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淑贤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衣原体
  • 6篇沙眼
  • 6篇沙眼衣原体
  • 6篇皮肤
  • 4篇性病
  • 4篇性病学
  • 4篇皮肤性病
  • 4篇皮肤性病学
  • 4篇细胞
  • 3篇大疱
  • 3篇大疱性
  • 3篇大疱性表皮松...
  • 3篇大疱性表皮松...
  • 3篇药物
  • 3篇松解症
  • 3篇皮肤科
  • 3篇梅毒
  • 3篇敏感性
  • 3篇表皮
  • 3篇表皮松解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欧莱雅中国研...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2篇尚淑贤
  • 14篇王千秋
  • 11篇赵建斌
  • 7篇张津萍
  • 7篇钟铭英
  • 5篇吴晓初
  • 4篇颜艳
  • 4篇蒋黎
  • 4篇严桂兰
  • 3篇龚匡隆
  • 3篇夏隆庆
  • 2篇马霞
  • 2篇郑波
  • 2篇林敏乐
  • 2篇苏晓萌
  • 1篇吴信峰
  • 1篇林彤
  • 1篇冯华
  • 1篇许恩文
  • 1篇胡辉

传媒

  • 10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近年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方面,研制出了高效、安全的制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仍然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对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抵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对于伴有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相应的合并症有望从根本上治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尚淑贤夏隆庆赵建斌王千秋
关键词:荨麻疹慢性药物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胺H1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首选药物
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近年来,有关沙眼衣原体临床株耐药的报道日益增多涉及的抗菌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部分耐药株被证实与临床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失败有关。为了解本地区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
尚淑贤钟铭英张津萍赵建斌王千秋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敏感性检测体外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的研究进展
2002年
自从 1993年正式商业化以来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的许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检测标本除了拭子、尿液 ,还增加了棉塞标本。邮寄自取标本的应用有望提高沙眼衣原体筛查的普及率。已经明确许多原因可导致聚合酶链反应抑制 ,另一方面 ,对标本冻融、保存、稀释、提纯及加入特殊物质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聚合酶链反应抑制率。内参照用于监测聚合酶链反应抑制情况 ,进一步提高了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敏感性。β -球蛋白基因扩增可以实现对标本质量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中新出现了TETR -聚合酶链反应 ,Q -PNA聚合酶链反应 。
尚淑贤王千秋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被引量:11
2004年
赵建斌尚淑贤王千秋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营养不良型
无毛发增生的Becker痣1例
2004年
赵建斌尚淑贤王千秋
关键词:BECKER痣皮损组织学病理学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在梅毒患者免疫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在CD3^+CD4^+辅助性T细胞(Th)中的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梅毒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一期、二期及潜伏梅毒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梅毒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血清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赵建斌龚匡隆张津萍钟铭英尚淑贤郑波王千秋
关键词:T淋巴细胞梅毒血清固定
2003-2012年中国大陆作者在SCI收录皮肤科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系统分析2003-2012年中国大陆作者在皮肤科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方法: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发行的期刊引证报告为依据,在"Web of Science TM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检索2003-2012年我国大陆学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皮肤科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统计论文文献类型、第一作者单位分布、期刊分布、被引情况等。结果:2003-2012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皮肤科SCI期刊上发表文献量自32篇增至658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9.92%,剔除会议摘要和更正后,年均增长26.10%;通信类文章增长最快(约18倍),论著仅增长约5倍。文献类型以论著(43.0%,963/2237)、会议摘要(38.0%,851/2237)和通信(15.5%,347/2237)为主。其中,综述、论著篇均被引频次和被引率均较高,会议摘要最低;高被引论文中基础研究比例略高于临床研究。大部分论文发表于Q2区(39.2%,877/2237)和Q1区(38.8%,868/2 237)皮肤科SCI杂志。其间发表皮肤科SCI文章数最多的5个省(直辖市)依次是北京、江苏、上海、安徽、陕西。结论:2003-2012年,中国大陆作者在皮肤科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呈迅速增长趋势,文献类型以论著和通信为主,主要分布于Q2区和Q1区杂志。
尚淑贤颜艳吴晓初李琦杨晨红
关键词:SCI文献计量学皮肤科学
不同抗菌药物体外对沙眼衣原体的单独和联合抗菌作用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观察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体外对沙眼衣原体的单独抗菌作用以及分别与红霉素、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的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培养液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体外单独对沙眼衣原体的抗菌作用,棋盘格稀释法研究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后的相互作用情况。受试沙眼衣原体株总共12例,临床株10例,质控株2例。Ridit检验比较不同抗菌药物联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沙眼衣原体而言,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和几种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后多数为无关作用。大观霉素与红霉素或多西环素联合时,分别有42%(5/12)和50%(6/12)的菌株表现出协同作用;头孢曲松与多西环素联合时8%(1/12)的菌株为拮抗作用;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联合时8%(1/12)表现为协同作用。统计结果显示,与大观霉素或头孢曲松联合时,红霉素、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红霉素或多西环素联合时,大观霉素比头孢曲松更为有效,U值分别为2.46和2.83,P值均<0.5;与氧氟沙星联合时,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观霉素与红霉素或多西环素体外联合对沙眼衣原体能产生更好的协同作用。
尚淑贤夏隆庆邵长庚钟铭英张津萍赵建斌王千秋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抗菌药物体外大观霉素P值
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钟铭英王千秋尚淑贤张津萍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培养法直接免疫荧光法聚合酶链反应严重并发症
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分化状态的检测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极化状态的变化。方法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0和Th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二期梅毒患者Th0、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1);潜伏梅毒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固定组患者Th0和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RPR滴度与Th1/Th2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在由一期向二期进展的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着由Th1向Th2极化状态的转变。
赵建斌龚匡隆张津萍钟铭英尚淑贤郑波王千秋
关键词:梅毒TH1细胞TH2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