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民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与涂片抗酸染色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可疑结核病患者的124份痰样本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按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阴性(-)、可疑(±)、1+、2+、3+、4+分类,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拷贝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涂片阴性痰样本中,24例样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结核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2~103数量级;26例痰涂片阳性样本中,24例样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例检测阴性,结核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3~104数量级,和涂片阳性程度基本呈正相关。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诊疗较为可靠的实验方法。
- 张为民龚文波
- 关键词:抗酸染色DNA拷贝数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自然变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HBVYMDD自然变异发生的可能机理,为CHB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144例HBVDNA阳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其YMDD基因序列突变;同时对其进行HBVDNA定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乙肝两对半等相关指标检测,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及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有30例出现YMDD自然变异,变异检出率为20.8%,其中YIDD阳性19例(占63.3%),YVDD阳性8例(占26.7%),YIDD+YVDD同时阳性3例(占10%)。YMDD自然变异组CHB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变异组;HBVDNA定量值在105copies/ml以上的CHB患者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而HBVDNA定量低于105copies/ml的CHB患者不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CHB患者的性别、HBeAg和抗一HBe状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与YMDD自然变异无关。结论CHB患者中存在HBVYMDD自然变异,低龄和HBVDNA高值的患者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自然变异与患者性别、HBeAg和抗一HBe状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关。
- 张为民唐曙明谢亚琴毛维玉龚文波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YMDD自然变异DNA定量HBEAG
- 肺鳞癌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比较研究肺鳞癌病人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 (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 (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DTE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ETER)和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ATER)对 6 5例肺鳞癌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 2天、术后 14天抽取静脉血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查。结果 RC3bRR、RICR、NTER、DTER、ATER术后 2天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P <0 0 5 ) ,RC3bRR、NTER、DTER、ETER、ATER术后 14天较术前有显著增高(P <0 0 1) ,RC3bRR、NTER、ATER术后 14天较术后 2天增高 (P <0 0 5 )而RICR降低 (P <0 0 5 )。结论 术后肺鳞癌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大的改善。
- 张为民何林
- 关键词:肺鳞癌细胞免疫粘附活性
- 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捕获的健康成人血清蛋白质/多肽谱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人血清蛋白质/多肽谱特点,为人类血清蛋白质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磁珠处理3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多肽谱,描述性分析其种类、分子质量范围、丰度(用相对强度计量)、个体性差异等。结果:共检测到947种蛋白质/多肽,不同个体其种类数量在34~108不等,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59~10265,表达丰度在95~35419之间;分别有570、154、71、36、32、26、18、16、14、5、2和3种相应血清蛋白质/多肽在1、2、3、4、5、6、7、8、9、10、11、14例个体血清中存在。结论:WCX2磁珠仅能捕获到数量较少的低丰度、低分子量人血清蛋白/多肽,在受检人群中这些蛋白/多肽呈现高度的个体差异性。
- 张为民谢亚琴龚文波
- 关键词:血蛋白质类
- 耻垢分枝杆菌7天培养滤液与Middlebrook 7H9培养液蛋白质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初步了解耻垢分枝杆菌体外培养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利用及其蛋白分泌活动状况,以进一步了解其生物特性。方法应用与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联用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一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Middlebrook7H9培养液和耻垢分枝杆菌7天培养滤液蛋白质/多肽,采用描述性分析其蛋白质/多肽谱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在Middlebrook7H9培养液中检测到97种蛋白质/多肽,相对分子质量在1050~3940之间,丰度水平在86~7838相对强度值之间(相对强度值通过质谱峰面积计算);在耻垢分枝杆菌7天培养滤液中检测到125种蛋白质/多肽,相对分子质量在1050~9330之间,丰度水平在111~9961相对强度值之间;相对Middlebrook7H9培养液,耻垢分枝杆菌7天培养滤液的蛋白质/多肽谱发生了下列变化:45种消失、20种丰度降低、3种未变化、30种丰度增大、71种新产生。结论耻垢分枝杆菌作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菌种,在体外培养生长时有活跃的蛋白质利用和分泌活动,对于既无侵袭力又无毒素产生的耻垢分枝杆菌而言,这些活动可能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 张为民吴劲松龚文波
- 关键词:耻垢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质组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检测I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27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菌株药敏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27株肺炎克雷伯菌株的I类整合子。并对I类整合子阳性株与阴性株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7株菌中有53株(41.70%)含有I类整合子,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大多数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 I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存在较广,含有I类整合子的肺炎克雷伯菌更易获得耐药性。
- 龚文胜吴劲松张为民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