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益永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6篇麻醉
  • 4篇心脏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2篇地佐辛
  • 2篇心肌
  • 2篇心肌保护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镇痛
  • 2篇围术期
  • 2篇麻醉效果
  • 2篇腹部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低温体外循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疾病

机构

  • 6篇高州市人民医...
  • 4篇梅州市人民医...
  • 3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3篇廖益永
  • 6篇冼明海
  • 6篇梁荣鑫
  • 3篇邬文伟
  • 3篇黄典
  • 2篇杨春燕
  • 2篇王雄球
  • 1篇廖亿粦
  • 1篇张岳农
  • 1篇黄典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肌酸停搏液对婴幼儿心肌保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如何合理保护心肌,以降低术后正性肌力药用量,促进患儿术后康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给予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并与传统ST.ThomasⅡ号停搏液比较,分析对婴幼儿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王雄球廖益永张岳农
关键词:心肌保护作用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七氟醚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七氟醚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A组患者给予0.1 mg/kg地佐辛,B组患者给予0.2 mg/kg地佐辛,C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的镇静评价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 T_1时三组患者的SBP、DBP显著降低,且B组HR低于A组、C组,而C组SBP、DBP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A组的HR、SBP、DBP均高于T_1时,而B组、C组患者的HR、SBP较T_1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A组、C组HR较T_2时降低,SBP、DBP升高,B组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相应指标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A组、C组SBP、DBP降低(P<0.05),三组患者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h的OAAS评分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七氟醚平均吸入浓度为4.02%±0.98%,B组为3.96%±1.01%,C组为3.98%±0.8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氟醚麻醉中复合0.2 mg/kg地佐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术后镇静效果较好,全身麻醉中的应激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黄典杨春燕廖益永邬文伟陈燕中
关键词:麻醉七氟醚地佐辛血流动力学
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于体外循环停机后行改良超滤即超滤组,20例未行超滤即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后15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测量心率、血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和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超滤组在体外循环后60分钟和120分钟,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3.5±10.3mmHg和84.7±8.6mmHg,而对照组为64.2±9.1mmHg和68.7±11.3mmHg,前者体循环压力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改良超滤组病例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红细胞压积,术后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超滤是一种能有效减轻机体水负荷,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输血所带来的感染危险和早日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
关键词:改良超滤体外循环婴幼儿
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显示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或无脑灌注)。根据停止体外循环20min内和30min后有无脑灌流,将患者依次分为有灌流组和无灌流组。比较不同情况下,有灌流组和无灌流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低温组停止体外循环在20min以内的患者中,有脑灌注组在近期转归的各项观察指标上与无脑灌注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根据停止循环超过30 min后脑灌流有无分组,两组的近期转归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麻醉处理采用全静脉麻醉复合深低温下停循环,可以降低了停循环后对机体的不利影响,缩短停机时间,顺利完成手术。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廖亿粦黄典廖益永邓靖单王雄球
地佐辛对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ERCP、取石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诱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结束苏醒时和术后2、6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T2-6时点RR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3-6时段SBP均明显低于T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佐辛对高龄患者ERCP围术期镇痛效果明显,且具有稳定呼吸的作用。
廖益永
关键词:地佐辛高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镇痛
帕瑞昔布对腹部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观察组40例,在静脉麻醉诱导前10min采用给予帕瑞昔布40mg,对照组38例,仅给予生理盐水4ml。比较诱导前15min(T1)、诱导前5min(T2)、手术开始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4、6h VAS评分和曲马多镇痛药物应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的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T4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T1时段,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管前,拔管后2min、5min,观察组镇静躁动Riker S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的镇痛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廖益永
关键词:帕瑞昔布腹部手术围术期急性疼痛镇痛
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普外科开腹手术中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静脉快通道麻醉在普外科开腹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行普外科行开腹手术13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Steward麻醉苏醒评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直接送入二级病房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手术中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提高麻醉质量,降低麻醉并发症,具有较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黄典杨春燕廖益永邬文伟
关键词:开腹手术麻醉效果安全性
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人心肌保护方法
2009年
目的 总结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成功复苏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 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均自动复苏.结论 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为复苏困难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成功复苏提供了新方法.
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心脏瓣膜病心肌保护温血灌注
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稳定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并研究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稳定性。方法应用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对200例老年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诱导后和维持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术中循环稳定,均无静脉注射处疼痛,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及术中血压及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无明显改变。结论老年患者应用福尔利长时间持续静脉滴注无蓄积,对老年患者应用具有心血管安全性,苏醒质量良好,麻醉诱导及维持安全有效。
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血管手术麻醉期间严重急性变态反应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手术麻醉期间的严重急性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疗效观察等。方法通过观察300例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中严重急性变态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并研究它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等。结果在300例患者中,其中有8例出现严重的急性变态反应(其发生率是1.5%);4例可疑变应原是鱼精蛋白,2例进口抑肽酶,其他是2例。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血压,6例患者有支气管哮喘,1例患者出现室颤,3例患者出现皮肤的改变,进行转流抢救者有2例,其中有1例死亡。结论临床上严重的急性变态反应容易在心血管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但是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来说比较隐蔽,手术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早期及时发现并治疗抢救以免加重病情。
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麻醉变态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