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苓白术散对NAFLD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及mTOR、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参苓白术散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组,8 w后处死大鼠,取血、肝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血清TC、TG、ALT、AST,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8 w高脂饮食成功复制了NAFL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存在严重的脂质蓄积和肝脏脂肪变性,血清TNF-α、IL-6含量及肝组织p-mTOR/mTOR、p-STAT3/STAT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脂及病理组织学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TC、TG、ALT、AST、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结论:mTOR、STAT3蛋白可能是参苓白术散防治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抑制肝组织mTOR、STAT3蛋白磷酸化,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及炎症反应,发挥防治NAFLD的作用。
- 徐拥建冯高飞杨钦河张云城黄裕华邓远军
-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MTORSTAT3
- 中药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1中药与拉米夫定联用1.1中药协定方与拉米夫定联用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抑制HBV DNA复制疗效虽已得到认可,但长期服药,易出现耐药性和停药后复发及YMDD变异等缺陷,已成为当今临床上不容忽视和学者...
- 张云城李晓良
- 关键词:抗病毒药乙型肝炎拉米夫定中药复方
- 文献传递
- 浅析《伤寒论》中肝胆病的证治被引量:1
- 2013年
- 《伤寒论》全书共有条文398条,载方113方。全书主论外感热病,但张仲景根据《内经》六经分经论证的思想,提出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脏腑病变的论述也为数不少,尤其他辨证论治的思想大大地开阔了后世医家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诊治的眼界。
- 张云城
- 关键词:伤寒论肝胆病证治
-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验案3则被引量:1
- 2010年
- 张云城陈文林李晓良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药疗法验案
- 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特点
- 目的:研究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自身抗体阳性的 CHB (A 组)107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的 CHB(B 组)1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辨...
- 李晓良杨大国邓欣吴其恺张云城聂广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中医证型凉血活血
- 文献传递
- 凉血解毒法为主配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法为主配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1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药组29例,基础组32例。基础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西药组在保肝降酶的基础上增加生理剂量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保肝降酶和加用生理剂量激素的基础上,采用凉血解毒中药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纳减、腹胀、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基础组治疗后尿黄例数减少,西药组则增多,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有11例、中西医结合组有3例出现面部痤疮或原有痤疮加重,基础组则无变化,中西医结合组、基础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前胶原)、Ⅳ-C(Ⅳ胶原)3项肝纤维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透明质酸)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下降最为明显,与西药组和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5项自身抗体总阳性率、BLy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0D值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法为主与生理剂量激素联合能有效降低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BLvs水平,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
- 李晓良杨大国韩红星向莉琳李知玉李慧涓张云城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凉血解毒法激素
- 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记物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107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HBeAg阳性率和HBV DNA定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HBsAg水平为260.12±54.40U/ml,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244.21±51.15U/ml,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HBV基因C型所占比例为55.07%(38/69),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27.11%,P<0.05)。结论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张云城李晓良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病毒学血清学
-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 目的:在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现状并不是乐观,约10%~2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1%~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癌,C...
- 张云城
- 关键词:免疫性肝损伤刀豆蛋白A免疫调节
- 慢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与中医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病情反复波动的原因复杂,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炎病毒可打破患者
- 李晓良张云城
- 关键词:乙型肝炎发病机理自身免疫中医治疗
- 文献传递
-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建立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IL-4、IL-6、INF-γ、TNF-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采用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血清IL-4、IL-6、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IL-4、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外周血IL-4、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能升高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IL-6、IL-4的分泌水平,降低IFN-γ、TNF-α的水平,恢复Th1/Th2细胞之间的平衡,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徐建良张云城盛国光黄育华
- 关键词:刀豆蛋白A免疫性肝损伤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