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晋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网络
  • 3篇大众
  • 3篇大众文化
  • 3篇网络时代
  • 3篇交往
  • 2篇引论
  • 2篇哲学
  • 2篇知识
  • 2篇人文
  • 2篇思维
  • 2篇思维方式
  • 2篇主义
  • 2篇唯物
  • 2篇唯物史观
  • 2篇历史前提
  • 2篇逻辑
  • 2篇逻辑前提
  • 2篇交往方式
  • 1篇当代大众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7篇常晋芳
  • 5篇邹广文
  • 1篇王复三
  • 1篇聂敏里
  • 1篇周丹
  • 1篇周丹
  • 1篇夏莹
  • 1篇罗骞
  • 1篇臧峰宇
  • 1篇崔唯航
  • 1篇周丹
  • 1篇常晋芳

传媒

  • 2篇求是学刊
  • 2篇全国"唯物史...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史哲
  • 1篇学海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发展论坛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长春市委党校...
  • 1篇政工研究动态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被引量:3
2003年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两个前提(出发点),即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历史前提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逻辑前提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前提是逻辑前提的前提和基础,逻辑前提是历史前提的提炼和升华,二者是辩证的、具体的统一,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出并阐述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是唯物史观超越一切旧历史观的关键.
常晋芳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前提逻辑前提辩证统一
文化哲学的历史支撑——读《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被引量:2
1999年
“文化”,大概是近年来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在“热”的背后,隐藏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以文化史的视角和视野研究文化,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却往往局限于实证性的历史现象层面的描述和梳理,找不到或没有真正找到文化发展的深层规律和本质,广度有...
常晋芳
关键词:文化哲学人类文化文化形态文化实践文化哲学研究文化整合
2008,泪水洗礼中华魂
2008年
我们将更深入思考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爱人类。我们将把每一滴小小的爱心汇成爱的海洋,我们将把大爱化为每一个点滴的言语和行动。
常晋芳
关键词:乞讨者救援队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被引量:10
2004年
与一般人类文化一样,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包含三个维度真、善、美,具体表现为亦真亦幻、善恶之门、美丑之间,也就是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双重交织和二律背反。面对这样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的困境,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价值评判,而要以冷静的、理性的、健全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态度,真正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为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邹广文常晋芳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阶值甄别被引量:1
1997年
最近举行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为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笔者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甄别、选择和创造的过程.在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下,如何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借鉴外来文化,进而通过这种文化价值甄别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课题.
邹广文常晋芳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虚无主义科学理性精神人文环境社会运行机制
时间与人的文化生命被引量:9
1998年
文化生命作为文化哲学的重要主题,内在蕴含如下内容:1."文化生命"(狭义)是物质性的"生"和精神性的"命'的统一,时间是其真正本质;2."历史意识"是人类文化时间的集中表现,历史是人之为人的文化确证;3."文化传统"是由一种特定的文化在具体历史时空中延续、演进而形成的,包括时间上的"传"和空间上的"统",具有二重性文化意义。总之,时间与人的文化生命是互为本质、互相确证、内在统一的。
邹广文常晋芳
关键词:文化文化生命历史意识文化传统
人类历史进程的现实与理想——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谈起
1998年
东方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一种特例,有其独特的进程。文章依据对东西方不同社会特质及其发展差异的考察,认为俄国及东方国家所谓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就其产生的历史根据而言,是西方强加给东方的。东方社会按其自身发展的社会机制并不存在通过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评价马克思这一设想,不应引向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对立和冲突。
常晋芳王复三
关键词:历史进程卡夫丁峡谷
实践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困境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实践本体论,实践范畴在其中占有本体论地位,主要表现为:实践对于人类存在具有逻辑先在和基础的意义;实践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根本特质;实践是人类存在的二重性矛盾展开和消解的根本途径等。然而,马克思主...
常晋芳
关键词:本体论人类中心主义
文献传递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被引量:80
2001年
邹广文常晋芳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现象感性
20世纪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被引量:1
2007年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变革最激烈、最深刻、最复杂的世纪。有亡族灭种的危机,有救亡图存的呐喊与奋斗,有面对前路的迷惘,有中西古今的论争,有破旧立新的建设与破坏,有引导社会发展的探求,有经济繁荣背后的尴尬,有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尚与迷失。为论述方便,笔者将20世纪中国文化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1901年-1945年,主要事件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抗日战争、延安新文化建设等;第二阶段是1945年-1978年,主要事件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常晋芳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社会主义改造新文化建设文化大革命文化变革救亡图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