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裕波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4篇细胞
  • 4篇角膜移植
  • 2篇移植术
  • 2篇小鼠
  • 2篇内皮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META分析
  • 2篇穿透性角膜
  • 2篇穿透性角膜移...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剂
  • 1篇弹力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形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5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崔裕波
  • 6篇吴静
  • 5篇王超
  • 4篇张瑾
  • 4篇侯光辉
  • 3篇祁冰
  • 3篇陈剑
  • 2篇张日佳
  • 1篇丁小燕
  • 1篇齐文娟
  • 1篇季青山
  • 1篇孟晶
  • 1篇曾婧
  • 1篇秦晓艳
  • 1篇张旭
  • 1篇齐文娟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6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丹参注射剂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剂对高氧诱导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出生7日龄的C57BL/6J小鼠54只分为A(单纯对照组)、B(高氧诱导模型组)、C(丹参治疗组)3组,每组18只。B组与c组小鼠在氧气浓度为75%的环境中饲养5日,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与A组一同饲养。这三组小鼠分别在第12、14、17天各随机处死6只。分别采用Isolectin-B4(GREEN)染色法进行视网膜铺片术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Isolectin-B4(GREEN)染色法视网膜铺片中,B组视网膜可以见到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荧光渗漏明显,C组较之新生血管明显减少,荧光渗漏轻,A组未见新生血管和荧光渗漏;在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中见到,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VEGF的表达在B组的视网膜各层均很明显,C组则主要在靠近视网膜内层的部分比较明显,但较B组明显减弱,VEGF在A组的视网膜中表达不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视网膜VE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形成。
张日佳崔裕波张旭祁冰曾婧孟晶丁小燕陈剑
关键词:丹参视网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并进行常规培养,观察并鉴定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3月龄新西兰白兔12只,摘除新鲜眼球,光学显微镜下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面完整分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后得到CE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锥虫蓝染色法计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M—Dil染色法进行细胞标记传代;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抗体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揭取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联合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CECs,且快速贴壁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5~7d即融合形成单层,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为95%;CM—Dil染色显示培养的CECs呈现红色环状的荧光颗粒,标记率达90%以上,连续传代后仍显示红色荧光。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核圆,细胞质中NSE呈棕黄色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间足突相互连接,细胞体积大而扁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ZO-1呈绿色荧光。结论通过完整分离角膜后弹力层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体外培养、纯化和传代兔CECs,传2~3代的细胞具有CECs的生物学特性,有望为组织工程化角膜内皮移植膜的构建提供优质�
祁冰侯光辉季青山崔裕波吴静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标记
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疗效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圆锥角膜患者在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对患者有效性和屈光性改变的研究。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检索于2013年5月之前发表在Webofknowledge,Medline,GoogleScholar,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数据库,纳入运用DALK和PK治疗圆锥角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语种限为英文和中文的相关文章。由两名评价者进行独立的检索、评价和提取资料,争议性问题经过与第三评价人商讨解决,然后运用co.chrane协作网上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随机对照试验5篇,病例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11篇,总共包含4443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DALK组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K组[OR=3.37,95%可信区间(CI)=(1.98,5.73),P〈0.01]。DALK组患者的视力/〉0。5和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10gMARBSCVA)和PK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lOR=I.38。95%CI=(0.86,2.23),P=O.19]和[OR=-0.01,95%CI=(-O.03,0.01),P=0.32]。DALK组患者的屈光不正等效球镜(SE)和PK组相比,DALK更易有近视倾向,二者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MD=I.06,95%CI=(0.57,1.39),P〈0.01]。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在免疫排斥反应方面优于穿透性角膜移植(PK),在logMARBSCVA和视力I〉0.5方面,则DALK和P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屈光度等效球镜(SE)方面,DALK较PK更易具有近视倾向。
吴静崔裕波王超张瑾秦晓艳齐文娟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圆锥角膜
白细胞介素-1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塞病易感关联性的Meta分析
2014年
背景白细胞介素-1(IL-1)α-889C/T、IL-1B-511C/T、+3962C/T和IL-1Ra-2是IL-1基因的不同位点。IL-1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塞病之间的潜在相关性已经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已发表的关于IL-1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之间关联性的文献进行二次分析,探讨儿IL-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白塞病的易感性。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2013年5月31日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 IL-1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文献,检索途径包括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knowledge、GoogleScholar、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语种限于英文和中文,研究设计包括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根据Newcastle-OttawaScale(NOS)量表(共9分)评价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分析IL-1α-889TT基因型、IL-1β-3962C等位基因、IL-1p-511T表型基因和IL-1Ra-2等位基因与白塞病易感性间的关联性,用RevMan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7篇研究中异质性低(12〈50%)的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评价各指标的合并效应量,异质性高(12〉50%)的指标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价合并效应量。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0篇,经过阅读摘要和全文共纳入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NOS量表评分均≥8分。7篇文献共包括白塞病患者499例和正常人708名,结果发现IL-1β-3962C等位基因多态性增加白塞病的风险(OR=1.41,95%CI:1.06~1.88,P=0.02),IL-1α-889TT表型基因的多态性降低白塞病的风险(OR=0.61,95%CI:0.40~0.92,P=0.02),而IL-1B-511T等位基因(OR=0.84,95%CI:0.58~1.23,P=0.38)和IL-1Ra-2等位基因(OR=1.25,95%CI:0.50~3.14,p=0.63)与白塞病之间均无明显关联。结论儿IL-1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易感性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
吴静崔裕波侯光辉王超张日佳祁冰
关键词:白塞病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HLA基因配型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关系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与术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收集有关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Meta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1 128只眼),配型组与对照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HLA-A配型组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眼数比对照组少(P<0.000 01);术前进行HLA-B配对组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眼数少(P<0.000 01);术前进行HLA-DR配型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少(P<0.000 01)。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中,术前进行HLA-A、HLA-B、HLA-DR位点配型的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进行HLA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张瑾吴静崔裕波王超
关键词:角膜移植HLA配型排斥反应META分析
1α,25-二羟维生素D_3对早期角膜移植小鼠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小鼠模型中,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作为受体,BALB/c小鼠作为供体,建立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模型。术后隔日对角膜移植小鼠腹腔注射1.0μg 1α,25二羟维生素D3(维生素D3干预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大豆油。在裂隙灯活组织镜下观察角膜移植物的透明情况,评估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取角膜移植物做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外周血中RORγt及IL-17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17和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α,25-二羟维生素D3显著地抑制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同时减少了角膜移植物的炎性渗出。应用1α,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后,小鼠脾脏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降低;外周血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被下调。结论:1α,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小鼠同种异体角膜排斥反应的作用与IL-17及相关细胞因子RORγt细胞调节密切相关。
吴静张瑾侯光辉崔裕波王超陈剑
关键词:角膜移植术辅助性T细胞17白细胞介素17
1,25二羟维生素D3对穿透性角膜移植小鼠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皮肤移植模型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小鼠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方法 实验以C57BL/6小鼠为受...
崔裕波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T淋巴细胞穿透性角膜移植
文献传递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1,25(OH)2D3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命名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小鼠右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诱导AA模型,并于初次注射后1周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完全弗氏佐剂,强化免疫反应。从第2次注射后当天,干预组腹腔注射1,25(OH)2D3,1次/d,100 ng/次,同时其余两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按照此方法,隔日给药1次,连续2周。观察各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 1,25(OH)2D3能降低脾和胸腺重量指数,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模型组与干预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分别为2.9±1.1和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2D3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数量及比例来改善AA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紊乱,进而抑制病情的进展。
王超吴静侯光辉陈剑齐文娟崔裕波张瑾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增殖CD4+CD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