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尧
- 作品数:54 被引量:2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 激光干涉制备二维纳米硅阵列及在提高光萃取效率中的应用
- 纳米硅(nc-Si)薄膜作为半导体材料中的重要一员,其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一种激光干涉诱导结晶的方法,由激光光源与二维(2D)移相光栅掩模(PSGM)相结合,产生二维分布的干涉激光束。
- 王旦清姚尧陈坤基黄信凡徐骏马忠元
- 关键词:激光干涉纳米硅薄膜半导体材料
- 文献传递
- 不同季节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08年8月至2016年2月共2363例初次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男653例,女1710例;年龄17~91岁,平均(64.44±13.03)岁。全膝关节置换954例、全髋关节置换1409例。术后当晚开始使用抗凝药物并联合小腿气压泵按摩预防血栓,术后第3-5天常规行双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排查血栓。按手术季节和年龄(≥65岁、〈65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术后DVT和症状性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春、夏、秋、冬四季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5.85%(116/732)、14.92%(71/476)、17.88%(108/604)和22.50%(124/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DVT发生率高于春季和夏季(P〈0.01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9.09%(59/309)、15.68%(37/236)、18.11%(44/243)和27.71%(4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夏季(P〈0.017);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3.48%(57/423)、14.17%(34/240)、17.73%(64/361)和20.26%(78/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春季(P〈0.017)。春、夏、秋、冬四季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55%(26/732)、3.78%(18/476)、4.97%(30/604)和6.90%(3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春季(P〈0.01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88%(12/309)、4.24%(10/236)、4.94%(12/243)、9.64%(1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冬季高于春季(P〈0.017);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31%(1
- 乔梁姚尧徐志宏薛龙陈东阳史冬泉戴进蒋青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
- 择期膝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肌间静脉扩张及易发人群分析
- 目的 比目鱼肌静脉扩张是一种血管膨胀的现象,既往的文献报道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静脉功能的破坏,静脉扩张的现象而逐渐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 蒋青姚尧
- 关键词:超声多普勒关节成形术
- 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周围型血栓的分布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周围型血栓的解剖分布以及评估影响小腿血栓分布的因素。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有172名患者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在术后7天内经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为...
- 姚尧戎朕陈东阳徐志宏史冬泉戴进蒋青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静脉造影术关节成形术
- 髋膝关节术后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髋、膝关节术后顺行性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误诊的原因,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造影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195例下肢深静脉造影图像,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及归类。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生误诊9例,误诊率为4.6%。3名观察者累计误诊18例次,其中假阳性占61.1%(11/18),假阴性占38.9%(7/18);中心型误诊占1.1%(2/18),周围型误诊占98.9%(16/18)。误诊原因中,技术因素占66.7%(12/18),观察者占因素33.3%(6/18)。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下肢深静脉造影误诊,通过规范造影流程、加强对静脉解剖及病变的认识可减少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误诊。
- 杨献峰顾康康张祯姚尧戎朕朱斌蒋青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静脉造影误诊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与预防被引量:10
- 2015年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作为改善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解除疼痛,恢复功能。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逐渐普及,TKA在国内得到飞速的发展。然而在手术得到广泛推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仍然困扰着骨科医师。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姚尧陈东阳徐志宏史冬泉戴进蒋青
- 关键词:膝关节疾病ARTHROPLASTY骨科大手术胫后静脉
- 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栓症状评估及无症状血栓的危险性分析
- 关节置换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
- 乔梁姚尧徐志宏陈东阳史冬泉戴进蒋青
- 关键词:危险性分析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NETs)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患者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47-82岁,平均(65.9±9.0)岁。从同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未发生下肢DVT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天、术后第1、3、5天留取血清标本,检测血清NETs水平。结果DVT组术后第1天血清NETs水平为1.598±0.067,高于无DVT组的1.212±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4,P=0.000);第3天血清NETs水平为1.305±0.044,高于无DVT组的1.167±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15)。在NETs预测DVT能力的ROC曲线中,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血清NET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95%cI:0.722,0.933,P=0.000)和0.677(95%CI:0.541,0.814,P=0.018)。当术后NETs取1.294时,其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80%、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术后第1天NETs水平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0R=24.08,95%CI:4.94,117.28,P=0.000)。结论术后NETs水平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具有相关性。术后NETs水平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早期筛查。
- 薛龙乔梁陆万里陈东阳徐志宏史冬泉戴进姚尧蒋青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静脉血栓形成中性白细胞
- 早期康复介入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 姚尧周允超高伟健徐兴全戎朕宋凯陈东阳徐志宏史冬泉戴进蒋青
- >40岁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对40岁以上关节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n,DVT)并发症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气压泵使用时间策略对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311例40岁以上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DVT形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DVT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DVT并发症在吸烟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气压泵使用时间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手术时间的延长是术后DVT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5~1.023,P<0.05);术后长时间使用气压泵是术后DVT并发症的保护因素(OR=0.107,95%CI:0.038~0.298,P<0.05);术前D-二聚体指标升高是DVT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182,95%CI:1.299~3.665,P<0.05)。结论:40岁以上患者D-二聚体升高加大DVT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延长使用气压泵的时间,可减少关节镜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 张灵丽陈东阳姚尧李昕华陈湘玉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