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34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退黄、降酶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94.7%、84.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愈率4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900,P<0.01)。结论: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
- 曾丽娥庄小原
- 关键词:地塞米松
-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4
- 2004年
-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我科自1998 年开始应用静脉留置针,到现在静脉留置针已逐渐成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它的优点在于: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的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现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和掌握的体会介绍如下。1 血管的选择静脉留置针一般选择富有弹性、粗直、血流量丰富的静脉,因此临床上新生儿一般选择四肢较大的血管(如大隐静脉、手背静脉、肘静脉)。因为头皮静脉相对细小,固定处周围要剃毛影响美观(曾有报道胎毛有保暖作用),有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诊疗(头颅B超和CT)。而且头皮汗腺丰富,小儿配合能力差,敷贴易脱落,出现脱针及液体外渗,使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 李春华庄小原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手背静脉护理技术血流量封管技术
- 微量注射泵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 2001年
- 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我科于1998年6月~1999年6月使用微量泵推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操作、护理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 苏丽端李春艳庄小原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量注射泵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00年
- 李春艳苏丽端庄小原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 释放脑脊液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1缺乏性颅内出血的护理
- 1998年
- 7例因维生素K1缺乏引起颅内出血的患儿经释放脑脊液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了颅内出血的护理。
- 庄小原曾秀征
- 丹参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佐治新生儿中、重度硬肿症
- 1999年
- 李联侨庄小原高璇璇
-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丹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病因及微生态制剂预防作用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因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早产儿NEC的有效性及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早产儿524例,随机分为预防组276例与非预防组248例。预防组予培菲康口服,0.5包/次,2次/d;非预防组仅予原发病治疗。观察二组NEC的发生情况及体质量变化。确诊NEC20例患儿为病例组,非NEC8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对二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发生NEC5例,每日体质量增加(8.114±8.137)g;非预防组发生NEC17例,每日体质量增加(6.595±5.337)g。二组NEC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7.57P<0.01);二组每日体质量增加量比较有显著差异(t=2.49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胎龄、HIE、败血症及病情危重症程度是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及免疫球蛋白(IVIG)是保护因素。结论避免NEC的危险因素,应用IVIG和微生态制剂能减少早产儿NEC的发生和促进体质量增长。
- 庄小原李联侨高璇璇苏丽端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
- 主动的医学干预对足月小样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随访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足月小样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根据鲍秀兰主编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采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对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6例足月小样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与同时期住院的65例足月小样儿对照,随访后进行比较,除衡量体格发育的一般测量外,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结果:干预组足月小样儿6个月龄时体质量犤(7.92±0.83)kg犦、头围犤(42.5±2.2)cm犦和身高犤(67.1±2.6)cm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犤分别为(7.27±0.91)kg,(41.6±1.9)cm,(66.2±2.4)cm,P<0.05犦;24个月龄时体质量仍占优势(P<0.05);干预组24个月龄时的各能区发育商和总DQ(99.76±13.02)均大于对照组的各能区发育商和总DQ(87.28±14.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对足月小样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柯丹红苏志强庄小原高璇璇
- 关键词:儿童发育神经心理学
-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糖皮质激素应用关系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患儿和未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发现:住院病程、侵入性操作、置暖箱、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其应用时间,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种类、抗生素应用时间的长短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联。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侵入性操作、住院病程、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时间、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的应用种类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趋势x2分析发现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等级效应,随着激素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院感的风险增大。结论有指征的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规范执行侵入性诊疗,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颜艺琳庄小原苏丽端高璇璇李联侨
-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对128例早产儿采用医务人员和家长相结合的摸式,按照鲍秀兰教授主编的0-3岁教育大纲进行早期干预(教育),设为干预组;90例出院后家长拒绝干预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定期随访,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和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DQ)。对脑损害较重的患儿给予新生儿期后的继续治疗。对两组早产儿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一周岁半时,除一例伤残儿外,体重、身长、头围均达正常,而对照组有17例体重或身长低于正常(P〈0.01);干预组各个能区的DQ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一周岁半时平均总DQ(103.1±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P〈0.01),干预组总DQ〈70仅1例(1/128,0.78%),而对照组有6例(6/9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5);干预组脑瘫发生率0.78%(1/128),低于对照组的3.3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1)。结论 医务人员和家长密切配合,对早产儿早期干预(教育),可促进体格和智能发育,减少伤残,提高生存质量。
- 许嘉玲柯丹红李联侨王素香郑忠实林印涛高璇璇庄小原苏丽端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