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左室
  • 3篇高血压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左室肥厚
  • 2篇离散度
  • 2篇房颤
  • 2篇肥厚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肌

机构

  • 3篇安徽省淮南市...
  • 2篇淮南铁路医院
  • 2篇安徽省淮南铁...
  • 1篇淮南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宁全
  • 2篇谢中华
  • 2篇罗翔
  • 1篇谢中华
  • 1篇叶晓琴
  • 1篇王冠
  • 1篇朱晋菊
  • 1篇程艳萍
  • 1篇常红

传媒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T_(V_1)>T_(V_5、V_6)的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者TV1>TV5、V6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3例进行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TV1、TV5、TV6及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T),LVPT(或IVST)≥12mm为左室肥厚(LVH)。分为A组:12mm≤LVPT<13mm;B组:13mm≤LVPT<14mm;C组:LVPT≥14mm。结果EH伴TV1、TV5、V6者48例(19.8%),其中LVH20例,A、B、C分别为12/26(46.2%)、6/35(17.1%)、2/36(5.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V1>TV5、V6与EH密切相关,是EH并LVH的早期心电图改变。
宁全罗翔常红王冠程艳萍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电图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谢中华宁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梗死部位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195例EH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心律失常、左房及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房性心律失常占92.3%,室性心律失常占50.3%,其它占10.74%。左室肥厚(LVH)组(A组)各类心律失常与左室正常组(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房增大组(C组)与左房正常组(D组)相比,总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EH最多见的是房性心律失常,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LVH与心律失常相关。
宁全谢中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左室肥厚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清晨7时口服缬沙坦,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患者HRV。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成分(HF)明显增加(P<0.01),而低频成分(LF)及LF/HF则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罗翔宁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性
N ID D M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治疗方案的探讨
1999年
宁全朱晋菊谢中华
关键词:NIDDM继发性失效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和门诊收治的病程超过一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栓塞组(34例)和非脑栓塞组(32例),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两组患者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图仪测定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组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明显快于非脑栓塞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脑栓塞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降低心室率对预防脑栓塞、左心功能降低有重要临床意义。
宁全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室率脑栓塞左室射血分数
糖尿病22例脑血管功能改变观察
1999年
为了探讨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我们使用美国产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测定糖尿病患者的9支脑血管功能,并与健康者作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1997年收治的22例2型糖尿病,均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无继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影响脑血管功能改变的疾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0~75岁,平均57.7±10.9岁,病程0.5~5年,平均2.4年。
宁全叶晓琴
关键词:脑血管功能脑血管动力学脑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仪急性脑血管病
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2003年
P波离散度(P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最短时间(Pmin)的差值,它反映了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是近年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1个新指标。本文测量45例阵发性房颤和45例对照组的Pd和Pmax,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谢中华宁全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心电图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