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洁茹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传粉
  • 1篇蛋白
  • 1篇地理种群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蜂
  • 1篇植物
  • 1篇中国梨
  • 1篇中国梨木虱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群
  • 1篇微管
  • 1篇微管蛋白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微卫星标记分...
  • 1篇梨木虱
  • 1篇蜜源
  • 1篇蜜源植物
  • 1篇棉铃
  • 1篇棉铃虫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孙洁茹
  • 3篇徐环李
  • 2篇张青文
  • 2篇闫硕
  • 2篇李燕
  • 2篇杨俊伟
  • 1篇胡红岩
  • 1篇倪慧
  • 1篇韩娜娜
  • 1篇刘小侠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梨木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7
2011年
中国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YangetLi)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为了从分子水平评估中国梨木虱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本文应用7对微卫星DNA引物对中国16个地区中国梨木虱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为2.2927~10.0610,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5073~0.8735之间。16个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76,遗传距离在0.0951~1.0139之间,Nei氏期望杂合度为0.4771~0.7892,Shannon信息指数在0.8396~1.9989之间,群体分化率FST为11.61%,基因流平均值为2.2236。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各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基因交流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的个体间。研究结果为制定针对中国梨木虱的有效防治策略提供部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资料。
孙洁茹李燕闫硕张青文徐环李
关键词:中国梨木虱微卫星标记地理种群基因流
棉铃虫β-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β-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性蛋白,对昆虫的蜕皮、器官形成等生长发育阶段均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3日龄成虫为材料,利用RACE末端扩增技术克隆得到棉铃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棉铃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包含1775个碱基,包括一个1347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4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GenBank登录号:JF767013。同源性分析表明,棉铃虫的微管蛋白基因与本研究所比对其它昆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达到90%左右。本研究克隆得到棉铃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有重要意义。
闫硕刘小侠韩娜娜倪慧孙洁茹张青文
关键词:棉铃虫CDNA克隆微管蛋白
大和切叶蜂对其蜜源植物披针叶黄华的盗蜜行为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调查和观测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Megachile(Xanthosaurus)japonicaAlfken对其蜜源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upinoides(L.)的盗蜜行为。【方法】在披针叶黄华花期内,设置样方观测披针叶黄华的主要访花昆虫。采用目测,拍照等方法对大和切叶蜂盗蜜行为进行观测,记录和统计花被盗蜜后留下的盗蜜孔的数量和在花上的位置。【结果】大和切叶蜂在披针叶黄华传粉蜂中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初级盗蜜者时,用上颚在花基部切割出一个纵向裂口,将口器伸入孔内吸取花蜜。作为次级盗蜜者时,利用已有的孔洞来吸蜜。在盗蜜时没有表现出寻找已经存在的盗蜜孔来吸蜜的现象,同时其个体在盗蜜时表现出"偏好"花基部一侧的行为。在13个样地,已开放花朵被盗蜜率最低为95.4%,最高达到100%,而未开放花朵的被盗蜜率最高则达到64.7%。【结论】在毛乌素沙地大和切叶蜂既是披针叶黄华的主要传粉者,也是其初级盗蜜者和次级盗蜜者。
杨俊伟徐环李孙洁茹胡红岩李燕
关键词:蜜源植物传粉者访花行为
我国野生传粉蜂的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被引量:34
2009年
野生传粉蜂在农业生产和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35%的粮食作物主要依靠蜂类授粉,此外,许多野生植物繁殖也是依靠蜂类为其授粉。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大气污染、病虫害和单一农业种植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野生传粉蜂的丰富度呈下降趋势,已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以及全球食物链甚至人类的健康。近20年来,我国部分野生传粉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野生蜂资源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我国野生传粉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野生传粉蜂资源的一些实施策略和建议。
徐环李杨俊伟孙洁茹
关键词:野生蜂传粉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