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苗
- 作品数:138 被引量:554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对黄颡鱼幼体组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在粗蛋白42%和粗脂肪8%的半精制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鱼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使20C:5n-3(EPA)+22C:6n-3(DHA)的含量(占总脂肪的%)和n-3/n-6比例分别为14.942,0.728;15.551,0.851;19.365,1.238;19.976,1.345和20.457,1.406。饲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幼鱼50 d,研究了不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对黄颡鱼幼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EPA+DHA的含量和n-3/n-6比例的逐渐增加,鱼体肌肉中水分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肌肉中的n-3脂肪酸含量和n-3/n-6比例逐渐增加,肌肉的n-6和n-9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
- 唐黎施晓丽安苗姚俊杰
- 关键词:黄颡鱼脂肪酸肌肉
- 一种可拼接延长防臭下水管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拼接延长防臭下水管,包括下部设置螺纹的下水管管体,在下水管管体下方设置至少2跟上下端皆有螺纹的延长管管体,在下水管管体与延长管管体之间及相邻延长管管体之间设置双通接头实现上述结构彼此连通,下水管管嘴与最...
- 安苗陈薛伟杰曹恒源李珊王艳娇郭健康
- 文献传递
- 水体氮质量浓度升高对附着藻生长和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附着藻是浅水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水体氮磷质量浓度升高会影响附着藻的生物量和元素计量特征,从而改变牧食螺类的食物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牧食螺类生长及其与沉水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探索氮负荷升高对附着藻生物量和质量的影响,基于受控实验研究了水体氮质量浓度升高(总氮2、4、6、8和10 mg·L^(-1);总磷各处理组均为0.1 mg·L^(-1))对附着藻生长和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实验前测定湖水氮、磷本底质量浓度,通过添加配置的营养盐溶液(氮为KNO_3,磷为KH_2PO_4),使其达到实验设计的质量浓度。每3天换1次水以控制营养盐质量浓度。在每个玻璃缸中放置5片聚乙烯附着基用于采集附着藻。实验结束时测定附着藻生物量、氮及磷含量,并计算附着藻的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氮质量浓度升高,附着藻的生物量和生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氮质量浓度为6 mg·L^(-1)时达到最大值。附着藻氮含量和氮磷比随水体氮质量浓度的升高,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8 mg·L^(-1)处理组,氮磷比最大值出现在6 mg·L^(-1)组。附着藻氮含量与水体氮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4,P<0.001)。分析认为,附着藻生长率、氮含量及氮磷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体氮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氮质量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三者反而降低。
- 谈冰畅蔡永久安苗谷娇宁晓雨李宽意
- 关键词:生物量生长率氮含量氮磷比
-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红枫湖鱼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2020年11月,按地理区域将贵州省清镇市猫跳河梯级水电站拦河而成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型深水人工水库红枫湖水域划分为南湖(S1、S2、S3)和北湖(S4、S5、S6)共6个采样点,利用eDNA(environmental 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原水域鱼类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鱼类28种,隶属于4个目、13个科、25个属,其中梭鲈属(Sander)、鲚属(Coilia)、鳜属(Siniperca)、乌塘鳢属(Bostrychus)和鲈属(Perca)为优势属;南北湖鱼类群落空间分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各样点鱼类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其中S2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Chao1618.9;Shannon 3.16),S6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Chao1190.87;Shannon 0.98)。在所有鱼类组成中,鲈形目共13种,占46.43%,这表明该水域可能受人工养殖及引种放流等影响而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可用于喀斯特高原水域的鱼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研究,并丰富了红枫湖鱼类基础资料及调查手段。
- 许龙飞姚邓雕郭星辰杨原伟李君轶姜海波安苗安苗
-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层次聚类分析红枫湖
- 贵阳市百花湖浮游生物量及其鲢鳙鱼的产力被引量:3
- 2011年
- 为百花湖鲢、鳙鱼的投放以及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10月对贵阳市百花湖的浮游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百花湖浮游植物种类共计47种,属于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6个门,生物量为1.56mg/L;浮游动物共计20种,分别隶属于枝角类、轮虫、桡足类,生物量为2.15mg/L。根据浮游生物估算鲢、鳙鱼产力分别为65.3kg/hm2和269.8kg/hm2。
- 牟洪民姚俊杰安苗方贵镇田超刘进
- 关键词:浮游生物鱼产力
- 贵州三种野生裂腹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从38个10bp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扩增带丰富的引物,对四川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灰裂腹鱼各12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每个引物在每个样本中扩增出6.3条带,扩增带大小在200-2200bp之间,在四川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灰裂腹鱼基因组DNA中分别检测到124、127和129个位点,多态位点分别为60个(占48.39%)、77个(占60.63%)和79个(占61.24%)。种间遗传距离显示: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种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3979±0.0274,四川裂腹鱼和灰裂腹鱼种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3131±0.0286,昆明裂腹鱼和灰裂腹鱼种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4346±0.0328。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和灰裂腹鱼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昆明裂腹鱼和灰裂腹鱼亲缘关系最远。
- 何勇安苗李兴美
- 关键词:RAPD亲缘关系
- 不同脂肪酸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在粗蛋白42%和粗脂肪8%的半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鱼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组成5种日粮,使20C:5n-3(EPA)+22C:6n-3(DHA)的含量[占总脂肪百分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4.942、0.728;15.551、0.851;19.365、1.238;19.976、1.345和20.457、1.406。饲喂黄颡鱼(Pelteobagnls fulvidraeo,Richardson)幼鱼50d,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EPA+DHA的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9.365和1.238时,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饲料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为7~8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即在8%的脂肪中,添加51.3%的花生油、32.5%的玉米油和16.2%的芝麻油或43.8%的鱼油、31.3%的花生油、8.8%的玉米油和16.1%的芝麻油(指占总脂肪的百分数)。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则以前一种配方为佳。
- 唐黎施晓丽李谦安苗姚俊杰
- 关键词:黄颡鱼脂肪酸
- 外源性Vc对普安银鲫仔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将维生素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维生素C浓度设置为20、25、30和35 mg/L,记录孵化率及仔鱼存活率,测定各浓度组中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仔鱼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研究维生素C(Vc)对普安银鲫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SOD和CAT的活性随着普安银鲫仔鱼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GSH-Px活性则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 mg/L的Vc溶液能显著(P<0.05)提高普安银鲫仔鱼SOD、CAT和GSH-Px活性,且SOD的活性在出膜72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而CAT和GSH-Px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普安银鲫仔鱼中抗氧化作用以SOD和CAT为主;适宜浓度的Vc添加到普安银鲫的育苗水体中能提高仔鱼的抗氧化能力。
- 熊铧龙姚俊杰安苗蒋左玉朱忠胜
- 关键词:仔鱼抗氧化酶
- 一种鱼类形态学数据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类形态学数据测量装置,包括设有4个支腿的底座,带测量刻度的挡板一分别固定在底座的上沿边和左侧,用于测量鱼体宽和体重的超声波仪固定在位于底座左侧的挡板一上,超声波的仪臂位于底座正上方,在底座下侧设置带...
- 安苗陈薛伟杰曹恒源李珊郭健康
- 文献传递
- 虹鳟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体外快速筛选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实验以虹鳟为研究对象,选取17种中草药开展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体外快速筛选研究。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对虹鳟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桂桔、白芨、大黄、贯众、红景天6种中草药的S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NBTN显著提高[NBTB(%)>15%];白芨、厚朴、麻黄、丹参、大黄、马齿苋、泽泻、黄柏、苍耳子、贯众、红景天组的吞噬活性(P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蒲公英组的吞噬指数(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上述评价指标:白芨、大黄、贯众、红景天可作为虹鳟免疫增强剂的备选中草药。
- 董春燕姚丽姚丽安苗安苗姜海波
- 关键词:中草药虹鳟免疫增强剂吞噬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