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春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短螺旋钻头载荷的数学模型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揭示短螺旋钻头载荷随切削厚度和岩石接触强度变化规律,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结合单个镐型截齿切削破岩的工作机理和短螺旋钻头的结构特征,分析短螺旋钻头入岩工况下的受载情况;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短螺旋钻头随机载荷的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的岩石接触强度和钻头切削深度,借助MATLAB仿真求解钻头的扭矩和轴向力,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测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并与理论值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求解的钻头扭矩和轴向力的幅值与均值和实际测试值都比较接近,且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在切削厚度一定时,扭矩和轴向力的幅值和均值随着岩石接触强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在岩石接触强度一定时,扭矩和轴向力的幅值和均值也会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
- 罗春雷丁吉宋长春范增辉
- 关键词:随机载荷数学模型
- 新型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研究被引量:31
- 2013年
- 针对传统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下放时产生大量势能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缸—蓄能器平衡的新型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再利用系统,以改善液压挖掘机系统的节能性。为分析该系统的加入对液压挖掘机整机节能率和操纵性的影响,以某中型液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AMEsim-Adams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所建系统可有效回收再利用液压挖掘机的动臂势能,节能率达到18.5%,且系统操纵性影响可控,从而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据此,进一步分析了蓄能器主要参数对系统节能率和操纵性的影响,初步进行参数匹配后节能率达到27.2%,并为系统的参数选型提供了新思路。
- 陈欠根李百儒宋长春张大庆
- 关键词:液压挖掘机蓄能器节能
- 基于地质特性的长螺旋钻机提升功率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合理选择长螺旋钻机的提升力和提升功率,实现动力头和提升绞车参数的合理控制,在研究回转提升方式下的土壤运动规律基础上,根据地基土的地质特性,借助于土壤动力学和功率平衡原理,研究了提升过程中的钻具系统力学行为和能耗,推导出在回转提升方式下的提升功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基于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提供的地质参数的提升功率仿真,研究了提升速度、动力头回转速度对提升功率的影响规律。最后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之间的误差在1%以内,表明所建立理论公式的正确性。所建立的计算方法可用于长螺旋钻机能否入场的判定及长螺旋提升系统合理控制的基础。
- 罗春雷宋长春顾增海喻威
- 关键词:长螺旋钻机地质特性提升力回转速度
- 一种液压振动锤装置及其激振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振动锤装置及其激振方法,属于桩工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减振梁、夹具和偏心回转激振器,所述偏心回转激振器只有一个偏心回转系,即一个马达或电机驱动一个偏心块回转产生振动。振动沉桩时,该装置须成对使用,两个相...
- 罗春雷范增辉张宜宋长春刘芳华顾增海喻威陈周伟刘小文刘健
- 文献传递
- 自升式长螺旋钻机桩架的安全性研究
- 钻深孔、大孔是长螺旋钻机的发展方向。但现有长螺旋钻机采用传统的水平起柱方式,因起柱稳定性差和行走稳定性的矛盾,制约了长螺旋钻机向高空发展。本文以CFG50新型的长螺旋钻机为研究对象,研究长螺旋钻机施工工况下高耸立柱的力学...
- 宋长春
- 关键词:长螺旋钻机静动态特性安全性
-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短螺旋钻头载荷的数学模型
- 为了揭示了桩工机械短螺旋钻头载荷随切削厚度和岩石接触强度变化的规律,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特陛,结合单个镐型截齿切削破岩的工作机理和短螺旋钻头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短螺旋钻头入岩工况下的受载隋况,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短螺旋钻...
- 罗春雷丁吉宋长春范增辉
- 关键词:桩工机械随机载荷数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一种液压振动锤装置的激振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振动锤装置及其激振方法,属于桩工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减振梁、夹具和偏心回转激振器,所述偏心回转激振器只有一个偏心回转系,即一个马达或电机驱动一个偏心块回转产生振动。振动沉桩时,该装置须成对使用,两个相...
- 罗春雷范增辉张宜宋长春刘芳华顾增海喻威陈周伟刘小文刘健
- 文献传递
- 基于流固耦合的液压振动桩锤管系减振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振动桩锤液压管路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结合面向地基土的负载特性分析方法,并考虑油泵流量脉动因素的影响,采用ANSYS与CFX进行有限元联合仿真,研究沉桩过程中液压管路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确定其发生强烈振动的原因。同时,通过卡箍的动力学优化设计,对液压管路的振动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卡箍的固定位置、数量等设计参数是影响液压管路振动特性的重要因素,当增设1处卡箍时其一阶自振频率最大提高22.4 Hz,增设2处时最大提高56.6Hz,最终得到能有效避免管系共振发生的优化设计方案,仿真及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新方法是可行的,其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输流管路的铺设安装与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 罗春雷刘芳华范增辉张宜宋长春
- 关键词: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液压振动桩锤地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