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冰

作品数:62 被引量:1,196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物种
  • 12篇群落
  • 11篇物种多样性
  • 10篇秦岭山地
  • 8篇香椿
  • 7篇植物
  • 6篇亚热带
  • 6篇土壤
  • 6篇南亚热带
  • 5篇天然林
  • 5篇林分
  • 5篇林分密度
  • 5篇环境因子
  • 5篇次生
  • 5篇次生林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沙棘
  • 4篇种间
  • 4篇种群

机构

  • 6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广西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陕西省林业厅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杨凌示范区管...
  • 1篇陕西太白山国...
  • 1篇宝鸡市林业工...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2篇康冰
  • 13篇张小红
  • 10篇刘世荣
  • 8篇王得祥
  • 8篇张广军
  • 7篇杜焰玲
  • 7篇陈彦生
  • 7篇刘璞
  • 7篇董国华
  • 6篇曹建军
  • 6篇张莹
  • 5篇蔡道雄
  • 5篇胡理乐
  • 4篇李军超
  • 4篇陈杰
  • 4篇高妍夏
  • 4篇卢立华
  • 4篇迪玮峙
  • 4篇史作民
  • 4篇温远光

传媒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陕西林业科技
  • 4篇林业科学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沙棘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4种新记录植物被引量:1
2014年
报道了陕西省4种新记录植物,分别是总序香茶菜[Isodon racemosus(Hemsley)H.W.Li]、绵毛金腰[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J.D.Hooker&Thomson.]、紫花娃儿藤(Tylophora henryi Warburg)、球果假沙晶兰[Monotropastrum humile(D.Don)H.Hara]。对于补充完善陕西植物资源,研究秦岭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
贺怡娴朱仁斌刘华刘璞董国华康冰
辛家山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用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山地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各层重要值最高的是华山松、旱柳和银线草,阳坡各层重要值最高的是锐齿栎、忍冬和秦岭蟹甲草。(2)阴坡与阳坡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3)阳坡灌木层的相似系数小于阴坡,阴坡草本层的相似系数小于阳坡。
刘振学任广鑫康冰王得祥秦晓威任学敏孔令童王志彬
关键词:秦岭山地次生林不同坡向物种多样性
太白山典型植被类型区药用植物的区系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太白山不同植被区域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药用植物区系特征,探明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点调查法,并划分阔叶林区、针叶林区、针阔叶混交林区和高山灌草丛区4个植被类型区,在其中设立样方,研究太白山不同植被类型区药用植物的生长型、区系的基本组成及地理成分。【结果】太白山典型植被群落中共有野生药用植物221种,隶属75科180属。参照Whittaker生长型系统,将植物生长型划分为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4类,其中有草本类药用植物119种,灌木类药用植物62种,乔木类药用植物17种,藤本类药用植物23种。针叶林区和阔叶林区药用植物较为丰富,而针阔混交林区和高山灌草丛区药用植物相对比较贫乏。太白山自然保护区75科180属药用植物的科属均可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分布区类型多样,且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其中温带性科属占有主要优势。【结论】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和一定的植被群落类型有关,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层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生长特性,改变了林下光照和养分的循环,从而影响林下植物的生长。
张莹董国华杜焰玲刘璞康冰
关键词:药用植物地理成分
速生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被引量:11
2004年
康冰王关平陈彦生
关键词:速生黑杨植株再生愈伤组织诱导枝条植物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材料的初代培养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以3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初代培养中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取材时间、培养基和外植体类型等因子对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升汞消毒法可以提高休眠芽的消毒效果;以嫩枝茎段为外植体时适宜的取材时期为6月,以腋芽饱满半木质化的培养效果较好;适宜的培养基类型是DKW和1/2MS,嫩枝茎段的培养效果要好于休眠芽;3个品种间离体培养特性存在差异。
张小红闵东红康冰李军超马勤
关键词:核桃外植体初代培养
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秦岭西部17个气象站1967~2007年间观测数据,分析了秦岭西部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过去41年间,秦岭西部的平均气温增幅为0.30℃/10a(P<0.000 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0.42℃/10a)。年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1℃/10a,P<0.05),冬季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最快(0.54℃/10a,P<0.05);年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6℃/10a,P<0.05),夏季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快(0.45℃/10a,P<0.005)。41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802 mm,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春季降水量显著下降(-13.68 mm/10a,P<0.05);年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864 h;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地域差异上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都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则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增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秦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娄雪冬康冰胡理乐
关键词: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发量
B_9对香椿生长发育和芽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以不同浓度 B9溶液喷施香椿苗木 2~ 3次 ,2 5 0 0 mg· L- 1B9作用最显著 ,可使植株低矮粗壮 ,顶梢下第一复叶变长 ,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提高光合速率和比叶重。处理后的落叶苗木移入日光温室中 ,可明显减少休眠芽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 ,从而利于提早上市。 B9处理后单株新芽数量。
康冰张小红陈彦生黎斌曹建军
关键词:B9香椿生长发育萌芽生长延缓剂
黄柏塬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次生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典型取样方法,分别从不同群落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相似性指数等方面对黄柏塬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次生林(包括油松林、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红桦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种次生林林下药用植物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分化明显。2)红桦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低且与其余3种林分存在显著差异,油松林与栎类林间无明显差异。3)油松林、锐齿栎林、栓皮栎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相似性指数较高,红桦林林下物种分化明显,与其他3种林分的物种相似性指数较低。
董国华刘璞贺怡娴刘建军康冰
关键词: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
菜用香椿无性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2004年
康冰李秧秧
关键词:菜用香椿无性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培养基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被引量:88
2006年
选取广西大青山3个13年生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样区,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两个树种的碳素含量各异.马尾松干、根、枝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8.6%、56.3%、51.2%,叶和皮含量较低,变化幅度为46.8%~56.3%.各器官中按碳素含量的高低排列顺序为:干>根>枝>皮>叶;杉木皮、叶、干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2.2%、51.8%、50.2%,碳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皮>叶>干>根>枝.从两个树种各器官碳总含量来看,马尾松要高于杉木.灌木层、草本层及地表凋落物层碳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4.1%、33.0%及48.3%.土壤3个层次(60cm深)碳素含量为1.45%~1.84%,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20cm)土壤碳素含量较高.针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t·hm^-2)为85.35~101.35,平均为93.83,且均以马尾松生物量居多(占75.7%~82.6%).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植被层的碳贮量平均为51.91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总贮量的29.03%;乔木层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的23.90%,占植被层碳贮量的97.7%.乔木层碳贮量中,马尾松占的比例较大,为65.39%.碳贮量在两个树种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与各自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碳贮量均最高,马尾松、杉木的树干碳贮量分别占各自碳贮量的53.23%、55.57%,树干的碳总贮量占乔木层碳总贮量的54%.其次,两个树种根也占较大比例,树根碳总贮量占乔木层碳总贮量的19.22%.马尾松、杉木枝、皮在各自碳的贮量中分配不同,马尾松枝占的比例要大于皮,而杉木则相反;凋落物层碳贮量平均为3.25 t·hm^-2,仅占1.82%;林地土壤层(0~60cm)碳贮量是相当可观的,平均为123.43 t·hm^-2,占69.02%.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年净生产力为11.46t·hm^-2·a^-1,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5.96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21.88 t·hm^-2·a^-1.
康冰刘世荣张广军常建国温远光马姜明郝文芳
关键词:碳分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