洲大酒店,从孕育到诞生,直至今后的发展方略。
姚培芬
关键词:五洲大酒店企业家民营企业岗位责任制企业文化
江南行
2006年
放下难以忙完的企业事务,对于民企的掌舵人来讲并非易事,不过有机会与企业界同仁同行并相互交流,共同参观南方更加先进的企业,自然会有超乎寻常的收获。于是,在秋色怡人的9月,开始了一次江南之行。
姚培芬翟剑成
关键词:企业界民企
黄金搭档
2004年
4月28日,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参加庆典的有沧州市政协副主席王忠纪、秘书长董存峰、沧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郭汝珍、广播电视局局长赵亚平、市工商联副会长付金国、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
姚培芬
关键词:民营资本营销策略保险产品
政商放和谐
2005年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时间,“和谐”成为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被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和谐社会”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种期盼,构建“和谐社会”则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的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国人的一种愿景和期盼,有着格外丰富的内涵。2005年元月,本刊邀请沧州市运河区区长田金昌先生,沧州市天然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岭先生,—位学以致用的政府官员,—位很有建树的企业家,从社会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层面共话“和谐社会”。
姚培芬
关键词:企业家社会区长餐饮管理期盼建树
在耕耘中收获
2005年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一个难以忘却的情节就是土地的眷顾。这种眷顾或表现为对土地的依恋,或表现为对养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感激,或表现为对土地赋予的一种精神,一种历炼。这样的收获厚重而炼达,让收获者坦然而豁达,充满智慧。
姚培芬
在路上……
2006年
这是一个在当今社会身有担当的群体,四十不惑的年纪让他们的心灵浸染了适度的风霜,同时青春的激情在他们的身上并未褪去。不再像懵懂少年在不断地改变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明确的方向早已在步履间使他们逐渐充实和坦然。人生的旅途走到了风景最为丰满的阶段,生命的风华正茂让他们有了足够的能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实现一种生活。指点江山,挥斥方酋,他们逐渐接过了时代的话语权。
姚培芬柳依王飞(摄影)刘建(摄影)
关键词:话语权社会风景旅途
经营行为素描——朴素的理性
2005年
与黄鹤楼文化城总经理陈乐章相识,确是有几年的时间了。乐观、朴实、不拘于细节的做人、做事风格。是对他一直以来的印象。在夏日一次粗略式采访之后。感触到他在企业经营中的朴素和理性。极象绘画艺术中的素描所体现的绘画技巧与绘画意境。
姚培芬
关键词:朴素素描做事风格绘画意境绘画技巧黄鹤楼
枣产业中的科学
2005年
枣在沧州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特殊的地质、气候等因素,沧州已成为闻名中外的“金丝小枣之乡”。如今,“枣”便很自然地承载了沧州人太多的故乡情节——“枣”怎样才能成为沧州特色经济的代表,“枣文化”怎样整合才能进入更多人的生活,沧州能否随着枣的推广而声名远播呢?时代的发展让“故乡情”的表述不再是一种依恋和眷顾,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愈发张扬,张扬成为故乡的一张名片。枣也不再是自给自足或小范围的交易品,枣已发展成沧县的特色产业,成为现代化农业的载体.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协调、配合才能共同拉起兴盛的产业。关于枣产业的话题,本刊特别邀请了政界、商界的相关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
姚培芬
关键词:枣产业现代化农业栽培历史金丝小枣特色经济商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