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昭

作品数:54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篇阿特拉津
  • 15篇污染
  • 8篇降解
  • 7篇微生物
  • 7篇固定化
  • 5篇土壤
  • 5篇污染土
  • 5篇污染土壤
  • 4篇有机污染
  • 4篇水生
  • 4篇水生物
  • 4篇污泥
  • 4篇污染物
  • 4篇降解菌
  • 4篇固形物
  • 4篇黑土
  • 3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处理
  • 3篇有机物
  • 3篇生物处理

机构

  • 54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村技术...

作者

  • 54篇姜昭
  • 30篇张颖
  • 18篇张颖
  • 11篇曹博
  • 11篇王志刚
  • 7篇王蕾
  • 7篇陶月
  • 6篇闫立龙
  • 6篇宋秋霞
  • 5篇王溪
  • 5篇鲁岩
  • 5篇王思琪
  • 4篇李春艳
  • 4篇王晓辉
  • 4篇葛世杰
  • 4篇孙楠
  • 4篇赵佳英
  • 4篇张博
  • 4篇冯程程
  • 3篇马淑艳

传媒

  • 9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奋斗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大豆科技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尾草典型生理生化特征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盆栽试验考察狼尾草生长(生物量及根冠比)及典型生理指标(叶绿素、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对不同浓度阿特拉津污染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高浓度阿特拉津胁迫下狼尾草生物量(≥100 mg·kg-1)、根冠比(≥200 mg·kg-1)两类生长指标与对照处理相比达到显著性抑制水平。阿特拉津胁迫(≤200 mg·kg-1)对狼尾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各污染处理样品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阿特拉津污染胁迫水平达到100 mg·kg-1时,狼尾草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达到最大值(39.38μg·kg-1),同时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只有在较高浓度阿特拉津(≥100 mg·kg-1)胁迫水平条件下,狼尾草典型生长及生理指标才逐渐受到极显著影响,从植物生长与生理角度揭示了狼尾草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马兵兵姜昭叶思源刘晓雪马昱亨张颖
关键词:狼尾草阿特拉津胁迫丙二醛脯氨酸
一种利用根瘤菌接种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药害作用的方法
一种利用根瘤菌接种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药害作用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黑土区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药害作用严重的技术问题。方法:将根瘤菌菌株活化培养,制备根瘤菌菌液;种植大豆种子,当大豆幼苗长出第...
张颖姜昭姜夺曹博邵琦安宁初玉欣聂亭元胡扬邓世杰
一体化畜禽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一体化畜禽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它涉及一种畜禽废水生物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畜禽废水生物处理中厌氧工艺处理畜禽废水脱氨氮效果不佳,好氧工艺处理畜禽废水投资及运行费用高,厌氧-好氧联合进行处理畜禽废水占地面积大、工艺...
张颖闫立龙刁婥彭欣然李晶杨阳王晓辉姜昭
“情景+案例”融合课程思政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2024年
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模拟的融合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院校也开始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入课堂。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曲建华刘芮忻姜昭闫立龙陶月张博毕雪薇石佳佳张颖
关键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环境影响评价
沼渣养分及其农用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以牛粪和秸秆为基质沼气池沼渣为研究对象,测定固液分离并自然风干后沼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通过测量沼渣中总镉(以Cd计)、总汞(以Hg计)、总铅(以Pb计)、总铬(以Cr计)、总砷(以As计)含量探讨沼渣农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沼渣中全氮含量21.12 g·kg-1、全磷含量19.22 g·kg-1、全钾含量18.52 g·kg-1、有机质含量495.3g·kg-1、碱解氮495.2 mg·kg-1、有效磷427.3 mg·kg-1、有效钾531.9 mg·kg-1、粗纤维含量60.4%、微量元素锌207 mg·kg-1、微量元素铜245.2 mg·kg-1、微量元素锰298.2 mg·kg-1,沼渣中总镉(以Cd计)、总汞(以Hg计)、总铅(以Pb计)、总铬(以Cr计)、总砷(以As计)含量分别为0.437、0.264、5.143、1.22、7.9 mg·kg-1。比较沼渣及其原料(牛粪和秸秆)上述指标间差异情况,分析厌氧发酵过程对牛粪和秸秆中典型养分物质影响,为牛粪和秸秆基质沼渣处理提供参考。
张颖刘益均姜昭
关键词:沼渣生态风险养分分析牛粪
掺Fe(Ⅱ)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Pb(Ⅱ)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开发高效、经济、易得的重金属吸附剂,采用Fe(NO_(3))_(2)/Ca(NO_(3))_(2)/KH_(2)PO_(4)混合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合法制备掺Fe(Ⅱ)羟基磷灰石(Fe-HAp),以未改性羟基磷灰石(HAp)为对照材料,通过化学表征和批量吸附实验,探究Fe-HAp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Fe-HAp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纳米级颗粒,具有大量表面官能团,其比表面积为55.66 m^(2)·g^(-1)。Fe-HAp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Q_(m))高达224.44 mg·g^(-1),是HAp的1.85倍,高于文献报道的代表性HAp类吸附剂。Fe-HAp对Pb(Ⅱ)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对Pb(Ⅱ)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Fe-HAp对水溶液中Pb(Ⅱ)的高效吸附性能主要是离子交换、静电引力、络合沉淀的共同作用。此外,Fe-HAp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其实际应用潜力较大。
李辉江群姜思盟曲建华姜昭张颖
关键词:
稻壳灰对地下水中铁离子动态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自主设计反应器装置,以稻壳灰为吸附剂,考查流速、铁离子初始浓度、吸附剂添加量等因素对稻壳灰动态吸附地下水中铁离子影响。探究H2SO4、HCl、HNO3等3种解吸剂对铁离子解吸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流速为10 m L·min-1时,吸附过程相对平稳,达标排放水量达4 L;铁离子初始浓度为20 mg·L-1,400 min时出水已处于达标排放状态,可处理达标废水近4 L;吸附剂添加量为22.5 cm时,处理后废水可达标排放时间最长,稻壳灰对铁离子吸附量为4.19 mg·g-1。解析剂H2SO4解吸效果明显好于HCl和HNO3,H2SO4解吸量最大可达到0.96 mg·g-1,HCl和HNO3最大解吸量分别为0.79和0.83 mg·g-1。
张颖鲁岩赵佳英姜昭曹博宋秋霞苏光霞李梦园
关键词:铁离子稻壳灰吸附解吸
一种生物脱臭装置
一种生物脱臭装置,它涉及一种脱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微生物法处理恶臭,存在臭气在生物滴滤塔内停留时间短,臭气不能充分与过滤层内的微生物接触,降低了臭气处理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每个简体内水平布置一个筛板...
张颖王晓辉代英杰闫立龙王志刚姜昭
狼尾草根系分泌物对黑土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研究狼尾草根系分泌物对黑土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结果用Evolich方程(R2>0.97)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进行拟合,两者都表现出较好拟合度。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土壤吸附阿特拉津的过程,其中,Freundlich方程拟合结果较好(R2>0.91),而Langmuir方程中R2<0.60,加入狼尾草根系分泌物后,吸附平衡常数Kf明显减小,参数1/n增大到1左右,属于较难吸附,表明狼尾草根系分泌物对阿特拉津可能有抑制作用,且根系分泌物浓度不同,影响程度不同。
张晋瑄李瑞璇姜昭
关键词:阿特拉津
阿特拉津土壤污染修复菌剂载体材料的筛选与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阿特拉津是长残留除草剂,其环境行为和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有机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廉价的高岭土、凹凸棒土和腐殖酸为载体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把功能菌存活率作为目标性状,参考材料成球率,筛选出性能较好的高岭土、凹凸棒土和腐殖酸质量配比3种,分别为1∶0.5∶0.5(A3B2C1)、0.5∶0∶0.5(A2B3C1)和1∶0∶1(A3B1C2);在温度和紫外线耐受力实验中,A3B2C1材料配比更能够有效提升功能菌在高温和紫外线作用下的存活率,即载体中高岭土、凹凸棒土和腐殖酸质量比为1∶0.5∶0.5时效果最佳;利用A3B2C1载体材料配比制备菌剂,进行室内土壤修复实验,35 d时0.1%和0.5%载体菌剂添加量修复土壤中阿特拉津完全降解,而2个游离菌修复土壤中残留率均>16%,0.1%载体菌剂添加量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幅度较其他修复方式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0.1%载体菌剂添加量修复效果为最优。
王志刚爱德华张颖王洋姜昭徐伟慧
关键词:土壤污染阿特拉津菌剂土壤微生物生物修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