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瑞霞

作品数:64 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心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3篇细胞
  • 43篇肝癌
  • 29篇癌细胞
  • 27篇肝癌细胞
  • 27篇肝细胞
  • 15篇基因
  • 14篇人肝
  • 13篇人肝癌
  • 12篇细胞系
  • 11篇蛋白
  • 11篇人肝癌细胞
  • 11篇肿瘤
  • 11篇细胞癌
  • 11篇肝癌细胞系
  • 11篇肝细胞癌
  • 11篇癌细胞系
  • 7篇人肝癌细胞系
  • 7篇淋巴
  • 6篇凋亡
  • 5篇信号

机构

  • 64篇复旦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64篇孙瑞霞
  • 36篇叶胜龙
  • 32篇刘银坤
  • 29篇汤钊猷
  • 27篇陈洁
  • 23篇赵燕
  • 12篇薛琼
  • 10篇崔杰峰
  • 8篇梁春敏
  • 8篇刘彬彬
  • 8篇薛同春
  • 8篇陈荣新
  • 7篇王艳红
  • 6篇韩丹
  • 6篇代智
  • 6篇郭坤
  • 6篇张予
  • 6篇郑宁
  • 5篇宋丽杰
  • 5篇邱双健

传媒

  • 13篇中华肝脏病杂...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肝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银染法和上样模式对双向凝胶电泳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崔杰峰刘银坤申华莉张予孙瑞霞
关键词:银染法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组学
槐耳浸膏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系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索槐耳浸膏抑制肝癌细胞转移的机制,为槐耳浸膏在临床上治疗肝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分别与槐耳浸膏(1.0mg/ml,3.0mg/ml,5.0mg/ml,10.0mg/ml)及DMEM(含10%胎牛血清)作用24h,测定其肿瘤细胞黏附率、运动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结果]各组MHCC97H细胞经槐耳浸膏作用24h后,其细胞黏附率明显下降,而运动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槐耳浸膏浓度与肿瘤细胞黏附率、运动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均有相关性。[结论]槐耳浸膏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黏附、运动及侵袭能力,故可以阻抑肝癌细胞的转移。
李立新叶胜龙王艳红孙瑞霞薛琼陈洁高东梅汤钊猷
关键词:槐耳浸膏肝癌细胞系
骨桥蛋白促进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恶性表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对低侵袭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pcDNA3.1(-)/OPN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细胞,以空质粒转染作对照,用RT-PCR反应、Westernblot检测OPN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OPN、MMP-2、-9、尿激酶纤溶酶原活化因子(uPA)水平,并用体外功能试验观察转染前后恶性表型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后OPN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OPN为(3.02±0.12)ng/ml,对照组为(1.43±0.07)ng/ml,MMP-2重组质粒转染组为(43.04±3.06)ng/ml,对照组为(22.15±4.34)ng/ml、uPA重组质粒转染组水平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分别为(4.78±0.70)ng/ml和(1.61±0.34)ng/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89、6.81和7.03,P值均〈0.01。MMP-9水平分别为(7.82±2.25)ng/ml和(7.70±1.92)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功能试验提示SMMC-7721转染OPN重组质粒后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细胞黏附率为75.33%±10.59%,对照组为57.34%±2.52%,t=2.86,P〈0.05。运动试验透膜细胞数分别为(14.3±2.5)个和(6.3±1.5)个,t=4.70,P〈0.05。侵袭试验透膜细胞数分别为(8.2±1.5)个和(4.1±1.3)个,t=4.11,P〈0.05。而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OPN可能是通过增加MMP-2、uPA分泌促进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恶性表型。
陈荣新薛同春叶胜龙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肝细胞细胞系骨桥蛋白
热休克蛋白27在转移潜能不同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参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细胞免疫荧光技术、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显示,HSP27在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Hep3B、MHCC97L和MHCC97H中定位于细胞浆,亦可见于细胞核,HSP27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HSP27 RNA干扰试验结果显示,HSP27 RNA干扰后MHCC97H的侵袭(MHCC97H组:21.36±2.92;对照RNAi组:19.88±2.23;RNAi组:11.40±2.05)、运动能力(MHCC97H组:26.35±3.29;对照RNAi组:24.43±3.17;RNAi组:10.92±2.27)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显著增加(MHCC97H组:15.12%;对照RNAi组:17.56%;RNAi组:27.64%).同时进行信号转导基因芯片检测发现,HSP27干扰后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并且免疫印迹显示细胞核内活化的NF-κBp65减少,细胞内磷酸化IκBα降低.另外,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在肝癌细胞内HSP27可与IKKβ、IκBα共沉淀,且在HSP27RNA干扰后IKKβ与IKKα结合能力下降.这些结果提示,HSP27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内NF-κB通路的激活,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运动,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郭坤刘银坤周海君代智陈洁孙瑞霞孙强玲卢雯静康晓楠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信号转导RNA干扰
表达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肝癌细胞抑制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方法构建Ad.HS4.AFP.E1A/IL-24,病毒的复制由人甲胎蛋白启动子控制,携带IL-24基因。检测病毒在不同细胞系中的选择性复制,以及对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抑制转移能力(侵袭、运动、黏附)的作用。结果Ad.HS4.AFP.E1A/IL-24在肝癌细胞SMMC-7721、Hep3B和MHCC97-H中选择性表达,而不影响正常肝细胞L02(P〈0.05)。Ad.HS4.AFP.E1A/IL-24可明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其体外运动、侵袭和黏附能力(P〈0.01)。RT—PCR和明胶酶谱显示其抑制肝癌作用与抑制MMP-2的表达有关。结论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能够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转移。
陈漪韩丹刘彬彬梁旻孙瑞霞任正刚王艳红叶胜龙
关键词:IL-24基因治疗
α干扰素对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研究应用α干扰素 (Interferon- α , IFN- α)对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的抑制作用,以及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是否与IFN-α的疗效有协同作用。方法在体外检测IFN-α和(或)ATRA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BEL-7405、MHCC97增殖的影响。44只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肿瘤组织,于种植后第10天切除移植瘤,共分5组,分别为IFN-α治疗组(皮下注射, 3×105 U·只一1· d-1) 8只裸鼠, IFN-a治疗组(6 × 105 U·只一1· d-1) 8只裸鼠, ATRA治疗组(灌胃, 20 mm· kg-1· d-1) 8只裸鼠, IFN-α联合 ATRA治疗组( 20 mm· kg-1· d-1灌胃, IFN-α 6×105 U·只-1· d-1皮下注射) 8只裸鼠,对照组 12只裸鼠。于切除后第 2天开始用药,治疗 35 d后处死动物,测量复发瘤大小,观察肝内播散、肝外转移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IFN-α和ATR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对照组裸鼠肺转移率为 100%(12/12)、肝内复?
王鲁汤钊猷薛琼孙惠川陈军高冬梅赵燕陈洁孙瑞霞刘银坤叶胜龙
关键词:干扰素Α肿瘤复发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表达及负载肿瘤抗原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与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分离18例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1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名健康献血者PBMC,体外培养,并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DC。以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a、CD80、CD83、CD86等分子表达水平。以HCCLM6肝癌细胞株制备肿瘤抗原,分别负载3种DC,最后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负载前后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测定MLR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肝硬化和肝癌组PBMC、DC得率低于正常组(P<0.05);HLA- DR、CD1a、CD80和CD86等分子表达水平也低于正常组(P<0.05);负载肿瘤抗原前肝硬化和肝癌组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MLR上清液中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负载肿瘤抗原后3组均提高, 并以肝硬化组提高最为明显,但IL-12含量仍低于正常组。结论DC表型和功能缺陷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产生免疫耐受和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肝硬化患者DC仍有一定功能。
翁永强邱双健汤钊猷叶胜龙刘银坤樊嘉孙瑞霞赵燕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DC乙型肝炎
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对Hep3B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
2005年
目的研究一段序列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第四启动子互补的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SODN)对Hep3B肝癌细胞株的抑制效应。方法根据IGF-2基因第四启动子序列人工合成一段与之互补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并制备其长效的硫代衍生物,通过转染试剂将其导入高表达IGF-2的Hep3B 肝癌细胞株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SODN对IGF-2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以及细胞侵袭和运动实验进一步观察SODN对Hep3B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及侵袭和运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导入非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ODN)对照组相比,导入SODN的Hep3B细胞,其IGF-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有明显降低;SODN对Hep3B细胞的增殖及运动能力不产生效应,但可以抑制其在培养板上的克隆形成数和穿透Matrigel的细胞数,抑制率分别为90.2%、95.5%。结论SODN具有"分子开关"作用,可以抑制和下调Hep3B肝癌细胞的IGF-2基因表达,并可逆转其部分恶性表型。
李岩刘银坤沈月芳孙瑞霞
关键词: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HEP3B肝癌细胞恶性表型肿瘤
肝癌患者A-LAK细胞与苯乙酸协同抗瘤的观察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简化粘附性LAK(A LAK)细胞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与苯乙酸 (PA)的协同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苯丙氨酸甲酯(PME)处理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而制备A LAK细胞 ;观察人肝癌SMMC772 1细胞株经PA处理后增殖能力的变化 ;并用经PA预处理的SMMC772 1培养上清液作用于A LAK细胞 ,观察A LAK增殖能力与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采用PME制备的A LAK细胞 ,其增殖能力显著高于非粘附性LAK细胞 (NA LAK)和常规LAK细胞 ;肿瘤细胞经PA作用后 ,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肿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可明显抑制A LAK的增殖与杀伤活性 ,而经苯乙酸预处理的上清液则抑制作用减弱。结论 :采用PME可简便快速地制备A LAK ,而苯乙酸可与A LAK协同发挥抗瘤作用。
郑宁叶胜龙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肝细胞癌苯乙酸
槐耳浸膏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索槐耳浸膏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理,为槐耳浸膏在临床上治疗肝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MHCC97H肝癌细胞株分别与DMEM,槐耳浸膏(1 mg/ml,3 mg/ml,5 mg/ml,10 mg/ml)及5-FU(10μg/ml)作用24 h、48 h、72 h,在流式细胞仪上分别测定其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槐耳浸膏组在每一时段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凋亡率的升高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槐耳浸膏高浓度10mg/ml组的凋亡率与5-FU组相当。槐耳浸膏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槐耳浸膏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为临床治疗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李立新叶胜龙王艳红孙瑞霞薛琼陈洁高东梅汤钊猷
关键词:槐耳浸膏肝癌细胞凋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