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勇
- 作品数:2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词论的聚焦与突破——关于明清以来以“豪放”、“婉约”论词问题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 2006年
- “豪放”、“婉约”是今天用以研究宋词的两个最广泛概念,它们是明代学人建立起来的。它们只是一对包蕴丰富内涵的历史范畴,当代学人在使用时有二个误区:第一,将其看成是宋词本身固有的;第二,将其理解成宋词发展史上相反相对的。其实在清代的中后期,由于新的历史背景,清儒经常从探讨宋词所包含的性情入手,已经表现出对以豪放、婉约论词的超越。
- 张兆勇安敏
- 关键词:豪放婉约明清词论历史范畴宋词
- 《画山水序》与晋宋文化
- 2008年
- 一般认为,山水画与山水诗一样,它的繁荣伴随着玄学在魏晋时代的逐步展开,但它在初期除了技法稚嫩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山水与人物、自然与人情间比附生硬,山水中所包蕴的玄学意蕴也显得单调。这种现象有类于晋宋时代山水诗中的"玄言尾巴"。怎样建立自然山水与人物间更和谐气氛的表现思路?怎样以此为背景建构山水画价值认证、欣赏体系?宗炳作为慧远佛学的信徒,以所引用的形神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从更深刻层面上领悟到了山水画的意义。
- 张兆勇刘影
- 关键词:玄学卧游畅神
- 关于苏轼追和陶诗的追踪——苏轼“和陶”诗面面观被引量:1
- 2008年
- 和陶诗是苏轼于人生的后期以"尽和"的执着为我们留下的一百多首特殊的文化遗产,本文试着以蜀学为背景来对这些诗歌的一些方面进行追踪,本文想要得出的结论是,"和陶"是苏轼于思想成熟时期的刻意行为,它所搭建起来的是蜀学与玄学的对话平台,放到宋学的学术史上,它应是蜀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 张兆勇
- 关键词:有意刻意蜀学
- 也谈“将文人趣味打并入艳情”——以文人词为视角看少游词的价值
- 2005年
- 历代以来,学人从情的角度、从词的特性角度所揭示的少游“以心为词”、“雅淡趣幽”等也的确抓住了其为词的要害,但有失笼统。自明代张南湖以来,关于少游词的评品又陷入了豪放、婉约之争的窠臼。历代关于少游批评的根本失误在于没有特别顾及元那个极具文化意蕴的时代大背景。从文人词视角论证,少游的魅力在于和柳永相比,他能直达情感、生命的极处,他也因此成为元文士代表之一;和苏轼相比,他又能将文人趣味落实到人情的日常,实现元文士高雅情致与平常日用在词中的完美结合。他的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是文人词的代表,这是他的词价值之所在。
- 张兆勇
- 关键词:文人词正宗
- 王船山《龙舟会》杂剧评述——兼与关汉卿《窦娥冤》杂剧思想及艺术比较
- 2003年
- 王夫之在其自撰的墓志铭中有两句铭词'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所谓'希张横渠之正学'是指其从张载哲学出发开出深究六经的角度,从而正本清源,达于'扶长中夏'使命的学术特点。所谓'抱刘越石之孤愤',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以此为标准对其青年时期作为'南岳遗民'。
- 张兆勇
- 关键词:关汉卿李公佐王船山张横渠
- 《物不迁论》佛学思想评述被引量:3
- 2003年
- 以试图超越“迁逝”之感为视角,把僧肇《物不迁论》一文放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上来考查其价值、把握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 张兆勇
- 关键词:《物不迁论》佛学思想僧肇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人格理想
- 试从西方科技观反照中简述中国古代科技观被引量:1
- 2009年
- 东西科技成就及产生成就的原因比较,从近代以来一直是学人们关注并进行深度思考的热点问题。李约瑟和马克思.韦伯的观点近些年来也一直影响着中华学人对此问题的思考,但此类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这里涉及到科技观念问题。
- 张兆勇
- 关键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玄学
- 山谷一生思想演变过程及评估——兼论他与禅门的往来及思想在禅门中的穿梭
- 2009年
- 黄山谷是北宋元祐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以有此殊荣除了在于他在诗词书法领域的杰出贡献外,更表现为他活跃在这些艺术平台上清晰、明辨的思想。即其思想一方面表现为诗儒家蜀学逐步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临济宗禅逐步精深的过程。从思想角度说,山谷作为元祐文化的代表,一个突出特点又表现为毕生均有一个以蜀学对话临济禅的格局。
- 张兆勇马波
- 关键词:禅宗
- 有关中国文化研究的反思与综述——以“五四”北大传统和近年来《文化概论》教材为例
- 2010年
- 近一个世纪以来,从文化角度切入对中华传统研究一直是热门的且持续有前景、有潜力的学科。但近些年来《文化概论》作为学科,一方面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又越来越起不到著作者期待的作用,到哪里去找寻其原因?在此分析近年来文化概论的著作者的定位来探寻中国文化。
- 张兆勇
- 关键词:文化热雷同
- 对酒当歌 强乐亦无味——试评估柳永词“俗”的内涵及价值
- 2006年
- 本文试图把柳永放到自己生活的时代,从与晏、欧、苏等的比较中来评估柳词“俗”的内涵及价值,特别是从宋学的实际演进来反照柳永所俗何为。
- 张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