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津淮
- 作品数:47 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重性精神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需积极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包括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药物治疗常见方法,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认知疗法、有氧运动疗法、情绪管理训练等。
- 韩毅左津淮安旭光刘远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非药物治疗
- 晚发性和早发性抑郁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比较晚发性和早发性抑郁症的病前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99例晚发性抑郁症和114例早发性抑郁症在遗传史、发病诱因、既往躯体疾病、性格特征,临床症状以及BEAM和TCD异常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晚发组的遗传史显著少于早发组(P<0.01),而发病诱因和既往躯体疾病显著多于后者(P<0.05,P<0.01),兴趣丧失和自杀行为多于后者(P<0.05),自责自罪少于后者(P0.05),BEAM和TCD异常明显多于后者(P<0.01)。结论 性格内向的老年人易在应急下诱发抑郁症,发病后兴趣丧失和自杀行为明显增多。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减少生活中的应激因素,加强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检查和治疗,对减少晚发性抑郁症将起一定作用。
- 左津淮寻知元王茂桦
- 关键词:晚发性抑郁症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肿瘤伴发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症因发病率高,且对肿瘤预后影响大,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既往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症达20%~35%^[1-2]。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导致早期低识别率、低诊断率及伴发抑郁症所带来痛苦的低治疗率,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有效的抗抑郁剂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科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外研究表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有良好疗效,且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良好。但肿瘤伴发抑郁症的治疗却少有报告,为此,本研究探讨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综合医院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
- 张书芹王育红左津淮赵智刚
- 关键词:西酞普兰治疗率氟西汀伴发病理生理特点患者依从性
- 托吡酯对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 焦清艳刘晓华左津淮陈红昊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研究进展
- 2006年
- 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神经递质、脑电生理、脑影像等病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左津淮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病因
-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疗效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奎硫平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奎硫平起效较快,且在治疗后阴性症状分比较以奎硫平显著较好(P<0.05);奎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奎硫平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副反应表现有所不同。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 李刚左津淮陈清刚邹宏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奎硫平利培酮
- 阿戈美拉汀合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合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安定医院且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阿戈美拉汀合并认知治疗)和对照组(n=43,单用阿戈美拉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l、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24及CG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在治疗1周末就开始起效(P<0.01);两组HAMD-24及CGI评分在治疗后第1、2、4、6周末比较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各时点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戈美拉汀相比,阿戈美拉汀联合认知心理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更有效,起效更迅速。
- 安旭光左津淮
-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老年抑郁症
- 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II型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伴与不伴II型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各30例进行1:1配对分组(A组和B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两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较B组在HAMD总分以及绝望感、迟缓等因子分增高均十分显著(P均<0.01),且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睡眠障碍等因子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A组较B组在MMSE总分以及定向力、回忆等因子分减少均十分显著(P均<0.01),记忆力、语言等因子分均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HAMD评分与MMSE评分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结论抑郁症和II型糖尿病共病时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均较仅患抑郁症者更为严重,且抑郁症状越严重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 张勇辉左津淮王正午
- 关键词:抑郁症
- 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的相关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及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利培酮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窗. 方法对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28例,女24例,在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PANSS,TESS,ESRS.采用HPLC方法在治疗后4、8周测定利培酮的血药浓度. 结果利培酮(2~8mg/d)治疗4、8周的血药浓度分别为(37.68±15.26)nmol/l和(49.21±16.23)nmol/l.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与PANSS,TESS,ESRS显著相关,但当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大于65nmol/l时,增加剂量疗效并不显著,反而使副反应增大.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其剂量在(2~6)mg/d,血药浓度在(30~65)nmol/l时更安全有效.
- 左津淮崔炳喜王翼王志凌王丽莉张秋红李育红
- 关键词: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副反应
-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左津淮寻知元王茂华曹毅
- 关键词: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