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拾秀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血友病
  • 3篇血管性血友病...
  • 3篇血友病
  • 3篇血友病因子
  • 3篇管性血友病因...
  • 3篇A3
  • 2篇抗体
  • 2篇VWF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栓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黏附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突变体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姚拾秀
  • 4篇赵益明
  • 4篇江淼
  • 2篇阮长耿
  • 2篇李雪美
  • 1篇王菲菲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单克隆抗体SZ-123的抗血栓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3区单克隆抗体SZ-123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Z-123对vWF与Ⅰ、Ⅲ、Ⅳ型胶原结合的影响;建立体外血管腔模型,模拟体内血管环境,观察SZ-123对血小板在Ⅰ、Ⅲ、Ⅳ型胶原上黏附的作用。结果 SZ-123能抑制人血浆vWF与Ⅰ、Ⅲ、Ⅳ型胶原的结合反应,结合抑制率分别为95%、96%、41%。在高剪切力条件下,SZ-123抑制人血小板在Ⅰ、Ⅲ、Ⅳ型胶原上的黏附作用,全血血小板表面黏附率分别为11%、4%、28%。结论 SZ-123能抑制血小板黏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血栓效果。
姚拾秀江淼赵益明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血栓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2013年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的活性与血栓形成及出血、微血管病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浸润与转移、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ADAMTS-13活性水平对诊治这些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ADAMTS-13活性的检测方法繁多,而且检测技术不断改进。
姚拾秀江淼赵益明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酶活性检测
H173.一组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3区基因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其与SZ123结合能力的研究
李雪美赵益明江淼姚拾秀阮长耿
文献传递
vWF-A3区单抗SZ-123抑制人vWF与Ⅰ型、Ⅲ型和Ⅳ型胶原的结合及其抗血小板黏附功能的研究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血栓性疾病成为最常见的死亡病因之一,且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而血栓性疾病中,动脉血栓引起的疾病因起病急,致残率及病死率高而受到广泛关注。动脉血栓的治疗主要是使用...
姚拾秀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黏附
文献传递
抗VWF-A3区特异性单抗SZ-123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2011年
目的以能与vWF-A3区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SZ-123为模板,构建其单链抗体,为深入研究vWF-A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反应,扩增并克隆单抗SZ-123的可变区基因VH、VL,经测序后加入连接肽,构建成SZ-123单链抗体(SZ-123 ScFV),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SZ-123 ScFV的免疫原性。结果 VH、VL可变区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SZ-123 ScFV基因拼接正确。表达产物除少量为分泌型外,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经过变性和复性后,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高纯度单链抗体片段。结论成功表达了SZ-123单链抗体,该小分子抗体具有特异结合vWF-A3区的能力。
王菲菲赵益明江淼姚拾秀李雪美阮长耿
关键词:原核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