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冉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静脉
  • 3篇静脉穿刺
  • 3篇监护
  • 3篇穿刺
  • 2篇心理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护理
  • 2篇监护室
  • 2篇病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氧
  • 1篇动脉血氧分压
  • 1篇动脉炎
  • 1篇心理负担
  • 1篇心理状况
  • 1篇血性
  • 1篇血氧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9篇张冉
  • 3篇杨利
  • 2篇陈艳萍
  • 2篇王颖霞
  • 1篇王桂菊
  • 1篇李冰
  • 1篇杨轶
  • 1篇王倩
  • 1篇赵向娅
  • 1篇李秋明
  • 1篇郭静
  • 1篇李素娥
  • 1篇田蕊

传媒

  • 2篇全科护理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河南省肿瘤全...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8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穿刺失败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给病人带来许多痛苦,有时还会引发医疗纠纷,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从2005年10 月开始,我们采用5号半针头,以≤15°角...
王颖霞张冉
文献传递
ICU人工气道干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我科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干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ICU收治的人工气道干预病人200例,编制、发放基础情况调查问卷获取病人一般信息,检查、统计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人例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检查、统计得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病人48例,发生率24%;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有高龄(≥60岁)、平卧位、机械通气时长≥5 d、抗生素使用时间≥3 d、抗生素联合应用≥3种、血清清蛋白<30 g/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ECHEⅡ)评分>15分(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干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复杂,极易导致病情恶化,还需结合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孔羽张冉杨利臧鑫亚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内在能力下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内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IC)下降的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血液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IC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33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均于入院次日评估IC评分,并依据IC评分分为IC下降组(IC评分≥1分)196例和IC正常组(IC评分0分)136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121对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2组行衰弱/衰弱前期、失能、谵妄、疼痛、吞咽困难等老年综合征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IC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1)332例患者中IC下降196例,IC下降率为59.0%。(2)倾向性评分匹配前,IC下降组年龄[83(78,87)岁]大于IC正常组[79(76,83)岁](U=8220.000,P<0.001),白蛋白[(40.68±4.74)g/L]水平低于IC正常组[(43.93±2.41)g/L](t=8.095,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2±0.96)mmol/L]、总胆固醇[(4.06±1.08)mmol/L]、C反应蛋白[1.99(1.15,3.61)mg/L]、D-二聚体[0.25(0.14,0.39)mg/L]水平均高于IC正常组[(2.22±0.38)mmol/L、(3.86±0.55)mmol/L、0.93(0.77,1.57)mg/L、0.23(0.19,0.41)mg/L](P<0.05),男性比率、体质量指数、白细胞计数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IC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IC下降组体质量指数[(23.94±3.75)kg/m^(2)]低于IC正常组[(24.88±3.23)kg/m^(2)](t=2.077,P=0.039),恶性肿瘤、痴呆比率(26.4%、10.7%)均高于IC正常组(15.7%、0)(χ^(2)=4.199,P=0.040;χ^(2)=13.738,P<0.001),男性、独居及胃肠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脑梗死、肝病比率,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与IC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下降组衰弱/衰弱前期(71.9%)、失能(43.8%)、疼痛(49.6%)、�
张冉郭静王倩李冰赵向娅杨轶董玲李淑莹田蕊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
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2006年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王颖霞张冉
关键词:长期化疗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拔针后两种按压止血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李素娥张冉王桂菊
关键词:静脉穿刺
重症监护对呼吸衰竭患者静态顺应性的影响研究
2021年
引发呼吸衰竭的因素较多,其为临床常见危重疾病,一旦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现象,其呼吸器官及呼吸中枢无法正常换气,出现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易引发高碳酸血症。该种疾病具有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如未及时获得救治,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心脏暂停或呼吸暂停现象。临床救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该种疾病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该类患者常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临床不得不提高警惕,因此,加强重症监护护理,规避对疾病不利的风险,使得患者疾病朝良好方向预后^([1])。本研究选取12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重症监护护理,将之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何种护理方案更适用于患者,报告如下。
杨利孔羽崔嬿嬿陈艳萍张冉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危重疾病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重症监护护理
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240例气管插管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观察组给予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约束时间、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皮肤损伤情况,调查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评估病人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身体约束率、UEX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病人中应用减少身体约束护理方案可缩短约束时间,降低身体约束率、UEX和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改善病人心理状况。
张冉臧鑫亚郭红丽
关键词:气管插管身体约束重症监护室心理状况护理
Orem自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负担、负性情绪、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负担、负性情绪、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期间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心理负担、负性情绪、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中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经济负担评分为(7.14±0.85)分,与对照组患者的(7.27±0.9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及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干预能够减轻晚期肝癌患者的心理负担及负性情绪,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杨利孔羽崔嬿嬿陈艳萍张冉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晚期肝癌心理负担负性情绪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黄斑视敏度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眼黄斑视敏度(MS)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23年3~ 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AION患者37例38只眼(NAION组)纳入研究。NAION组患者29只对侧健康眼作为对侧健眼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6名31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NAION组按病程再分为急性期组(病程≤3周)、亚急性期组(病程4~ 12周)、慢性期组(病程>12周), 分别为16、10、12只眼。所有受检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微视野检查。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Cirrus HD-OCT仪黄斑容积512×128扫描程序对黄斑区进行扫描, 测量受检眼平均(GCIPLav)、最小(GCIPLmin)以及鼻上、上方、鼻下、颞上、下方、颞下GCIPL厚度。采用Humphrey 24-2自动视野仪测量受检眼视野平均缺损(MD);采用MP-3微视野计测量受检眼黄斑区10°范围内MS(总MS)以及鼻上、上方、鼻下、颞上、下方、颞下象限MS. MS> 21 dB定义为正常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S≤21 dB、>21 dB区域GCIPL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GCIPL厚度与相应区域M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性相关分析。结果 NAION组、对侧健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logMAR BCVA、总MS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95、83.741, P<0.05)。NAION组受检眼中MS≤21 dB区域GCIPL厚度显著低于>21 dB区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 P=0.009)。NAION组与对侧健眼组、正常对照组比较, 下方象限GCIPL厚度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0.192 );其他象限GCIPL、GCIPLav、GCIPLmin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健眼组、正常对照组比较, 急性期组GCIPLmin、上方、颞上象限GCIPL厚度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亚急性期组GCIPLav、GCIPLmin、鼻
张冉李秋明
关键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微视野
共1页<1>
聚类工具0