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灌注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肠缺血
  • 3篇细胞
  • 3篇灌注损伤
  • 3篇儿童
  • 3篇肠缺血再灌注
  • 2篇抑制剂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制剂
  • 2篇术后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自噬
  • 2篇氯胺酮
  • 2篇麻醉
  • 2篇结直肠

机构

  • 18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8篇张伟
  • 11篇王迎斌
  • 10篇张丽
  • 2篇张伟
  • 2篇王莉
  • 2篇曹蕾
  • 1篇宁舒鹏
  • 1篇王俭勤
  • 1篇石翊飒
  • 1篇刘婕婷
  • 1篇宋爱琳
  • 1篇王莉
  • 1篇马靖琳
  • 1篇刘鹏
  • 1篇周彦明
  • 1篇张伟
  • 1篇李桂香
  • 1篇袁媛
  • 1篇汪静
  • 1篇安彩霞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慢性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4年
血清肌酐和蛋白尿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其地位已毋庸置疑,但其不能涵盖一些其他类型的病变。最近的研究发现了反映CKD不同方面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提供CKD进展风险和相关不良预后的信息。该综述重点介绍了儿童CKD早期诊断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包括血浆肾损伤分子-1、成骨细胞生长因子2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可溶性尿激酶浆细胞激活剂受体和人软骨糖蛋白,以及尿液表皮生长因子、α-1微球蛋白、肾损伤分子-1和人软骨糖蛋白。研究发现,即使在调整了血清肌酐或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和蛋白尿后,这些血浆和尿液生物标志物在CKD患儿中的水平仍较高,也与CKD进展独立相关。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代表了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功能障碍、炎症和肾小管健康的不同生物途径,可以作为液体活检来更好地描述儿童CKD的疾病特征。新型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标志物提高了临床医师对CKD进展的预后评估能力,并可能提高对CKD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但对于与CKD结局相关的临床前生物标志物,其在研究队列和设计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限制了不同研究之间预后表现的比较。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确定这些生物标志物如何在临床中使用,以改善CKD的临床管理。
王莉曹蕾王亚丹(综述)张伟
关键词:肾损伤肾损伤分子-1儿童
红斑性肢痛症患儿术后持续镇痛治疗一例
2023年
患儿,男,12岁,150 cm,40 kg,ASAⅡ级。因“双下肢红斑水肿2年,局部破溃伴疼痛加重3个月”入院。患儿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红斑水肿,无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后考虑皮炎待诊,未予特殊处理。1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红斑面积扩大,水肿加重,合并起水泡、破溃、皮温升高、剧烈疼痛,双下肢浸泡于冰水后疼痛明显缓解。
东淑珍石翊飒张伟杨波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剧烈疼痛术后持续镇痛
虾青素调节自噬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虾青素(AST)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AST组和AST+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2只。其中,sham组大鼠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而不夹闭,其余3组夹闭SMA 90 min后开夹再灌注建立肠I/R模型。AST组大鼠造模前3 d给予AST(45 mg·kg^(-1)·d^(-1))腹腔注射,AST+3-MA组大鼠造模前3 d给予AST(45 mg·kg^(-1)·d^(-1))+3-MA(1.5 mg·kg^(-1)·d^(-1))腹腔注射。术后48 h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肠组织损伤;额叶皮质尼氏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ELISA试剂盒测定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内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游泳距离增加,潜伏期延长,Chiu's评分升高,额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II/LC3-I比值均升高(P<0.05或P<0.01);与I/R组对比,AST组大鼠游泳距离和潜伏期缩短,Chiu's评分降低,额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1),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AST组相比,AST+3-MA组大鼠游泳距离增加,潜伏期延长,Chiu's评分升高,额叶皮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额叶皮质和海马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II/LC3-I比值降低,P62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AST可通过促进自噬抑制神经炎症,从而缓解大鼠肠I/R引起的认知障碍。
张伟王迎斌张晶玉曹璐刘艳张丽
关键词:虾青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神经炎症
丁酸钠预处理通过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认知障碍
2024年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假手术组(Sham组);(2)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3)肠缺血/再灌注+丁酸钠组(NaB组):造模前1周NaB 500 mg·kg^(-1)·d^(-1)灌胃;(4)肠缺血/再灌注+丁酸钠+ITSA-1组(ITSA-1组):造模前1周NaB 500 mg·kg^(-1)·d^(-1)灌胃+前5 d、3 d、1 d ITSA-10.5 mg/kg腹腔注射。HE染色评估肠黏膜损伤;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大鼠认知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微结构改变;ELISA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及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MMP-9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I/R组大鼠Chiu's肠黏膜损伤评分较高(P<0.001);游泳路程增加(P<0.05),非平台象限占比增加(P<0.001),潜伏期延长(P<0.05);透射电镜下血脑屏障微结构改变;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增加(P<0.001),CypA、MMP-9表达增加(P<0.0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表达减少(P<0.01,P<0.001);与II/R组相比,NaB组神经炎症、血脑屏障损伤减轻,认知功能改善;ITSA-1组上述损伤与II/R组相似。结论:丁酸钠可通过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II/R诱导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ypA/MMP-9通路有关。
曹璐王迎斌张伟刘艳张丽张晶玉
关键词:丁酸钠血脑屏障
瑞马唑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 mg/kg,推注时间大于1 min,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即MOAA/S评分为1~2分后,两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0~20 mg·kg^(-1)·h^(-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0~120 mg·kg^(-1)·h^(-1),两组协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24、72 h 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术毕即刻、拔管即刻的HR、MAP、SpO_(2)、BIS,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24、72 h 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分,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R组术毕即刻、术后24 h NK、CD3^(+)、CD4^(+)细胞明显升高(P<0.05),术毕即刻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质量更高。
刘艳王迎斌张丽曹璐张伟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免疫功能
睡眠障碍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2024年
由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及并发症等因素,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且易被忽略,增加了认知功能障碍、谵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就近年来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机制及其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思路。
曹璐王迎斌张伟刘艳张丽
关键词:睡眠障碍老年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碱基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碱基错配修复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D-1抑制剂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有较多研究探索了抗PD-1抑制剂治疗dMMR/MSI-H型晚期CRC(包括局部进展期CRC和转移性CRC),仍有部分研究正在试验中。这些研究均发现,采用PD-1抑制剂作为dMMR/MSIH型晚期CRC的一线或后线以及新辅助治疗均呈现了较好的生存获益,尤其在合并BRAF/RAS突变的d MMR/MSI-H型转移性CRC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期望器官保留的局部进展期dMMR/MSI-H型CRC中已初见成效;而且有较多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双免治疗”,多数研究发现其疗效优于单免治疗,但同时也发现“双免治疗”较单免治疗会有更多的不良事件报道。结论从综述的文献研究结果总体看,PD-1抑制剂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临床获益明显,然而仍有更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比如提供更多的PD-1抑制剂一线药物,克服耐药性及其不良事件。未来需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更精确的个体化识别以及更高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让dMMR/MSI-H型晚期CRC患者进一步从中获益。
张伟刘帆宋爱琳周彦明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肠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器官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I)是临床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IIRI相关机制研究表明,在IIRI过程中,肠黏膜屏障受损,细菌易位导致活性氧、炎症因子大量产生并释放入循环系统,可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和肺、肝、肾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文章阐述了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IIR)引起肠外器官损伤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探究IIR致多器官损伤机制、寻求靶向干预的多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思路。
曹璐王迎斌张伟张丽刘艳宁舒鹏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远隔器官
艾司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艾司氯胺酮是集镇静、镇痛、麻醉于一体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副作用小等特点,临床常用于程序化镇静、围手术期、减轻癌痛和抑郁症患者等。由于儿童药理学代谢特点及临床用药经验不同于成年人,文章针对艾司氯胺酮应用于小儿麻醉,对其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经验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该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对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同的临床适用场景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儿童患者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张丽录亚鹏刘艳曹璐张伟王迎斌
关键词:氯胺酮儿童麻醉
阻断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阻断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首次Longa神经功能评分1-3分者为模型建立成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再灌注0 h和1 h给药组,每组各6只。MCAO模型组为栓线穿过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并达大脑前动脉近端;假手术组为栓线至颈总动脉内,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0 h给药组为拔出栓线后立即腹腔注射L-蛋氨酸砜亚胺(MSO)50 mg/kg;再灌注1 h给药组为拔出栓线再灌注1 h后,腹腔注射MSO 50 mg/kg。拔出栓线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测定、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正常,脑组织内均未见梗死灶及凋亡细胞,GS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O模型组GS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7±2.8)×10^3U/g比(1 9 8.8±1.2)×10^3U/g和(1 9 6.1±2.6)×10^3U/g,均P〈0.0 1]。再灌注0 h和1 h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比、GS活性、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与MCAO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4)分和(1.3±0.8)分比(2.5±0.6)分,(10.0±2.0)%和(20.9±1.1)%比(26.8±1.5)%,(22.2±1.2)×10^3U/g和(22.0±1.2)×10-3U/g比(176.7±2.8)×10^3U/g,(2.35±0.23)%和(4.36±0.30)%比(7.85±0.27)%,均P〈0.05];再灌注1 h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比、GS活性与再灌注0 h给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0 h和1 h给药组凋亡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制GS酶活性,可阻断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张伟张伟刘鹏袁媛张少博张少博马靖琳
关键词:脑梗死体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